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明 : 本 文 内 容 均 引 用 权 威 资 料 结 合 个 人 观 点 进 行 撰 写 , 文 末 已 标 注 文 献 来 源 及 截 图 , 请 知 悉 。

28岁的张学良,做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情,他发起了“中东路事件”,晚年回想起这件事时,张学良只用139个字,概括了这件事,还称:是我不自量力了!



那么当年的“中东路事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为何张学良要称,是他不自量力了呢?

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原先悬挂了16年的北洋政府“红黄蓝白黑”五色国旗,被换成了那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

那一天,由张学良宣布自即日起,顺从国民政府,自此改易旗帜。张学良被委任为了东北司令长官,一时之间风光无限,又因那痞帅痞帅的外貌,成为了全民偶像。



28岁的少帅,自然是想要极力证明自己,年纪轻轻主政东北的他,并不是一个绣花枕头。所以如何将东北的地位提高,成为了张学良的首要目标。

在乱世中,如何提高威望,答案自然是在一场战争中见分晓。而自认爱国的张学良,就开始动起了要向苏联讨还山河的念头。

毕竟自清朝末年,俄国可没少出动大规模的武力,侵略我国的东北地区,1986年,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想要抢夺辽东半岛的企图,侵犯了俄国的权益,于是借此机会,俄国趁机跟清政府签订所谓的《御敌互助援助条约》。



其实根本上,还是俄国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还美其名曰,以哈尔滨为中心,建设了一条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旅顺,大连的中东铁路。

没成想,日俄战争爆发后,俄国竟然败了,败了就算了,还将中东铁路那长春—大连的一段铁路给了日本,也就是后来的“南满铁路”。

尽管后来,苏俄取代了沙俄,列宁在苏维埃执政之后,主动提出了要放弃沙皇政府,强加给中国的一切条约。



但话是说出去了,苏联人手中的铁路权、电话权和电报权,还没有交还给中国,承诺没有兑现。更让中国政府震惊的是,苏日两国背着我们,签订了《中东路草约》。

这不把人当大傻子玩儿么?那时张学良的心里,就已经起了要发动“中东路事件”的苗头。再加上,当时国内的政局也是十分不明朗的。

“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对共产党人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屠杀,而中共背后的支持者就是苏联。蒋介石对苏联反感,作为他好兄弟的张学良自然也不例外。



且那时国民党政府的倾向,本就是亲美反苏,于是张学良就将自己想要收回“中东路”的计划,告诉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自然是十分支持的,甚至还指点张学良,让他放心大胆得干,即使是牺牲了跟苏联的外交关系,也再所不惜。

让张学良敢于向苏联发起挑战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他认为苏联那时是不会出兵的,其国内有着众多矛盾还没有解决,想必是不会在这个关键时刻迎战。



一顿操作猛如虎后,张学良动用了武力来解决中东路问题,可结果却狠狠打了张学良的脸。

1929年,自信的张学良,发动了“中东路事件”,本以为这是他28岁扬名的一战,却不想,被狠狠打脸,结果还使中国版图丢“鸡冠”,最后张学良称:是我不自量力了!

28岁的张学良,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尤其是在东北易帜之后,他急于证明自己的实力,于是不知哪里来的莫名自信,出动武力,想要将“中东路”的主权,给彻底收回来。

1929年5月27日,张学良在蒋介石的支持下行动了,他派人到哈尔滨特警处,去搜查了苏联的总领事馆。



而早在1927年,张作霖也曾经干过,强闯驻北京苏联大使馆的事情,那一次,还是民国历史上,第一次搜查外国使馆,还强行逮捕了外交人员。

也是这一次,张作霖找到了苏联秘的秘密外交文件,知晓了李大钊是中共重要领导人的身份,后来将其残忍杀害。

没成想,两年之后,张学良倒是步了自己父亲张作霖的后尘,只不过,是张学良的行动太过于轻率了。



他还将苏联助哈尔滨总领事给进行了逮捕,之后东北三省各地的苏联领事馆,都毫无意外的被下令封闭。一系列操作,被苏联政府知晓后,他们自然是压不下这口气。

当即就以违反国际公法的行为,向南京政府提出抗议,同时苏联政府也知道,光是抗议也是没有用的,所以他们在边境地区,增加了兵力,想要以此来进行威慑。

可正是年轻气盛的张学良,自然是不怕的,毕竟当时的东北军也不是好惹的,在全中国的军队中,东北军凭借着优良的装备,实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这也是为何张学良如此自信的原因,甚至当蒋介石表示,一旦打起来,会出兵协助东北军的,但张学良却表示,并不需要中央军的参与,只不过军火弹药上该接济的,还是要接济一下。

