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昆明,生机勃勃,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跳动着强劲的脉搏。
俯瞰春城大地,是一处处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场景,是一个个快速崛起的产业集群,是一场场收获满满的招商引资活动,是一次次有温度的政务服务……
日迈月征,岁物丰成。近年来,昆明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当好排头兵”要求,深入落实“强省会”行动,始终保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定力和执着,统筹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运行实现量质齐升,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数据看发展,从对比看进步。昆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5.22亿元,同比增长4.0%;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1.9%,对全省经济总量贡献率达31.1%,均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昆明工业对全省的贡献率达59.4%,2024年全市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至26.3%,是25年来最高水平;2024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8.7%,占比从“十三五”末的14.9%提升至26.2%,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5%,均是2015年以来最好成绩……
一组组数据,描绘出昆明经济的全景图。站在新年之始回眸,昆明用实干实绩交上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省会答卷”。如今的昆明,“排头兵”的成色越来越足、“排头兵”的作用越来越大、“排头兵”的担当越来越有力。
时间回到几年前。2021年12月,省委书记王宁在昆明市、滇中新区领导干部大会上强调,昆明要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2022年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强省会”行动支持昆明发展,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在参加昆明市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昆明要惊醒起来、振作起来、行动起来,在高质量发展中当表率做标兵。
当好“排头兵”,实施“强省会”行动,首先要打好经济工作“翻身仗”。这场“翻身仗”,从何处入手?
“抓实产业发展这个‘硬支撑’,握紧招商引资这个‘生命线’,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面对千头万绪,昆明把打好经济工作“翻身仗”的目光锁定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
昆明—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推介会。李海曦摄
2022年2月14日至15日,全市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召开;2023年2月1日,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暨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2024年2月20日、21日,开展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工作现场观摩,并召开务虚会;今年1月3日,召开贸易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每年年初,昆明“第一会”都聚焦经济,向全市传递出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的明确信号,吹响坚决打好经济工作“翻身仗”的奋进号角。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在思想上,围绕“差距怎么看?发展怎么办?工作怎么干?”这三道“考题”,昆明通过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把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思发展、谋发展、为发展、促发展上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在行动上,持续深入开展“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每季度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以比促学、以赛促干,激励全市上下在比学赶超中奋勇争先、争创一流。
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王俊星摄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制定出炉、一次次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一项项促发展的硬核举措落实见效、一个个优化营商环境的暖心服务实施……春城大地营造出热火朝天干事业、齐心协力抓发展的浓厚氛围。
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昆明立足优势、精准发力,强化“一把手”招商,扎实开展精准招商,系统推进产业链招商,深化落实“首席服务专员”“首问负责”“分级管理”等招商机制,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实效。2024年,全市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39.5%,完成值为全省第一。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3个,吸引中铝铝箔、龙马装备制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2024年,预计全市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1161.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58.2%,较2023年提高9.4个百分点。
“要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企业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近年来,昆明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持续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品牌,出台昆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成为全省首个、西部率先为民营经济立法的城市。在西南地区率先设立“企业家日”,举办首个企业家日活动。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连续3年入选央视财经“营商环境创新城市”,连续5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榜首,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2024年底,全市各类经营主体总量达185.6万户、增长10.3%。
昆明营商环境智库成员接受聘书。刘凯达摄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昆明还积极探索创新,2022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意见》等“1+2+N”系列政策措施,统筹推进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构建差异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格局,在全市逐渐形成产业布局、要素保障、招商引资三个“一盘棋”,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以实干求实效拼实绩。三年来,全市经济运行量质齐升,经济增长走出“V形”复苏曲线,经济工作打了一个“翻身仗”,对全省的贡献稳步提升,“排头兵”作用显著增强。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5.22亿元,继2021年突破7000亿元后,再次迈过千亿元新台阶。三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逐年提升,从2022年3%提升到2023年的3.3%,2024年进一步提升到4%。昆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1.9%,是自2017年后首次回到30%,也是2019年后重回全省第一;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达31.1%,贡献率为2018年以来最高。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顶梁柱”。过去一段时期,昆明工业经济并没有跟上全市发展步伐。
发展中的问题,最终要靠发展来解决。在深入分析全市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基础上,昆明明确了“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发展思路,“重塑工业经济新优势”成为昆明打好“翻身仗”的重要发力点。
近年来,昆明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持续推进“8+N”重点产业链建链、强链、升链、护链工作,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聚链成势,工业经济实现多维度突破。
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 。王俊星摄
