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慧,今年38岁,出生在一个南方小县城的普通家庭。
我们家不算富裕,但也没有穷到揭不开锅。
我是家里的长女,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比我小五岁。
如今,我和丈夫在省城生活,经营着一家小店,日子虽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过得去。
最近,我的心情却很复杂。
距离春节只有一个月,按惯例每年春节我都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老家和父母团聚,毕竟一年到头见面的机会不多。
今年春节,我却不想回去了。
原因很简单——母亲打电话让我“借”五万块给弟弟办婚礼。
电话是上周打来的。
那天刚忙完店里的事,我正准备坐下来清点账目,母亲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一接通,她直接开门见山:“慧慧,弟弟过年要结婚了,你也知道,现在办婚礼开销大,家里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了,你能不能先借五万块?等以后有了再还你。”
听到这话,我心里顿时有些不舒服。母亲口中的“借”,我再清楚这笔钱恐怕是有去无回了。弟弟这些年用过不少我的钱,从未见他还过一分钱。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当年我结婚时,父母的态度却完全不是这样。
我和丈夫结婚那年,家里条件比现在还要差一些,但我并没有向父母要过钱。
甚至,我还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主动提出只摆几桌简单的酒席。
可即便如此,母亲还是对我说:“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你们就自己看着办吧。”那时候,我心里虽然有些失落,但也能理解,毕竟父母养大我不容易。
弟弟却不同。
从小到大,他在家里的待遇总是比我好得多。
小时候,我穿的都是别人家淘汰下来的旧衣服,而弟弟却总能穿上新的;上学时,我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早早辍学打工,而弟弟却一直读到大学毕业。
那几年,我在外拼死拼活地挣钱,每个月还要往家里寄钱,供他读书。
母亲常说:“你是姐姐,帮衬一下弟弟是应该的。”这种话我听多了,也渐渐习惯了。
可这一次,我真的不想再退让了。我已经成家,有自己的孩子和生活,我不能一辈子都围着弟弟转。
挂了电话之后,我心里五味杂陈。晚饭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他一边吃饭一边皱着眉头:“弟弟结婚是好事,但五万块不是小数目,咱们今年的店铺租金还没交呢,哪儿拿得出来这么多?”
“是啊。”我叹了口气,“关键是,这么多年我为家里出了多少力,他们心里清楚吗?当年我结婚的时候,他们又帮了我多少?”
丈夫放下筷子,看着我说:“慧慧,我知道你心里委屈,但该说的你得说清楚,不然他们只会觉得你理所应当。”
丈夫的话让我下定了决心。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妥协了。于是,第二天早上,我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妈,关于钱的事,我可能帮不上了。今年店里的生意一般,手头也紧。”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和一些。
电话那头,母亲明显有些不高兴:“你怎么能这么说?弟弟是你亲弟弟,他结婚这么大的事,你这个当姐姐的怎么能袖手旁观?”
“妈,当年我结婚的时候,你们出了多少?”我咬了咬牙,终于问出了这句话。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传来了母亲的声音:“你结婚那会儿家里条件不好,哪儿拿得出钱?再说了,你是女儿,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哪能和弟弟比?”
听到这话,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原来,我在母亲心里,始终是不如弟弟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件事。小时候,我曾无数次羡慕别人家的姐姐,她们总是被弟弟妹妹依赖,被父母宠爱。而我,却始终像个“外人”,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一句夸奖。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家里来了亲戚,母亲忙着做饭,让我带着弟弟去玩。
弟弟贪玩,跑到池塘边差点掉了下去。
我吓得大声喊救命,幸好邻居及时赶到,把他拉了回来。
可事后,母亲不但没有安慰我,反而狠狠地骂了我一顿:“让你看好弟弟,你就不能用点心吗?”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委屈得不行。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对我总是那么苛刻,而对弟弟却处处包容?
直到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在母亲眼里,我只是个“嫁出去的女儿”,是家里的“外人”。她对我所有的期待,只是为了让我“帮衬”弟弟。
春节越来越近了,母亲的电话也越来越频繁。每次接到她的电话,我都感到压力山大。她总是说:“你弟弟多不容易啊,他好不容易谈了个对象,你怎么就不能体谅一下呢?”
可我呢?我这些年过得容易吗?
我不是不想帮弟弟,只是我也有自己的家庭和责任。我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用在弟弟身上。
最终,我还是做了决定——今年春节,我不回家了。我给母亲发了一条微信:“妈,弟弟的婚礼我就不参加了。今年情况特殊,我们要留在省城过年。至于钱的事,我帮不了,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发完消息,我关掉了手机。那一刻,我的心里既有轻松,也有一丝愧疚。可我知道,这是我必须做出的选择。
窗外,冬日的阳光洒在桌上,暖洋洋的。我看着正在做作业的儿子,心里突然感到一阵释然。或许,父母的偏爱是我无法改变的,但我能做的,是努力对自己的孩子公平,让他拥有一个不需要争取爱和关注的童年。
人生总有许多无奈,但我明白,有些事情,只有自己放下了,才能真正过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