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20分,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一段,反诬是东北军破坏铁路。晚上11点左右,近200日军因此进攻沈阳和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这就是“九一八事件”。在这场灾难面前,东北军实行了不抵抗政策,纷纷缴械投降,致使日军在4个月18天内就占据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上,在彼时的中国都是首屈一指,但为什么这么牛气的军队却做了如此窝囊的事情?以至于外敌侵略之时,没放一枪一弹,就丢弃了老家,逃进了关内?
1、国民党又分裂了
从1928年二次北伐结束后,老蒋一直很忙。忙的原因也基本相同:集权!集权!集权!本质上就是老蒋想搞个人独裁。
中原大战,老蒋把反对他的地方军阀揍了个遍,很多被揍散了架,不再具备与其角逐的资格,剩下的实力也被大幅削弱,再也翻不起浪花。此后,老蒋接替去见孙中山的谭延闿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通过陈立夫、陈果夫兄弟掌握了党务,成为当之无愧的实权派人物。
但老蒋依然很不开心,因为国民党又分裂了。
这事从根上说,其实是老蒋作出来的。当了实权派的老蒋,依然受到“五院制”和“三层权力架构”的掣肘,以至于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事,就起了搬掉这些“障碍”的念头。
恰逢此时,胡适送来了“枕头”。他在《新月》杂志上发表《人权与约法》等文章,批评中国缺乏人权、政府滥用权力,提倡制定宪法,建设法治国家。
既然你想要法治,那咱们就制定宪法。于是,蒋介石提议“提前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实行总统制。”但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当即就不干了。本来俩人平起平坐,老蒋要是当了总统,胡汉民就成了小弟。
仗着自己资历老,胡汉民的反对声音非常激烈,丝毫不给老蒋留面子。但老蒋也不是个好脾气,他虽然嘴上笨,但动手能力强。1931年2月28日晚,老蒋把胡汉民软禁在南京郊外的汤山,史称“汤山事件”。
但这一粗暴做法,使得蒋介石在法理情三方面都站不住脚,很快就激起了更大的反抗。首先跳出来的是立法院副院长、西山派的林森,发出了《弹劾蒋中正提案》。广东的陈济棠立即表示响应,于是各路反蒋势力纷纷南下。1931年5月底,反蒋联盟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推举汪精卫作了老大。
2、为什么是“九一八”
以汪精卫为首的反蒋联盟不仅闹分裂,还要求蒋介石辞职,否则就诉诸武力。不仅说,他们还做了。已经被老蒋废掉的阎锡山、李宗仁,在反蒋联盟支持下,再次返回老家造反;就连臭名昭著的石友三也在他们的支持下,在河北造反。
石友三这哥们,先后倒冯投蒋、倒蒋投冯、倒冯投张、倒张投汪、投共反共,最后投降了日本人,最终被部下活埋在黄河边,结束了他“不是在背叛、就是在背叛路上”的人生。但此时,石友三借助汪精卫的东风,又聚集了六万多人马。
这把坐镇北京的国民政府华北最高长官张学良惊着了,因为他关内的人马太少,打不过石友三。于是,张学良开始从关外调嫡系部队入关平叛,直到8月底,才把石友三彻底压下去。但调入关内的十多万部队,张学良并没有再调往关外。
而对于“九一八事变”,日本内阁起初也被蒙在鼓里。这次行动,是“关东军三杰”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这三个鬼子私自搞的。为何选在此时发动战争?答案是:时机合适。
19世纪20年代,日本经济大萧条。至1931年,日本经济全面倒退,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矛盾一触即发。为打破困境,日本军部打算发动战争,控制中国东北地区,解决原材料和消费市场。但日本内阁表示反对,不是因为他们爱好和平,而是担心国内局势因此更加恶化,导致自己下台。
既然军部有意,国民党正在分裂,且东北兵力空虚,此时不动更待何时?但由于内阁的反对态度,因此“关东军三杰”只能先斩后奏。
关东军发起进攻时,张学良正在看戏,时任东北军总参谋长荣臻,一时联系不上老大,只能按照老大一贯的做法下达命令:宁可缴械投降也不要抵抗。
果然,19日凌晨1点,张学良得到消息后,下达了类似的命令:避免冲突,不予抵抗,等待外交交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抵抗政策”。
你虽然不抵抗,但日军可不会手软。20日,沈阳、营口、长春相继失陷。东北空军作为中国最强大的空军,拥有飞机数百架,也是一弹未投,全部送给了日本鬼子。
3、不抵抗政策
那这个让东北军名誉扫地的“不抵抗政策”究竟出自谁之手?很多人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是蒋介石的意思,真相究竟如何?
首先,从蒋介石日记内容上看:他在3月19日,从上海和南京发行的报纸上,获悉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而南京、上海的报纸也确实在这一天报道了日本突袭沈阳的消息。
这与“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源自蒋介石命令”一说发生了时间上的冲突。因为东北军不抵抗的时候,老蒋还不知道这事儿呢。但不可否认的是,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没有下令让东北军反攻,而是寄希望于和日本和谈、等待与日本有利益冲突的列强前来干预。
20世纪90年代,张学良接受采访时也对“不抵抗政策”发表了意见:“很多书里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
张学良还说到:“我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我对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报也不够,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任。”
这个话是20世纪90年说的。彼时蒋介石、蒋经国均已去世,此时的张学良不用承担任何政治压力。换句话说,他没有说谎的动机,况且是主动为囚禁自己几十年的政敌辩解。因此,可信度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