张学良对东北军充足的兵力很是自豪,信心满满,在对俄的战事上,他也表现出了很强硬的态度,并提前就进入到了积极备战的阶段。

后来,东北当局就在中东铁路沿线各地,都派出了军队,动用了武力,强行将中东铁路进行了接管。



不仅将在中东铁路工作的苏联高官全部免职,遣送驱逐出境了,张学良还明目张胆逮捕了200多名的苏方人员。

张学良行事依旧如此大胆的原因,就是相信苏联是不会轻易出兵的,即使是面对苏联政府下达了最后的通牒,张学良依旧不为所动。

却不想,一场鲜为人知,却规模不小的大战,还是爆发了。



1929年,张学良发起了“中东路事件”,本以为能彰显国威,却不料,还使得中国版图丢“鸡冠”,最后,张学良只用不自量力四字,解释了他的行为!

1929年,自不量力的张学良,以为苏联国内面临着重重的矛盾,此时不会在“中东路事件”中, 派出过多的兵力。

所以他的东北军足以应对了,可他对形势的分析简直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在苏联看来,中方在此时夺取中东铁路,无疑是反苏战争的前奏。

毕竟那时国民党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关系,是比较好的,而苏联在中国的利益的获取,就受到了这些国家的制衡。



要在东北地区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反苏武装行动,苏联肯定是不能坐视不理的,所以张学良万万没想到。

苏联的反应如此激烈,付诸了强大的武力,来应对张学良所发动的这场“中东路事件”。派出了四万多人的苏联红旗特别远东集团军。

且出动了海陆空三军的精良装备,这不仅仅是为了挫一挫张学良的硬气,还是为了向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展示,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不能被小看的。



仅一天的时间,满洲里中国驻军的司令部、宪兵所等都遭到了疯狂的轰炸。起初,因为东北军还是有着预先的准备,所以也取得了一些小的胜利。

但这都不是致胜的关键,让张学良感到自己必败的一个念头,就是加仑被任命为了远东军总司令。这位苏联元帅,可曾是制定北伐战争作战计划的人物,也是远东军魂。

这让张学良如何不担忧,结果也不出所料,加仑指挥苏军作战后,东北军就节节败退。东北军第17旅,更是全军覆末,一个士兵都没有留下,惨不忍睹。



张学良此时真正意识到了,即使东北军的装备,在中国是最优良的,可跟苏军一比,就黯然失色了,人家发出了40发炮弹的时候,东北海军才只能发出一枚炮弹。

而且人家的是军舰,东北军则用的是,用商船改装而来的军舰。简直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11月底,东北军损失惨重,人员伤亡已经累积了近万人,且大量的装备和物资,就被消耗完,也没有取得一场胜利。

苏军势不可挡,张学良只能低头,后来由南京国民政府表态,请求停战。张学良也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在12月20日,与苏联签订了《伯力协定》。



却不想,在此次作战中,苏军强占了黑瞎子岛之后,就赖在这里不走了。虽说,在《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方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割走了。

可黑瞎子岛在乌苏里江以西和黑龙江以南的领土,从来都是属中国所有的。

但苏军蛮横占着,不愿离去,张学良这才知道,自己的不自量力,非但没有扩张势力,树立威信,反而让中国的“鸡冠”,落入到俄方手里,将近八十多年的时间,直到2004年,这一边界争议才尘埃落定。



黑瞎子岛174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中国收回。而张学良也在晚年时称,“中东路事件”,是他不自量力,对形势认识错误才造成的,是他错了。

但张学良没想到的是,他还会在“九·一八”事变中犯下了更大的“不抵抗”错误,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浅析“中东路事件”起因以及对日本侵略东北的影响
https://kns.cnki.net/nzkhtml/xmlRead/xml.html?pageType=web&fileName=HLSZ201612011&tableName=CJFDTOTAL&dbCode=CJFD&topic=&fileSourceType=1&taskId=&from=&groupId=&appId=KNS_BASIC_PSMC&act=&customReading=&invoice=KL+UU03Q09UAa9dzoUxKtloTPXRny2c/8H5AQXmGgwWmugkf+U7HddxsXxi6iYjl4NT9LmxFovuS+fJ8iRpvs3Ex6g60fUEAm4hmF4DgJnMo4OdoJVuhacBnArPk1lA5/6vnanmoXgqZD24r02PJ44KspldetiJiFj7URbd/Las=
辽沈晚报:中东路事件:给张学良留下了太多的遗患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1-29/2099967.shtml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