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引言:

明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自朱元璋称帝到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前后共历十六帝,享国276年。



然而,朱元璋没有想到自己建立的明朝,仅过了八十年就面临亡国危机,更不会想到为大明续命之人就出生在自己去世的当年。



这位民族英雄的名字叫于谦。

他以一介文臣的身份挽救了即将灭亡的大明国运,其坚毅不屈,为百姓利益鞠躬尽瘁的精神也一直为后世传颂。

一、明初局势



论起出身,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没有比朱元璋更低的。

登基之后,朱元璋励精图治。军事上屡次打击草原的北元政权,力图扫清边患;政治上加强集权的同时大力打击贪腐,经济上鼓励开荒、减免赋税,并鼓励工商业发展。



尽管朱元璋对待开国功臣集团比较残忍血腥,但洪武年间的百姓的确过上了好日子,全国慢慢从元末的天灾和动荡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逐渐恢复,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朱元璋在南京去世。

朱允炆



由于原定的接班人太子朱标早亡,朱元璋生前选择朱标之子朱允炆作为接班人。



但朱允炆上台后选择削藩,致使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成功夺权上位,即永乐皇帝明成祖(嘉靖之前为明太宗)。

尽管元朝统治势力退出了中原,但仍然盘踞在草原地区,给明朝边境带来严重的隐患。

在朱元璋晚年时,朱标的去世使得朱元璋没有精力对付北方草原民族政权,并且为了给根基尚浅的朱允炆铺路,蓝玉等一大批军功大将被诛杀。



朱棣上位后,先后五次亲政北伐,重创蒙元,蒙古分裂为瓦剌与鞑靼、兀良哈,向明朝臣服。永乐一朝的蒙古劫掠频率也是历代最低。

朱棣去世之后,其子孙明仁宗、明宣宗相继继位,父子二人改变了对草原民族主动出击的战略,仅仅是加强边防并对边境进行巡视安抚,所谓“自仁宗不勤远略,宣宗承之”。



但明成祖的数次北伐已经严重伤了草原民族的元气,所以整个宣德一朝边境关系还算是相安无事。

二、挽社稷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

在朱元璋去世前一个月,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的一户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婴,家中为其取名于谦。

其祖父于文明曾在洪武年间任工部主事,在尚武的明初,一个出身文官家庭的孩子就应该考科举、走仕途,度过平淡无忧的一生。

于谦

谁都没想到于谦入仕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参与宣德朝的头一场军事行动——剿灭谋反的汉王朱高煦。这似乎预示了他今后的命运。

靠着在平定汉王之乱中的出色表现,于谦被提拔为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和山西。

在巡抚任上,于谦通过官府的开仓来解决粮食问题,同时加强黄河堤防,鼓励种树打井改善生活,并将偏僻的大同也纳入治理范围,鼓励开垦荒地。

通过一系列的休养政策,许多无家可归的流民安定下来,百姓生活逐渐好转。



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明宣宗朱瞻基早亡,太子朱祁镇即位时年仅八岁,即明英宗。

明英宗继位之初,有太皇太后张氏和朝臣“三杨”的辅佐,国内朝政和边疆问题都处在平和的状态中。

此时的北方草原民族在仁宗、宣宗两朝的政策下再次壮大起来,其中的瓦剌势力最大,经常南下袭扰边境。



在祖母、“三杨”相继去世之后,面对日益骄横的瓦剌部落,朱祁镇的内心开始躁动起来,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竟萌生出了亲征北伐的念头。

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拼力劝阻仍无济于事。

最终朱祁镇留下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于谦主持兵部事务,带着临时纠集的二十万军队出兵北伐。



结果在王振的蛊惑和朱祁镇自己的无能指挥下,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打败,王振被杀,跟随出征的邝埜战死,朱祁镇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

皇帝被俘、瓦剌兵临京城的消息传来,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许多达官贵族纷纷南逃,很多大臣也进言希望迁都南京。

眼看着建国仅八十年的大明即将亡国,于谦站了出来。

于谦影视剧形象



于谦首先驳斥了希望南迁的大臣,言明京师乃国之根本不可动摇,贸然南迁只会像宋朝一样苟延残喘,免不了亡国的下场。

郕王朱祁钰鼎力支持于谦,并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备。

于是调集河南备操军、山东及东南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赶赴京师,再借助长城之险拱卫京师。

以于谦为首的大臣们担心瓦剌以朱祁镇的名义招摇撞骗,于是进言孙太后,以“国不可一日无君”的理由拥立郕王朱祁钰登基,是为明代宗(景泰帝)。



随后,于谦沉着冷静地调兵布防,安排守城将领作战,任用文臣安抚百姓,调配粮草。

于谦和大将石亨亲自率军,在德胜门和西直门连续大败瓦剌军队。

瓦剌军随后退至土城,又被城中准备好的火枪手攻击。

本来草原的骑兵从战略上就适合突击而不适合攻城,加之天寒地冻、死伤惨重。

历时一个多月的激战后,瓦剌退兵,于谦将大明从灭亡的危机中拯救出来。

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在正统初年巡视地方后,于谦回京。



此时宦官王振掌权,旁人都劝于谦像其他人一样给王振送礼,于谦笑着回答道:“只有两袖清风而已”。

瓦剌退兵后,眼见得无法从这个俘虏皇帝朱祁镇身上捞到好处,便想把他放还给明朝。

已经尝到当皇帝甜头的代宗皇帝朱祁钰自然不愿意这个哥哥回来。

窝囊废

于谦对代宗皇帝说大位已正,可迎上皇。

朱祁镇回来



于是朱祁钰将哥哥迎回,将其囚禁了南宫七年。

吊诡的是,代宗皇帝本来已经废掉朱祁镇原本的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眼看大明的皇位就要完成转向了。

但新太子朱见济突然去世,明代宗也在登基八年后病重,大位归属又陷入疑问。

正在此时,大将石亨、宦官曹吉祥想起了被囚禁在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

为了图从龙之功,他们选择拥立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朱祁镇成功复位之后,大封拥立之人,并清算景泰年间的大臣。

于谦因为拥立朱祁钰而首当其冲,被冠以谋犯罪处死,复位的明英宗念在于谦保社稷有功,不希望处置他。



但石亨等小人因畏惧于谦,提出“不杀于谦则复位不正”,明英宗为了自己的皇位只得杀了于谦。

这位为国家呕心沥血的忠臣最终死于两位皇帝的争权夺位。

在于谦死后朝廷查抄他的家产,发现家中没有余财,只有皇帝赐的蟒袍和剑器。



有人曾提出,朱元璋是大明的缔造者,在他临死前上天降下于谦来扶保大明社稷,这是一种命中注定,但其实这并非因为宿命,而是因为于谦为国为民的一片忠心。

参考资料:《明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