从增长速度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20年的0.9%提升到2024年的7%;从增长贡献看,昆明工业对全省的贡献率从2020年的9.5%提高到2024年的59.4%,创15年来最好纪录;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十三五”末的10.2%提升至26.3%,是25年来的最高水平。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数量1272户,较上年净增143户,占全省净增量的33.2%,是2006年以来最多数量。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是一项项新速度、新突破的实现,是一个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形成,也是昆明“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云南裕能从开工到竣工投产仅用110天;杉杉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3个月……近三年来,累计1253个工业项目在昆明落地,完成投资达1500亿元,引进10亿元以上的产业类项目超过“十三五”期间总和。
昆明高新区。昆明高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园区是工业经济“主战场”。近年来,全市工业类园区规模逐年壮大,规上工业总产值从“十三五”末的3354.7亿元增至2023年的4899.7亿元,增长46%;主营业务收入达1.4万亿元,以全省五分之一的园区数量,集聚了三分之一的规上工业企业,创造了三分之一的产值、二分之一的主营业务收入。集聚效应更加显著,培育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7个,占全省的36.8%。
下一步,昆明将继续保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战略定力,充分发挥独特的开放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抓好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打造国家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抓好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抓好新质生产力谋划布局,打造全省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昆明加快布局新赛道、挖掘新潜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加快推动化工、烟草、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云南铜业搬迁项目建成投产,综合能耗低于行业标杆水平20%,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昆钢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昆明卷烟工商物流一体化领先行业水平;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4个……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发新芽”。
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资料图
推动新兴产业裂变发展。2024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8.7%,占比从“十三五”末的14.9%提升至26.2%,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5%。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实现突破崛起,云南杉杉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云南裕能建成国内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机床产业聚集发展,新型工业母机在昆明下线;新材料产业向装备制造延伸,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破局向前,贝泰妮集团成为全国功效化妆品第一股,康乐卫士重组疫苗投入试生产,超启生物昆明项目等一大批项目加快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持续壮大,5G手机、PC服务器、OLED微型显示面板实现“昆明造”。
云南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贵研催化剂生产线。李海曦摄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昆明积极谋划新赛道,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意见,落地江苏数字鹰等一批低空项目,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获批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智能算力中枢城市。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6%,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分别占全省66.2%、54.1%、87.5%,创新引领作用明显。
产业“焕新”,技术“上新”,昆明新质生产力正破局起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昆明,一直都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城市,宜人的气候条件、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文旅资源等,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纷至沓来。
2024年以来,昆明全面深入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坚持旅游资源产品化、旅游产品市场化,加快建设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方位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核心体验地。谋划推出6条黄金旅游线路,建成108公里环滇池绿道,滇池沿岸美丽乡村串珠成链,牛恋村、海晏村、福保村等成为热门网红打开点,全年滇池沿岸村庄吸引游客超过千万人次。“观鸥季”“赏花季”“食菌季”“市场游”等旅游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推出滇池东岸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大观奇妙夜”灯展等特色活动,成功举办五百里音乐节等高品质演出和上合昆明马拉松等品牌赛事,一批高品质酒店开业运营,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持续丰富、文旅消费场景持续优化、文旅消费体验持续提升。2024年,昆明市接待游客约3.42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花费约48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1%和12.54%,上榜全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
滇池东岸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活动。资料图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面对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昆明充分发挥省会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带动汽车、家电等领域消费172.3亿元,其中带动汽车消费122.8亿元。昆明老街、云纺文创园、同德广场、公园1903等特色街区(商圈)、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升级改造步伐加快,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智能家居、体育赛事、康体养生、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加速培育。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4.38亿元,同比增长1.7%。“两新”政策落地显效,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3.2%、38.1%,12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67.7%,较11月份加快144.8个百分点。12月份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4.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58.0%。
南强街巷夜经济繁荣。杨艳辉摄
全市服务业新动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整体规模不断壮大,贡献稳步提升,抖音、美团、滴滴等知名企业先后落地。统计显示,2024年1至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226.64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实现了64.3%、40.9%的高速增长。
同时,全市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高水平开放取得新突破,全面提升了昆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全市进出口贸易保持增长,口岸经济发展壮大。2020年至202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从41.2%提高至52%;202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534.2亿元、增长10%,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高到61.7%,为推动昆明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时代眷顾“奋楫者”
星光不负“赶路人”
回首来路
昆明这张“省会答卷”来之不易
展望未来
春城还将行而不辍、刷新“成绩”
未来光明可期
来源:昆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