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洛阳,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洛阳人民用十个数字地名来记载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渊源:首阳山、二郎庙、三复街、四眼井、五股路、陆浑关、七里河、八里堂、九府门、十字街。

这里面的九府门,其实应该叫做“旧府门”,是明代伊王府的南大门。自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首封伊王朱㰘之国洛阳,到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末代伊王朱典楧被削爵废为庶人,共传六代七位伊王。


明代亲王府大门

伊王一脉的字辈是顒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历代伊王的故事。

第一代伊王
  • 伊厉王朱㰘

朱㰘,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五子,生母葛美人,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伊王,封国河南洛阳。伊河,是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故而朱㰘被封为伊王。

因为诞育皇子的功劳,葛美人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进封为丽妃。但是好日子没过几年,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葛丽妃也随之殉葬,十岁的伊王朱㰘一夜间就成为了孤儿。


燕王朱棣剧照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比朱㰘年长二十八岁的四哥燕王朱棣,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军由金川门杀入京师南京,皇帝朱允炆在奉天殿自焚殉国,朱棣随即篡位称帝,改当年年号为洪武三十五年,明年年号为永乐元年。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十一月,左都督刘贞之女刘氏被册封为伊王妃。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八月,朱㰘携刘氏一起正式之国洛阳。途中路经开封,朱㰘按照惯例去拜会了一下自己的五哥周王朱橚。但是到了洛阳之后,朱㰘却给四哥朱棣写了一封信,称周王有不臣之心。

癸酉,书谕皇太子曰:“比伊王来言:‘前经汴梁,见周王出语忿恨,心不可测。’尔宜加意防慎。此敕可示蹇义、金忠、黄淮、杨士奇,余人勿泄。”—《明太宗实录卷九十二》


洛阳城门

估计周王殿下也是欲哭无泪,我就想研究一下草药学,招谁惹谁了?一个个都说我要造反。不过伊王殿下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到了封国之后彻底放飞自我,带着弹弓、宝剑,骑着骏马,在郊外驰骋之时,随意击打躲避不及的百姓。

除此之外,朱㰘平日里“削发裸袒”,喜欢把一大群帅哥美女召集起来开无遮大会。四哥苦口婆心苦苦相劝,要求几乎都低到尘埃去了:“太平音乐亦常情所有,但不至流荡可也”。然而伊王充耳不闻,史称“屡敕训谕不悛”

对于朱㰘的所作所为,言官们弹劾的奏疏如雪片般飞到朱棣御前,一致要求将其削爵废为庶人。就在永乐皇帝犹豫之际,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九月二十五日,伊王朱㰘去世,年仅27岁。朱棣最终念在兄弟亲情,保留了弟弟的爵位,仅仅赐以恶谥:厉,谥法“杀戮不辜”“厉”

比薨,礼部奏请削爵,葬以庶人之礼。上悼念之,不削其爵。命有司治丧葬,而赐谥曰厉。—《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六》


永乐皇帝朱棣剧照

第二代伊王
  • 伊简王朱颙炔

朱颙炔,伊厉王庶长子,父王去世之时刚满周岁,在嫡母刘氏、生母丁氏的共同抚养之下健康成长。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在北伐班师途中驾崩,遗诏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即明仁宗。新君继位后下旨“礼增诸王禄”,伊府的岁禄由此从三百石增加到二千石,而且“悉支本色”。明代宗室岁禄虽然听上去不少,但很多都是米钞兼支。打个比方,同样是两千石的岁禄,如果一千石支米,另外一千石是按照官方汇率计算的大明宝钞,那就亏大发了。当年十月,十二岁的朱颙炔袭封伊王。

伊厉王去世之时王府内只有几位女眷,再加上平素劣迹斑斑,其坟园修得非常潦草,连享堂都没有。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四月,十四岁的伊王朱颙炔,向二十八岁的堂侄明宣宗朱瞻基上奏,请求动用王府洛阳中护卫军士修建厉王坟园的享堂。


宣宗朱瞻基画像

享堂一修就是两年,河南都司眼见得这些洛阳中护卫军士既不用下地屯田,又在工地上磨洋工,一怒之下把他们全都押回去种地。伊王殿下暴跳如雷,立刻上奏给宣宗打小报告。

戊辰,伊王颙炔奏:“今建父厉王享堂及修葺宫宇,止有洛阳中护卫,左、右二所军旗供役。尝奏暂免下屯,工完仍旧。今都司虑亏屯种子粒,坐取军旗下屯。乞仍留以毕工。”上谓行在工部曰:“伊府军士朕已免其下屯。亏子粒与亏宗亲之恩孰重?军官不识大体,将使朝廷失信于王。其速移文止之。”—《明宣宗实录卷四十三》

此后洛水决堤,把伊王府的山川坛给淹了,宣宗皇帝下旨将其迁到府城东南,所有的费用都由朝廷承担。


明代亲王府承运殿

按说自朱棣、朱高炽再到朱瞻基,对两代伊王都相当不错。但是河南府知府李骥因为平时对伊府官员约束极为严格,遭到了朱颙炔的忌恨。于是在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十一月初九日冬至节当天,故意找茬,将李知府捆起来囚禁在王府仪卫司,第二天才予以释放。此事引发轩然大波,宣宗特意降敕给伊王,对其进行了严厉警告。

