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它位于意大利罗马城内,属于一个内陆的国中国。

它的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相当于252个梵蒂冈加起来,也仅有我国厦门那么大!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袖珍国家,却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君主制国家。当地不仅生活着教皇,甚至还成为了全球基督教教徒的精神圣地,每年光靠宗教就能日进斗金。

梵蒂冈究竟是如何逆袭成现在这样的?那么小的国家,靠什么力量保护自己不被吞并?包围它的欧洲强豪,为何从来不对它出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此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梵蒂冈的规模与现状。弄清楚了这个大概,大家就能明白梵蒂冈的存在有多“奇葩”了。

从规模上来看,梵蒂冈的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更是只有764人。即便是咱们的一个村,都要比梵蒂冈的人多。

由于梵蒂冈太过渺小,因此当地并没有正儿八经的公共交通。虽然有个小型机场,但只能停放直升机。可以说,你要想去到梵蒂冈,基本上只能靠徒步。



当然了,虽然梵蒂冈很小,但它也和一般的国家一样,拥有诸多政务机构。比如国务院、最高法院、理事会等,在梵蒂冈应有尽有。

靠着这些教皇、国务卿、外长的打理,梵蒂冈的政务系统,也就这样平稳运行下来了。

当然了,在整个梵蒂冈管理体系中,教皇自然是最高元首、话事人。他代表着梵蒂冈的权威,同时也代表整个基督教的形象。



像新闻上经常出现的方济各,就是梵蒂冈的第266任教皇(也就是不愿和特朗普握手的那个)。

总之,梵蒂冈虽然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但其他国家该有的,它都有。

至于经济产业方面,梵蒂冈就比较稀少了。梵蒂冈既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更没有自然资源。它的主要财政收入,就是依靠旅游业。



像城内的知名建筑: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梵蒂冈宫、梵蒂冈花园,都是拉动梵蒂冈旅游经济的重要据点。

除此之外,像租房、银行、教徒捐款等,也是梵蒂冈的财源之一。靠着这些四通八达的财源,梵蒂冈一时间变得异常富有,人均GDP高达2万多美元,位居世界前列。

罗马周边的沼泽地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梵蒂冈明明就是芝麻粒一样大小,为啥能成为宗教圣地?它的发展基础,又是从何而来?



关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梵蒂冈的演变史了。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梵蒂冈”这个名字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的梵蒂冈,仅仅是罗马城对面台伯河西岸的一片沼泽。

由于梵蒂冈长期遭受台伯河洪水的侵袭,再加上这块地方毗邻罗马的敌对阵营,因此当时的许多罗马人纷纷认为,梵蒂冈是一处不祥之地。



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罗马帝国时期。

当时罗马皇帝尼禄的母亲阿格里皮娜,为了建别墅,特意抽干了梵蒂冈周边沼泽的水。在这种情况下,梵蒂冈搞城建的基础便被打下来了。

一时间,当地又是建房子,又是建马戏团,忙的不亦乐乎。



公元313年,此时的梵蒂冈,聚集了大批基督徒信众。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为了给予基督教一定的法律地位,特意颁布了米兰敕令,承认了教会及其财产的合法性。

就这样,梵蒂冈教会的财富,开始出现飞速积累,赚钱速度堪比比特币。

在此期间,教会还收到了罗马皇帝和其他边疆贵族的捐赠。比如拉特兰宫,就是君士坦丁大帝送的。



只不过,当时的教会虽然拥有“敛财权”,但没有绝对统治权和领土占有权。因此他们只能作为私人领袖,来打理这些财富。换句话说,这帮人就是个余额管理员。

公元7世纪,随着内忧外患不断,东罗马帝国开始日渐衰弱。为了抵抗伦巴第人的进攻,当地的主教开始利用军事和外交手段,和各方势力斡旋。

老话说的好,实力都是靠练出来的。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打拼,当地主教居然一口气获得了罗马城的统治权,成为了当时万中无一的教皇。



这一刻,“教皇”这个词,便在整个西方宗教世界流行起来了。

“丕平献土”

到了公元8世纪,欧洲当地又开始乱了。彼时的梵蒂冈,处于伦巴德王国境内。和其他地方一样,伦巴德王国也是战乱四起,民不聊生。

趁着这个机会,法兰克国王丕平,干脆派兵征服了该地,以宣示自己的轮对统治权。



公元756年,兴致勃勃的丕平,干脆将罗马城和周边乡镇地区,悉数献给了教皇。由于荣耀太大,因此人们也将这一事件称为“丕平献土”。

面对丕平的贡献,教皇自然懂得投桃报李。很快,教皇便封丕平为罗马贵族,让其荣耀更上一层楼。

自此,整个意大利中部便彻底变成了教皇国。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开始冉冉升起。



只不过,教皇虽然信得过丕平,但信不过丕平的后人。于是乎,为了防止丕平的继承人,日后利用献土行为控制宗座,教会开始伪造一份文书,将其命名为“君士坦丁献土”。

按照教会的说法,梵蒂冈之所以拥有这份领土,其实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特意奉献给罗马主教西尔维斯特一世的。

