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路街道的华院小区是很多人都羡慕的小区。这个小区正门就能看见中山公园,侧门直接就能通往苏州河华政滨河步道,不远处还能上船游览苏州河,小区里也装好了电梯,居委会的小木屋里有阅览室、文化团队有排练的空间,还有志愿者定期为老年人去配药。而这背后,都少不了一位“80后”年轻党支部书记——葛俊。
华阳路街道华院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葛俊(左一)
(一)
葛俊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
清晨6点,闹钟准时响起,很多时候,7点半左右,葛俊就会出现在华院小区。他的“每日功课”从小区门口开始,正值早高峰,他会协助保安指挥交通,引导车辆有序进出,同时,也和买菜归来的叔叔阿姨们聊几句,这看似平常的交流,却是葛俊独特的“走百家”方式。
今年是葛俊来华院小区工作的第五年,与他第一次踏进小区相比,这里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华院小区地理位置优越,南邻中山公园,北接苏州河,背靠华东政法大学。但作为一个建于1984年的老小区,房子都是7层高却没有电梯,老年人比例很高,他刚来的第一年就有不少老年人向他表达期望能够早日加梯的愿望。
来华院小区时间越长,“悬空老人”的无奈,葛俊就看得越多。然而,加装电梯是大事,不仅牵涉的居民多,资金筹集、居民意见统一、施工方案制定等一系列问题,如同拦路虎一般横亘在面前。葛俊没有退缩,他积极奔走,多方协调。为了争取居民的支持,他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耐心倾听居民的诉求和担忧。对于一楼居民担心的电梯影响采光、噪音等问题,他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了消除居民对资金的顾虑,他详细介绍政府的补贴政策。
在不懈的努力下,居民们逐渐被葛俊的真诚和决心所打动,开始积极参与到加梯工作中来。“我们的5号、6号、7号楼能在一个月内就完成意见征询并签约,多亏了葛书记。”居民邓新生回忆道,“他找业主征询意见,又专门找来公积金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助大家提取公积金加梯。他把细节都帮我们想到了。现在我们小区,能加梯的居民楼基本都加好了,我们老年人最开心了。”
随着电梯加装工程的推进,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电梯投入使用后,清洁维护工作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按照常规做法,物业增加电梯厢的清洁工作,必然会要求增加费用,这对于居民来说,无疑是一笔额外的开支 。
在这个问题上,葛俊再次展现出了他的智慧与担当。他深知,物业和居民的利益都需要兼顾,只有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让双方都满意。于是,他主动与物业展开深入沟通,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工作量置换。葛俊详细地向物业解释,电梯厢的清洁工作虽然增加了,但可以相应减少楼道清洁的工作量。因为电梯加装后,居民使用电梯的频率增加,楼道的使用频率反而降低了。
经过一番耐心的协商,物业最终认可了这一方案。对于居民来说,不用额外支付费用,就能享受到电梯的清洁服务,自然十分满意。而物业通过合理的工作量调整,也没有增加过多的负担。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电梯清洁费用的问题,还进一步增进了物业与居民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为小区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葛书记总能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大家都受益。”华院小区的工作人员沈滨彬感慨地说,“他考虑问题细致周到,一些小细节也处理得恰到好处。” 这个看似简单的解决方案,背后却蕴含着葛俊对小区事务的深入思考和对居民需求的精准把握,让居民真切感受到了社区管理者的用心与关怀。
(二)
在华院小区的中心位置,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华阳路街道第三网格街区党群服务站——被居民们亲切称为“小木屋”的邻聚荟·华院党群服务站。这座凝聚着居民智慧与期望的建筑,从最初的设计构思到最终落成,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葛俊对社区建设的用心与执着。
为了打造一个真正符合居民需求的党群服务站,葛俊开启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意见征集。他组织了多场居民座谈会,邀请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居民代表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在座谈会上,居民们积极建言献策,从建筑风格到功能布局,从设施配备到活动安排,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
“我希望这里能有一个宽敞的阅览室,让我们可以安静地看书、学习。” 一位热爱阅读的居民说道。
“要是能有个排练厅就好了,我们的文化团队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排练场地。” 社区文化团队的负责人满怀期待地说。
“给孩子们设置一个专门的游乐空间吧,这样他们放学后就有地方玩耍了。” 一位家长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
葛俊认真倾听了每一位居民的发言,将这些建议一一记录下来。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与建设,“小木屋”终于正式落成。除了十平方米的居委会办公空间,其余的空间都留给了居民。
为了满足居民对阅读的需求,采光最好的一间小屋被改造成了公共阅览区,落地窗外,绿意盎然的草坪和婆娑的树影尽收眼底,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宜人的阅读环境。健康驿站里不仅有医生常来做科普,还有居民志愿者每周为小区老年人配送药品。
