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针对资源分配不均、服务质量不一、基层能力不足、服务过程碎片化等问题,不断推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共建共治为引领,深化“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

坚持高位推动,健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推进机制,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主要负责人,市委副书记统筹协调,分管副市长具体抓落实。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大力传承弘扬红医精神,在全市公立医院厚植红医文化,推进“大爱龙岩 医心为民”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建立协同机制,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卫健、财政、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医”协同“五人小组”,定期会商解决医改突出问题,破解堵点难点。2024年1-11月,共召开会议11次,会商解决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药耗集中采购等问题36个。实行医疗、医保、医药部门领导交叉任职机制,由市县医保局局长兼任市县卫健行政部门党组副书记,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管医药的领导兼任卫健行政部门党组成员,卫健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兼任医保局党组成员,强化部门共识,增强改革合力。

推进共建共治,市县建立“3+N”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三医”部门与组织、宣传、编制、发改、财政、人社、数据管理等部门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长汀县试点,县级成立县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乡镇级成立健康促进委员会,村级成立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促进形成县、乡、村三级卫生健康共建共治机制。

以优质均衡为导向,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

聚焦资源整合,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探索建立“一院五部八中心”运行机制,即:在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内,优化设置行政、人力资源、财务、医保、信息等行政管理“五部门”,负责统筹协同成员单位的相关事务;设立检验、心电、影像、病理、消毒供应、远程会诊、健康访视、药耗配供等“八中心”,以促进资源共享。建立县域医共体“编制池”“职称池”,盘活编制和职称资源;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将“编内+编外”人员控制数总量作为职称核定的基数,激发人才内生动力。2023年,全市市域内住院量占比达到91.55%;基层诊疗量占比60.26%。

聚焦纵横联合,构建资源梯度下沉医疗服务网。纵向整合方面,以医共体牵头医院为龙头,纵向编织“县级医院—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一般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资源梯度下沉医疗服务网,县级医院与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共建血透中心、碎石中心等特色专科,乡镇卫生院将常住人口800人以上的行政村卫生室延伸举办为村级医疗服务点,实行医疗同病同治、医保同价同报。横向联合方面,综合考虑区位和服务能力因素,在全市确定3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对标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开展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与周边服务能力较弱的一般卫生院,形成片区横向医共体,实行运营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调度和绩效统一核算。赋予共建单位内部人员横向流动、职称评聘自主权,有效解决了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人员以及边远卫生院资源不足问题,实现了基层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进一步缩短乡村医疗服务半径,织牢分级诊疗网底。2023年,全市5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3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均达到国家推荐标准,10个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门急诊216万人次,同比增长10.03%;出院7.50万人次,同比增长23.87%。

聚焦全生命周期,完善接续性医疗服务网络。实行康复全闭环管理,围绕患者疾病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全程,构建“县医院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家庭病床护理—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促进医养结合,多渠道拓展医养结合模式,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综合服务格局。实施“医助养”,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全部设立老年医学科,有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开辟康复养老专区,以医助养,全面提升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服务水平。推进“邻院养”,长汀县新桥卫生院将敬老院与卫生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两院一体,创建“零距离、微负担、个性化”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实现医、养、护一体化。开展“居家养”,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作用,设置家庭病床,设立巡诊机制,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医养结合床位数8200张,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管理服务率77.06%。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围绕“扩面、提质、增效”总体要求,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六个拓展”,组建村级家签“网格化”管理小组,出台“3包1分制”(制定免费包、基础包、个性包,推行积分制)。2024年1-6月全市常住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51.73%,重点人群签约率85.71%,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以资源下沉为重点,搭建一体化桥梁

推进学科同质化。建立以学科一体化建设为核心的城乡联动模式,由市级医院统筹,推进脑卒中、胸痛、重症医学、肝胆等市县四大学科一体化建设;由县级医院统筹,开展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等县域三大学科一体化建设。以“联合+共享”机制为基础,通过“名医驻扎、专科并肩、临床教学、远程协作”等举措提升服务能力,推进专科规范化、诊疗同质化。打造以专科联盟为纽带的区域协作网,充分发挥市级龙头医院的技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组建覆盖市、县、乡三级的肿瘤、传染、中医康复、精神卫生等专科联盟,通过技术指导协同共进、教育培训合力共为、科研项目协作共研、远程医疗互助共赢等多种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推进人才优质化。拓展渠道“引”人才,实施“百名华佗入岩”“岩籍名医雁归”“才聚龙岩”“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四大引才工程,两年来,全市共引进硕士以上人才180人,建立58个“名医”工作室、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25人。创新方式“育”人才,充分利用广州11家国内顶尖医院与龙岩市12家医院合作契机,实施广龙对口合作“十百千万”工程,通过建立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专家团队、选派名誉副院长、专科协作共建、远程医疗支持等多种方式,借梯登高、借力赋能,培育一支“留得下、带不走”的高水平卫生人才队伍。强化措施“沉”人才,强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工作,持续开展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百名医师下基层”工作。2023年,市、县两级医院共派出264名主治以上医生常年驻县乡帮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推进急救一体化。建立急诊急救“一张网”,市、县两级医院设立救治中心,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设立分中心,一般卫生院设立救治站,一体化村卫生所设立救治点,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急诊急救体系,构建15分钟急救圈。打造数智急救“云平台”,全面升级120急救调度系统,实现全市范围内120一号呼叫、多渠道报警、急救车辆管理可视化和定位化,实现院前和院内救治中心的实时交互对接,真正做到让病患“上车即入院”。(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