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编辑|t

引言

徐永昌,这个名字你也许不太熟悉,毕竟他不像许多抗日名将那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激流勇进,频繁出现在各种英雄传记、影视剧中。但如果你要了解国民政府的高层决策,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军事指挥系统,你不得不提到这位低调的“将军”。

他不仅是晋绥军的一员,还是蒋中正的得力助手,甚至在抗战的关键时刻签署了历史性的日本投降书,代中国接受了日本的投降。

但最奇特的是,他在大多数重要历史时刻都像隐形人一样,表面上不争不抢,完全不愿意参与政治斗争,甚至亲手“解开”了自己的兵权。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的低调,徐永昌在抗战史上,既没有因个人争利而树敌,也没有像其他将领那样引起舆论的风波,反而最终实现了“官至上将”的辉煌。

晋绥军中的隐形将领

要理解徐永昌的低调风格,首先得从他的晋绥军生涯说起。晋绥军,这支军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格局中,绝对不能忽视。它不仅在北方政坛占有一席之地,还在当时的国民政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徐永昌作为晋绥军的将领之一,他的背景显得尤为重要。与阎锡山的关系是徐永昌晋升的起点,但他本人的风格和做法,却完全不同于那些追求政治利益的“能人”。



晋绥军将领中不少人都非常有野心,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己的地位,不惜与其他势力争斗,甚至参与到几乎无休止的权力角逐中。

相比之下,徐永昌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存在。虽然身为晋绥军的军长,但他并不像其他将领那样争夺控制权,或者为了更高的职位拼得头破血流。

相反,徐永昌在大多数人眼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个“幕后推手”,不太参与前台的政治斗争。

在阎锡山手下,徐永昌虽然担任了重要军职,但他始终没有展现出争权夺利的意图。在晋绥军中,他的名声更多的是“踏实”与“低调”。



这种“安静”的特质,正是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而且,徐永昌并不像阎锡山那样有强烈的自我政治主张,相反,他似乎始终将自己放在一个“协助者”的角色上,而不愿意参与更深的权力斗争。

徐永昌的历史转折点,发生在他决定“自解兵权”之后。当时,蒋介石正在通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整合各地军阀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徐永昌并没有选择继续在晋绥军阵营中与阎锡山站在一起,而是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吃惊的决定——将自己在晋绥军的兵权交出,投身国民政府。



这种选择,从一个政治和军事的角度来看,充满了风险。毕竟,在那个年代,许多军阀和将领都是依靠自己的兵权在各自势力范围内维护地位,失去兵权意味着失去了政治话语权。然而,徐永昌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

对他来说,是否拥有兵权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更何况,在他眼中,蒋介石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领导者,而晋绥军的局势在他看来早已不适合自己长久待下去。

于是,在1935年12月,徐永昌接受了蒋中正的邀请,加入了国民政府,并成为了蒋介石亲信的重要助手。



他的到来,被认为是蒋介石试图通过“整合地方军阀”的一部分战略,而这其中,徐永昌正是一个典型的“低调”人物,他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要当权,反而是以一种“务实”的姿态接受了新的职位——军委会办公厅主任。

军委会的幕后推手

在蒋介石的核心团队中,徐永昌并不是那种表面上显赫一时的军事将领,但他的职务却极其重要。

作为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实际上掌控了军委会的许多日常事务,甚至在某些重要的决策中,他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虽然徐永昌并没有站在前台参与军事指挥,但他却一直在幕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趣的是,徐永昌的风格总是那么低调。他不像其他将领那样争风吃醋,争夺指挥权,而是专注于如何处理好各方的协调关系。

在蒋介石眼中,徐永昌是一个能“稳得住”的人,他既不急功近利,也没有锋芒毕露的个性。这种沉稳的性格,使得他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能站稳脚跟,逐步获得蒋中正的完全信任。

对于徐永昌来说,自己在军委会的职位并非为了权力,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蒋介石更好地统筹各地军队,推动抗战的胜利。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为国为民”的责任感,让徐永昌在蒋介石眼中,成为一个非常值得依赖的“隐形战士”。



徐永昌最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莫过于他在1945年9月2日,亲自代表中国签署了日本的投降书。

这一天,中国在历史上取得了重大胜利,而徐永昌,也成为了这场战争背后低调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虽然他并没有像许多大将那样站在东京湾签字台上,扬名四海,但他却是那个重要时刻的直接参与者。

当时,徐永昌并没有像一些军事领导人那样借此机会大肆宣传自己,而是默默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对于他而言,签署投降书的时刻并没有让他感到特别的骄傲和荣耀,反而觉得自己只是完成了一项职责。



可以说,在徐永昌的人生中,既没有渴望过荣誉,也没有主动去争夺过什么,而是在历史的潮流中,始终维持着自己的低调和从容。

低调一生,最终的辉煌

回顾徐永昌的一生,可以用“低调”二字来总结。不同于那些在历史上激烈争斗、不断争取个人利益的军事领导人,徐永昌始终坚持着自己独特的行事风格:不争名,不逐利,做事稳重,不露锋芒。在蒋介石的阵营中,他正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最终,他通过自己的低调和务实,在国民政府中稳稳占据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职位,官至上将,并在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成为中国代表之一,签署了日本的投降书。

徐永昌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低调并不代表没有野心,也不代表无法实现个人的价值。相反,低调是一种智慧,一种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并最终实现自己目标的智慧。在那个充满竞争与纷争的时代,徐永昌凭借自己的低调,成功地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足迹。

参考资料:

低调俱乐部不是汉奸组织 持悲观看法也非汪精卫一人 凤凰网 2009年12月06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