乃致书伊王曰:“郡守,朝廷付以千里之寄。特赐之敕,俾安抚百姓,其任匪轻。纵有罪,须奏闻处治。今未有失礼于王,而遽摧辱之。然此非出王本意,必为下人所惑。自今王宜谨守祖法,勿信谗枉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械送京师治之。”—《明宣宗实录卷八十四》

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七月,朱颙炔去世,终年四十六岁,谥曰简,谥法“平易不訾”“简”

第四代伊王

朱勉塣,伊简王庶长子,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封为洛阳王。由于并非世子,所以要出府“别居”。伊简王想让岳文通等八名自行净身的男子,作为洛阳王府的内使,得到了当时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特许。


明英宗南宫复辟剧照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七月,洛阳王向刚刚南宫复辟不久的英宗上奏,想在王府军校之家择取所谓“谨厚无依妇人并女子”作为使女,被一口回绝。而到了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朱勉塣因为擅自“笞责”洛阳县典史辛和,不但王府教授、涉案校尉全部下狱,其本人也遭到了英宗皇帝的警告。

典史职事虽微,系朝廷守土治民之官。尔辄听下人擒拏凌辱,是不知有朝廷也。况校尉系本县土民,既有吓骗等情,自宜痛加惩治。尔却不责校尉而笞典史,徇私违法莫此为甚。尔任情妄作如此,是亦教授不能辅导所致。今提教授来京究治。其校尉李成等令御史就彼执问。自今尔宜安分循理,保享禄位,毋蹈前非,庶副亲亲之意。—《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三》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九月,尚未等到袭封伊王,朱勉塣便不幸去世,终年三十四岁,谥曰安惠。

  • 伊悼王朱諟钒

朱諟钒,洛阳安惠王嫡长子,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袭封伊王。按照惯例,其父朱勉塣也被追封为伊王,谥曰安,谥法“和好不争”“安”


宪宗朱见深画像

当年简王在世之时,朝廷曾每年“特赐麦五百石”。而在他去世后,这笔额外收入就被取消。朱諟钒袭爵后苦苦哀求,新天子明宪宗朱见深也只给了一半。想想堂堂亲王府,居然为了这点粮食如此卑微。

辛亥,给伊王諟钒禄麦岁二百五十石。初王祖简王禄米岁定二千石,寻特赐麦五百石。简王薨,麦住支,请如前支给。命给其半。—《明宪宗实录卷四十一》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四月,朱諟钒去世,终年二十五岁,谥曰悼,谥法“中年早夭”“悼”

  • 伊定王朱諟锊

朱諟锊,追封伊安王嫡次子,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封为郏城王,因伊悼王无嗣,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进封伊王。


明代亲王府大门

这位以“兄终弟及”方式袭爵的伊王,最大的特点就是守礼。无论是祖父、父亲还是兄长的葬礼,朱諟锊都能做到“居丧哀毁”。而在成为亲王后,对于宗室“不亵见”,也就是退无私交。甚至于对于民间的老人,伊王殿下也能做到以礼相待,属实不容易。

好学崇礼,居丧哀毁,岁时祀先致斋于外。郡王、诸将军、中尉非庆贺不亵见。民间高年者,礼下之。—《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可能朱諟锊身上唯一的污点,就是仁义渠事件。在汝河南岸原有一座聚宝堰,伊王府和附近百姓都依靠其灌溉田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此地的水利资源都归了王府,导致数十年来周边府县所需稻米都要到伊王这边来采购,可谓是利归藩王,怨归朝廷。

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的时候,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进士彭纲出任汝州知州,决定在城东十里铺一带重新开渠设堰,全渠长约十八里,取名仁义渠。


孝宗朱祐樘画像

随着仁义渠的开通,伊王府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王府官员的蛊惑之下,朱諟锊上疏朝廷,要求将仁义渠毁去。此时彭纲已经升任河南按察司佥事,新到任的知州赵永祯据理力争,又通过疏浚仁义渠和聚宝堰,这才保住了这个利民工程。

始伊藩以己田在下流,至是谋专利,上疏争阻,符责部使者甚峻。官君与后太守西蜀赵君中吉据君文移辨对,卒归诸民。—《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四百八十六卷·汝州部文艺一·汝州仁义渠记》

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五月,朱諟锊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定,谥法“纯行不爽”“定”

结语:首封伊王朱㰘出生之时,老爹朱元璋已经六十岁,本身遗传到的基因质量已不甚佳。再加上亲眼目睹生母殉葬,手足相残,给他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暴戾的烙印。这可能是朱㰘到了封国之后,既表现不佳,又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

自朱㰘、朱颙炔再到朱勉塣,个个胆大妄为,敢对朝廷官员动手。这说明日后伊藩被除国,从根子上就有原因。那么最终是哪一任伊王被削爵废为庶人呢?我们放在下篇之中再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