大卫·林奇去世,《穆赫兰道》女主娜奥米·沃茨发文纪念他:“没有他,世界都将不一样。他的创意能力非凡,他让我进入了我努力了多年都未曾进入的电影世界,那时的我试镜屡屡失败。最终,我坐在了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男人面前,他光芒四射,说的话就像来自另一个时代。”这也是所有大卫·林奇影迷的感受。

大卫·林奇生于1946年1月20日,出生地是美国蒙大拿州的米苏拉,他的父亲是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专家。他的幼年是在跟随着父母四处搬迁中度过,因此,太平洋西北部沿岸的几个州的小城,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们生活过的地方,都是些景色怡人之地,这也是为什么,《蓝丝绒》会有那么一个明媚的开始的原因。

1963年之后,他两次进入艺术院校,又两次辍学,并凭借一些艺术支持基金拍摄了短片处女作《祖母》。1970年,他进入美国电影学会研读电影研究,7年后,长片《橡皮头》(《Eraserhead》)问世。《橡皮头》的创作动机,和他少年时候动荡的生活以及成年后在贫民区的不愉快生活有关,在影片中,有着怪异发型和焦虑表情的男子,出没在贫民区和工业区的仓库、阴冷而且宽敞到令人不安的屋宇里。他日后的制作班底,基本上都出现在了这部影片里。

之后的《象人》依然是一个有关怪胎的故事。但几年后的《蓝丝绒》(《Blue Velvet》)就呈现出另一种气质,也开启了贯穿大卫·林奇大部分作品的主题,那就是貌似明媚阳光的生活之下的恐怖真相。《蓝丝绒》在1986年获波士顿影评协会最佳影片奖,1987年,又让大卫·林奇获得第59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1990年,他又因《我心狂野》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由此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让大卫·林奇获得大众认可的,是《双峰镇》(《Twin Peaks》)与《双峰:与火同行》(《Twin Peaks:Fire Walk with Me》)。一个是电视剧,一个是电影,一个温暖幽闭,一个冷冽残暴。《双峰镇》获奖无数,成为美国电视史上的里程碑,并开启了美剧的暗黑和深邃风格。现在那些狂热地喜欢大卫·林奇的人,包括我在内,从此都有了一个心照不宣、秘密社团般的称谓:“双峰镇居民”。

在这之后,他沉默了五年,直到1997年,他带着《妖夜荒踪》又回来了。大卫·林奇的本意,也许并不是要叙述通常意义上的故事、要设下看似埋伏的埋伏、仿若线索的线索,他也许只是要借助迷离难辩的故事来搅拌出迷离,通过诡异的场景来展示“诡异”本身,所以,所有通向谜底的线索其实都被掐断了。

让大卫·林奇的国度再度扩张的,是2001年的《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这部作品本来也是为ABC创作的电视系列剧,但是,显然,电视界对大卫·林奇的信任和宽容已经到了头,尽管大卫·林奇对剧本再三修改,依然没有得到通过,他得到法国制片人的帮助,将这个作品拍成了电影。这部以好莱坞为背景的影片彻彻底底是一个梦,现实中的一切,在梦里被重新组装,赋予了新的意义,尽管显得更加诡异叵测,却也更加赤裸裸地吐露了内心深处的秘密、渴望和欲望。


大卫·林奇不只是个电影人,在电影的领域里,他是导演、编剧、摄影、剪辑、制片人、特技效果和动画设计,他同时还是音响设计、歌词作者、画家、演奏家,等等等等,在与感官有关的一切领域,他都一通百通地插上了手。这都充分说明,要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艺术家,要具备什么样的创造力。

大卫·林奇作品的逻辑,是梦的逻辑。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有关他作品的论述,会收到两种不同效果的原因,一种会因其有说服力的、精确的剖析、重组,使得他的作品诗意尽失,因而会激起“林奇主义”(Lynchian)者的愤怒,而另一种却会因为过于强调感觉、情绪而显得语焉不详。不过,在这两种态度之间,必然有一种适宜得体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卫·林奇,“电影中最迷人的恰恰是那些某种程度抽象化的、感觉的和需要用直觉来进行把握的部分。”

观看大卫·林奇作品,到此为止,就非常美妙,如若一味深究,就有死钻牛角的嫌疑,不如在似懂非懂之间,安然地接受他的好意。犹如梦境过后,只留下甜蜜或者惊悸。如今他悄然离去,那个用电影造梦,或者为梦而造影的时代,那块电影的大陆,也随之崩塌,而新的时代,新的大陆,远远没有到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