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年初,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为了消灭北洋军阀残余势力、彻底完成北伐大业,蒋介石积极联络冯阎李等地方军阀,筹备二次北伐事宜。他们经过一次北伐,无论兵力还是地盘,都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虽尚不能单独挑战中央政府,却也有了对抗中央的实力。
相比之下,蒋介石空有一个中央名头,可以控制的地盘仅有苏浙闽赣皖5个省和宁沪2个市,政令出不了东南。这种地方实力坐大、不受中央控制的局面,历来都是国家安稳的大患,中国的封建历史也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1
正当蒋介石渴求良策而不得时,时任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仅用两个字就让蒋介石眼前一亮,给了他醍醐灌顶之感,这两个字叫做“削藩”。
这是封建皇帝为了收回诸侯或地方割据势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而实施的政策,最早起源于西汉。虽是好主意,但蒋介石冷静下来后还有些犹豫,毕竟削藩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唐朝后期的削藩导致了唐朝的灭亡,建文帝的削藩引发了靖难之役。稍有不慎,蒋介石也有可能重蹈他们的覆辙。
随后,蒋介石又从熊式辉口中得知,“削藩策”是一个叫杨永泰的人告诉自己的。听到杨永泰三个字,蒋介石想起来,自己的把兄弟黄郛前不久向自己提过这个人。
自从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时起,黄郛就成为了蒋介石的半个幕僚,为蒋介石出谋划策。黄郛认为新式政治家面临的挑战和变化比之前更为严峻,只有引入各种类型的人才,才能弥补政治家经验、精力、知识等方面的欠缺,做出更加合理、精准的决策。
蒋介石复出筹备二次北伐期间,深感人才匮乏,与黄郛闲谈之时,表达了邀其进入幕府辅佐自己的想法。但黄郛当时已经预料到蒋介石与冯玉祥的争端在所难免,而其与冯玉祥私交甚好,若身处蒋介石中枢,会引起冯玉祥的不满,因此决定举贤代己,而黄郛举荐的贤人就是杨永泰。
2
杨永泰是19世纪的80后,文武双全,学贯中西,可以精准把握人心、预判时局。这样的人才,在民国时期绝对是稀有的存在,但杨永泰的功利心太重,也正因如此杨永泰多次跳槽,把自己的风评拉到了与《三国演义》中吕布一样的存在。
1916年,杨永泰加入由杨耀曾、李根源、谷钟秀等旧国民党人组成的政学会。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上台,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内定杨永泰担任护法军政府财政厅厅长。
但在政学会成员的劝说下,杨永泰认识到:孙中山其实没什么实力,财政厅也是个无权无财的空架子。于是,他不仅不愿意就任财政厅厅长一职,还有事没事跟着他人骂孙中山是“孙大炮”。这种态度自然引起了国民党人的反感。
离开孙中山后,杨永泰投奔了西南实力派,并得到了广州省省长一职。但好景不长,1920年,粤系将领陈炯明回师广东,西南实力派垮台。无法在广州立足的杨永泰北上投靠了北洋政府,却又赶上了曹锟贿选。至此,杨永泰只得离开北京,寓居上海。
1927年,蒋介石下野后,新桂系炙手可热。杨永泰看准时机向李白献上一份万言书,阐述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以期得到重用。李白赞赏杨永泰的见解,却认为杨永泰投靠过孙中山、西南实力派、北洋政府,政治立场不坚定,不值得新桂系吸收。
经过多次打击,杨永泰认识到:自己见解高明与否是一回事,别人用不用是另一回事,只有让“老板”满意,自己才有出头的可能。蒋介石崛起后,杨永泰又决定投靠蒋介石。
他首先通过王伯群、李仲公了解蒋介石的起居住行,借以揣摩蒋介石的心理,并在此基础上为其想出了应对时局之策,并通过好友熊式辉之手,呈给蒋介石。因此,让蒋介石眼前一亮的“削藩策”并不是一时偶然,而是杨永泰处心积虑的结果。
3
蒋介石向熊式辉问道,“熊司令,此人何在?”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急不可耐,拒绝了熊式辉明日带来一见的建议。
在得知杨永泰在熊式辉司令部后,蒋介石打算立即前往拜见。此时的熊式辉既为老朋友能有机会得到重用而高兴,又有些担心,“总司令,杨永泰的过去,您计较吗?”
蒋介石的回答倒是非常爽快坦诚,“我也了解他的经历,但过去的事,我不计较,只要他今后跟我好好干就行了!”熊式辉彻底放心了!
当看到蒋介石的那一刻,杨永泰彻底激动了,这是他筹谋已久的结果,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此刻的他抑制住了激动的心情,很礼貌地向蒋介石行了个鞠躬礼,“畅卿拜见蒋总司令。”
蒋介石也很是激动,拉住了杨永泰的手,“吾辈革命,备感艰辛,求贤若渴。今日与杨先生相见,望先生施展管仲、诸葛之才,以贡献国民革命。”聪明的杨永泰当即表明了心迹。至此,杨永泰投入蒋介石门下。
4
跳槽成功的人一般都会急着立功,把自己过人之处表现出来,才能让大家信服,自己也才能站稳脚跟。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后才赢得大家信服的原因就在于此,被誉为“当代卧龙”的杨永泰同样如此。
1929年,蒋桂大战尚未正式开始,杨永泰就兴奋了起来,他知道这是展现自己的时候。他向蒋介石分析道,“桂系看起来强大,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根基不稳。”
在杨永泰的眼里,打败这群土鸡瓦狗,只需四步:第一步,软禁李济深,提升陈济棠;第二步,利用唐生智,说服现为白崇禧统领、身在冀东的李品仙等旧部临阵倒戈;第三步,重用新桂系死对头俞作柏、诱降新桂系第七军大将李明瑞;第四步,发动湘军、滇军、粤军等部,群殴广西的黄绍竑。
这个为新桂系量身打造的方案,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同,并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一步步实行。最终,历时三个月的“蒋桂战争”以蒋介石的彻底胜利而告终。曾经风光无限、作为与蒋介石并驾齐驱的四大割据势力之一的新桂系退出历史舞台。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集中精力进行“剿共”,但前三次均以失败告终。杨永泰认真分析了失败原因,又向蒋介石递了一份“万言书”,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所谓“七分政治”,即通过澄清吏治、打击恶霸、扶助贫穷困苦弱孤者,赢得“红区”百姓的心。这套理论是基于这样的逻辑:人民只要生活好了,就不会提着脑袋、冒着日后可能被清算的风险,造你的反。所谓“三分军事”,则是针对红军而言,要干净、彻底地予以消灭。
杨永泰的这一策略,首先在围剿“鄂豫皖苏区”时显示了威力,由于张国焘指挥上的错误以及对蒋介石的新攻势未能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导致红军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向西退却。此后,蒋介石携杨永泰来到江西,全力围剿“中央苏区”。
由于准备不充分,第四次围剿依然以失败告终,但蒋介石并未对杨永泰的策略失去信心,而是继续调集重兵,进行第五次围剿。一年多后,杨永泰的策略再一次收到奇效,中央红军被迫撤离苏区,进行长征。
杨永泰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每次出手都是又准又狠,但也逐渐卷入到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中去了,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在汉口遇刺身亡,终年56岁,比蜀国丞相诸葛亮还多了两岁,不知道杨永泰死前是否会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