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小A告诉我,

她治疗许久且疗效一直不显著的抑郁症,最近却好多了。

这个困扰她多年的问题,竟然通过一次检查,就这么解决了。

关于她口中的「神奇效果」,究竟是咋回事?

01

一次检查,成了抑郁变好的转折点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小A这段时间,总感到疲惫不堪、身体说不出的不舒服,而且意志消沉、情绪也一直低落,她觉得这熟悉的感觉,一定是自己的抑郁症又犯了!也没太注意,就继续吃药调理。

然而,最近一次去医院检查时,她却被查出严重的缺铁性贫血,铁蛋白竟然只有3.56ng/ml(不同检测方法有不同的正常范围:男性30~400ng/ml,女性13~150ng/ml)。

于是,为了治疗缺铁性贫血,小A便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通过服用铁剂和食疗来补充铁元素。

随后几周,小A的情绪明显好转了很多,感到更有精力、更清醒、更积极了,抑郁症的躯体和情绪症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没想到,「缺铁」和「抑郁」竟联系在了一起。

02

缺铁,增加你的抑郁风险

铁对维持人的情绪、行为和认知功能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铁是酪氨酸羟化酶的必要辅助因子,酪氨酸羟化酶可以产生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而5-羟色胺、多巴胺这些物质的缺乏,可以引发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研究也发现,缺铁性贫血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和精神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

日本精神科医生藤川德美根据自己30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你的抑郁,90%可以靠食物改善》一书中阐述:“ 来我的诊所就诊的很多女性说她们有抑郁症或惊恐症的相关症状,经过检查我发现这些人的铁蛋白值都很低。其实潜在性缺铁的症状与抑郁症十分相似,或许有些患者一开始只是潜在性缺铁,症状加重才导致抑郁症或惊恐症。”

现在再回头看小A的病例,有可能她一开始只是缺铁性贫血,出现了类似抑郁症的症状(情绪低落、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却被直接诊断为抑郁症,给予抗抑郁药治疗,效果不好。如果当时能及时发现缺铁,换个思路治疗,改变会悄然发生。

体检时,医生根据血红蛋白数值可以判断是否贫血,但要想知道贫血是否由缺铁造成的,就要进一步检测铁蛋白值。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已经认识到缺铁对抑郁的重要影响,开始进行该项检查。如果你没有检测过,不妨到医院查一次,因为现代人,尤其是女性,缺铁的情况真的很普遍!

《2021 中国白领女性膳食健康白皮书》显示,有 72.2% 的白领女性铁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存在铁缺乏风险。

为什么会缺铁?

这是因为我们现在吃的米、面、谷物等都经过精加工,一些矿物质,如铁、镁、锌等都被分离出去,甚至消失殆尽。还有些人坚持素食,也会导致铁的缺乏。

而女性身体里的铁会随着月经排出体外,加上吃肉不足等,面临更大缺铁的风险,成为抑郁症的潜在因素之一。


03

如何有效补铁?

虽然出现抑郁症状,光靠单纯补铁不一定能彻底解决问题,但研究表明,补充铁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如果经过血液检查,确定存在缺铁,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来补充。

1.通过日常饮食增加铁的摄入

说到补铁的食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菠菜。吃菠菜真的能补铁吗?

可以,但效果很微弱。

食物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种,人体对血红素铁的吸收率较高(10%~20%);而对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很低,只有1%~5%。

菠菜里含有的铁正是非血红素铁,不好吸收。如果想通过吃菠菜来补,一天要吃500g(1斤)才够。

所以,吃菠菜还缺铁,还真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

那么,你可以会问了,哪些食物里的血红素铁含量高呢?

血红素铁多存在于肉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中,如动物血(鸭血、猪血)、动物肝脏、红肉(牛肉、羊肉、猪肉)、禽肉(鸡肉、鸭肉、火鸡肉等)、鱼类(沙丁鱼、鲅鱼、蚌肉)、鸡蛋等。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没想到吧,吃肉不仅能满足你的食欲,还能让身体和心理恢复健康

推荐每天吃200g(4两)肉类,这样保证铁的摄入量。

大家不用太担心这个量会超标,其实在去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推荐“鱼、禽、蛋类和瘦肉,平均每天120~200g”,按照这个量吃,不仅可以满足人体对铁的需要,营养也很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另外,我们还推荐适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番茄等,来帮助铁的吸收和利用。

当今很多国家都致力于通过食物来改善缺铁的状况,如欧美国家的面粉、菲律宾的大米、我国的酱油都添加了铁元素。

2.运用治疗性铁剂

如果食物摄入不足或者吸收不良,可以考虑口服铁剂,如亚铁葡萄糖酸盐、富马酸亚铁等。

但需注意,过量补铁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例如便秘、恶心、腹痛等。因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铁治疗。

如果你也深受抑郁困扰,试试补铁这个小动作,也许能帮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参考文献:

[1]藤川德美.你的抑郁,90%可以靠食物改善[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7.

[2]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2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