值得一提的是,党群服务站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也是居民们投票选出来的。“这棵桂花树不仅能开花飘香,还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回忆。”一位居民笑着说。葛俊尊重居民的选择,将这棵承载着大家期望的桂花树栽种在了院子里,如今,每到金秋时节,桂花香气四溢,整个党群服务站都沉浸在一片馥郁的芬芳之中 。
葛俊顺势盘活了小区的各个文化团队,每年都会在小木屋里举办联欢会。舞蹈队的优美舞姿、合唱队的动人歌声、书画社的精美作品…… 在这里,居民们尽情展示着自己的才艺,分享着生活的美好。党群服务站不仅成为了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促进邻里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平台。
“自从有了这个小木屋,我们小区变得更加热闹、和谐了。大家在这里交流互动,就像一家人一样。” 居民邓新生感慨地说。
(三)
2021年,对于华院小区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苏州河华政滨河步道贯通了,步道的美景与小区只有一墙之隔,如果从正门过去要绕一段路,于是就有居民提出能不能在步道上开个门。这个想法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离门近的居民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开门会带来安全隐患,打破小区原有的宁静。一时间,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这个看似简单的提议陷入了僵局。
葛俊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扇门的问题,更是关乎居民切身利益和小区和谐发展的大事。他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对有不同意见的居民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耐心倾听每一位居民的心声。在与持反对意见的居民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他充分理解他们的担忧,用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分析,一点点消除他们的顾虑。
同时,葛俊积极与设计方、施工方沟通协调,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头脑风暴和实地勘察,一个周密的方案终于诞生了。在小区联通步道的地方,安装了电子门禁系统,居民们每人都持有一张专属的开门卡,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门上还配备了高清摄像头,24 小时实时监控,为居民的安全保驾护航。
当这个方案呈现在居民面前时,反对的居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看到了葛俊的努力和用心,也感受到了社区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扇门,不仅打开了小区与外界的通道,更打开了居民的心门 。
2022年,中山公园万航渡路一侧围墙打开,与此同时,万航渡路也经过了整修,居民每天进出门,看到的是百年中山公园的美景和整修一新的马路,心情别提多美了。“现在来我家作客的亲戚朋友都羡慕我,我们的宜居指数可太高了。”居民周荣华开心地说道。
外部环境改善了,在葛俊的带领下,华院小区的居民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定期在苏州河滨河步道进行巡逻,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家园。大家还共同制定了《梧桐公约》,从爱护花草树木到文明出行,每一条约定都凝聚着居民们对小区及周边环境的热爱 。
“这五年,小区的变化太大了,就像做梦一样。” 居民邓新生感慨万分,“以前想都不敢想,我们能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里。” 如今的华院小区,外部环境优美宜人,内部设施完善齐全,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葛俊这位年轻书记的辛勤付出。
在邓新生眼中,葛俊不仅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书记,更是小区的“领路人”。“葛书记来了之后,小区就像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他敢想敢做,又非常有耐心,总是能站在我们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邓新生说道,“他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这样的好书记,是我们小区的福气。”
记者手记
认识葛俊的时候,他刚刚来华院小区做书记,在随后的五年里,记者一步步见证了华院小区的变化。
彼时的华院小区只能说是一个地理位置较好的老旧小区,正门面对的万航渡路常常拥堵,环境也不太好,小区内部虽然经历了精品小区改造,但是7层的居民楼,老年人上上下下诸多不便,居委会也挤在小区一个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小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眼里,葛俊很拼,同时又很有担当和智慧。五年里,他借着“小木屋”修建、加装电梯以及苏河步道贯通、中山公园围墙打开,外部借势、内部凝聚,将一个老旧小区改造成人人羡慕的宜居小区。
在居民的眼里,葛书记很愿意为大家着想,只要是对居民好的事情,他愿意自己辛苦一点,再辛苦一点。在推广工作时,他不直接照搬照抄,而是根据小区情况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因此,即便是在法学教授云集的华院小区,他也赢得了居民们的广泛赞誉。毕竟,一个既肯干又能干的居民区负责人,正是居民们所期盼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华阳路街道
撰稿/摄影:李媛媛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