献完以后,君士坦丁大帝还授予教宗及后任者,拥有世俗的统治权力。所以无论怎么讲,教会的合法性和权威性,都是不容亵渎的。



不得不说,教会的编造能力,确实和某些伪史学家有的一拼。

此后,教会还特意将各自的身份进行了明确。比如主教,就是上帝在人间的宗教事务代表。而皇帝,则是上帝在人间的世俗事务代表。双方按照这种身份区分,共治江山。

到了公元10世纪,教会和相关人员的野心,开始不断膨胀。



比如罗马城中就有几个贵族妇女,靠着自己教宗情妇的身份,一度掌握了圣座大权。她们的儿子,也都被立为了教宗。

虽然教会因系列擦边新闻,导致声望下降。但其整体势力却不断扩张,越做越大。

到了12世纪时,教会的地位甚至开始僭越皇权。比如某些教宗,甚至能随意废立皇帝,可谓是权势滔天。



经过几个世纪的经营,在18世纪时,教会名下的领土疆域达到巅峰。像拉丁姆、翁布里亚、马尔凯、博洛尼亚,都是教皇的领土。

此外,在南方的那不勒斯王国,教皇也拥有两块飞地。还有的阿维尼翁城和罗纳河以东的领土,也都属于教皇。这一刻,教皇成了欧洲真正意义上的“王”。

二战期间少有的净土

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1870年,随着意大利完成统一,意大利人逐步收复了罗马城和周边领地。



至于教皇,则退居梵蒂冈城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活动范围,最远只能到达圣伯多禄大殿的广场入口。即便是罗马郊外,教皇都去不了。

由于在宫中生活的日子太过憋闷,教皇便宣布自己为“梵蒂冈之囚”。

这一囚,就囚了将近60年。直到1929年,意大利才承认,梵蒂冈是属于教皇的主权独立国家。至于领土,就位于梵蒂冈城。



随着意大利金口一开,梵蒂冈的国家身份便被盘活了。1939年,有38个国家承认了梵蒂冈的主权。

当然了,由于那时候正值二战,因此梵蒂冈必须想出保命之法。为了保持中立,教皇开始宣布和平计划,不断在欧洲各国之间斡旋。

事实证明,教皇的这一计划是奏效的。1943年9月,德军占领了罗马城。虽然梵蒂冈就位于罗马城一带,但德国方面尊重梵蒂冈为中立领土,并没有对其进行打击。



总之,在整个二战期间,梵蒂冈就跟瑞士一样,成为了一块少有的和平净土。

二战结束后,梵蒂冈依旧延续着以往平淡的生活,每天做做礼拜,并不断和其他国家建交。截至到2023年,梵蒂冈已经与183个国家,保持了双边外交关系。

此外,该国还加入了11个国际组织。比如国际原子能机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都有梵蒂冈的席位所在。



在此期间,梵蒂冈还在联合国、世贸组织、欧盟等机构,设立了常驻观察员。换句话说,梵蒂冈这个袖珍小国,已经和正儿八经的主权国家没什么区别了。

梵蒂冈有军队吗?

这时候可能又有人会问了,既然这么小,那该国是不是不需要军队了?

答案确实如此,梵蒂冈境内并没有正规军队,它的国防安全主要由意大利负责。



当然了,虽然没有军队,但梵蒂冈拥有瑞士宗座卫队,也就是教皇的私人保镖。这些人每天手持瑞士戟,穿戴铠甲,就像个中世纪卫士一样,保护着教皇的安全。

此外,当地还有教皇宪兵队,主要负责国内的治安问题。相当于咱们的民警,没事抓抓小偷啥的。

总体来讲,这些人平时身兼数职,不光做保镖和民警,偶尔也干干礼仪和乐队的活儿,主打的就是一个技多不压身。



这也很正常,毕竟梵蒂冈人手太少,就那么几百人,如果不身兼数职的话,接下来就没人干活了。

当然了,就算发生战争、意大利投降的话,也没有人会打梵蒂冈的主意。

一方面,梵蒂冈确实小,没有占领价值。另一方面,这可是宗教圣地。你把它打下来了,其他国家的信徒怎么办?不得找你拼命?



所以说,梵蒂冈牛就牛在这个身份上。它虽然小,但却是欧洲人民的灵魂之所。有了这层光环加身,梵蒂冈的特殊命运也就确定下来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