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金龙 兰州报道
政协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现场
2025年1月19日,在政协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培文提出建议,要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需系统性、持续性推进甘肃省文旅产业变革与创新。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甘肃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旅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目前,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已占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5%以上,且呈递增趋势。
打造文旅产业新高地
石培文表示,对品质较高的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4A级以上景区,应由省级层面统一建设高品级资源库,打造“政产学研”统筹咨询决策体系,优先鼓励省属企业竞争开发。甘肃省发展旅游产业可借鉴一些做得较好的省份的经验。例如,可借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做法,出台支持省属文旅企业发展意见,培育世界一流、国内知名文旅企业,每年统筹实施2—3个业态丰富、产品多元、消费体系完善的重大文旅项目,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文旅消费正由传统旅游产品、旅游场所为主体向全域型、全时空“诗与烟火”文旅消费模式转型。石培文认为,要加快“文旅+”“+文旅”在产业领域更高层面、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融合发展,助推旅游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行业深度嫁接,培育数字沉浸、研学体验、内河航运、低空飞行等消费新业态,构建甘肃特色“兰马体育学”“丝路文化遗产游”“黄河生态游”“大漠徒步行”等农、文、体、旅融合产品体系,在细分领域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
同时,推动博物馆、图书馆、非遗展览馆、特色小剧场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此外,要完善甘肃数字文旅和智慧服务体系,用数字技术讲述甘肃故事,融合打造一批场景式、沉浸式体验文旅项目,繁荣甘肃文旅市场。
铸造甘肃文旅新引擎
石培文建议,以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把准供需平衡点,提高供给有效性。丰富景区、度假区、消费聚集区等场景内容供给,开发城市漫步、非遗旅游、城郊露营、房车旅游、夜宿博物馆等文旅消费新场景。
记者注意到,甘肃省不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还有诸多文旅符号,如敦煌飞天、铜奔马、伏羲女娲、马家窑彩陶、黄河母亲等。然而,与一些文旅大省相比,甘肃的文旅受益相对偏低。
针对甘肃省在国内文旅市场收益偏低、入境游市场恢复不够理想的问题,石培文建议,围绕“铁、公、机、云”基础设施新格局,开发场景度、愉悦度、治愈度和沉浸度俱佳的文旅新市场。实施文化赋能行动,深度挖掘丝绸之路、敦煌、伏羲女娲等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IP,有力支撑“如意甘肃”文旅品牌。
同时,实施国际引客行动,通过国际主流社交平台为甘肃文旅发声,吸引日本、韩国等国外高端游客来甘肃旅游,巩固好传统国际旅游市场。可借助厦门、泉州等地文旅平台,有重点地吸引东南亚等地游客;有效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客源地市场,撬动丝路沿线国家客源地市场,大力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衔接落实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地签证、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和航班加密等配套服务,适时举办世界旅行商大会,把敦煌、兰州、嘉峪关、张掖、天水打造成全球文旅消费集聚地,提高甘肃文旅的国际能见度和美誉度。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