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拍卖市场动不动几千万甚至好几个亿,都是假成交。这种说法未免过于偏激,对于真正的“世家大族”来说,长时间的富贵,对钱已经没那么大兴趣了,收藏一件昂贵的古董,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寄托。

就像他们的车库一样,各种几百上千万的豪车,排成了一排,对普通人来说那是一辈子企及不到的高度,但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不过是个大玩具。


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 英国拍卖:5.5亿

但说实话,对于中国内地来说,这样的人还是少数。因为富裕起来没多久,审美还是比较粗暴的“暴发户”形象。

过去拍卖行的主流拍品,什么五大名窑、元青花、清三代,其实热度是被欧美带起来的,内地富豪要做的事情只是“掏钱跟风”而已。

更何况,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利益交换”在里面,有些人花费天价去“购买”古董,并不是看中其本身,而是背后的“资源”。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佳士得拍卖:1.88亿

很多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但没办法“拆穿”,就像是如今的拍卖行,早就变成了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天价拍得藏品,本应该是可以到处炫耀的事,但除了那些“海外回流”的珍贵文物,可以挣点脸面,因为可以把国宝带回家。剩下只涉及“金钱利益”的拍卖中,至少有一半买家都是身份未知,根本查不到信息!

为何藏着掖着?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到了一定的位置,也没必要怕“露富”吧?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拍卖方宣传的2.9亿天价汝窑

当一件藏品拍出天价,只看到大肆宣传的成交价,却很少看到买家或者卖家的介绍。就算有,也是熟面孔,都是老牌收藏家、商人或者拍卖行本身。难道全都是内部圈子在“转来转去”?

最典型的就是最贵十大瓷器,有一半“查不到人”。

5.5亿的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只说买家来自中国大陆,具体身份未知。

2.9亿的汝窑天青釉洗,购买人只说是亚洲私人藏家。

2.38亿的康熙花卉盌,购买人未知。

1.49亿的乾隆六方套瓶,购买人未知。

1.24亿的乾隆珐琅彩捶瓶,购买人未知。

剩下来的买家,要么是刘益谦这样的商人,要么是曹兴诚、埃斯肯纳兹这样的老牌收藏家。


埃斯肯纳兹2.3亿拍下的元青花

连“轰动收藏界”的最贵拍品,都有一半人查不到,更别说平时那些春秋两拍了,什么“电话委托”、“私人委托”之类的操作数不胜数。

有的人是“不能说”,因为那些金钱洗刷刷的操作见不得人。

有的人是“帮别人”拍下,需求的是人脉关系。

还有的人是被炒作迷晕了眼,高价接盘了,但不能承认啊,所以要把这最后一棒交到后面的买家手上,完成击鼓传花。

所以不管是主观的还是非主观的,都不能说,这些人共同编织了一个巨大的“谎言共同体”。


连民间微拍之类的市场,都“托价”严重,更别说拍卖市场,那价格虚高的完全脱离了实际。

可他们硬生生编造了“固定数量论”,非要把过去常见的器物,变成拍方独有的“重器”,防止意外“发现”的数量冲击了他们的价格体系。

这样的谎言,还能维持多久?从越来越低的拍卖价,和不景气的拍卖市场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