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本号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军,新媒体:汉唐智库!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游牧、海洋等原生态生产时代,直到18世纪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已经400年!
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一直在期待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一、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到底包含哪些范畴,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以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为核心标志,虚拟现实、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新能源等领域同步发展,共同推动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颠覆性作用,似乎远大于前三次工业革命。
从18世纪中期开始,人类社会已经完成了三次工业革命,包括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社会变革。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科技推动人类生产力水平再次跃升,工业超越农业成为人类的主要生产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从1950年代开始,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不断发展。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开始有了一个新的概念:知识经济。
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具体范畴,一直有多种说法,科技界、实业界、政界都根据自己的利益诉求,描述正在发生的工业革命。
二、第四次革命!
本人(徐吉军,汉唐智库)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领域非人工智能技术(AI)和生物技术莫属。原因在于,这两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颠覆性最大。跨时代的颠覆性才称得上革命二字,慢吞吞修修补补的技术改良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不够大。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终极目标是制造可以独立思考发展演变的“人造人”,也许是机器人,也许是软体人,也许形状不是人类却具备人类的思考能力。
生物技术的范畴,已经包括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技术等学科体系,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类的极限长寿。生物技术通过细胞优化、基因编辑、器官更换可以使人类不断延长寿命。这是人类自古至今一直孜孜以求的梦想,
人类作为有机生物体的本质决定了会持续氧化腐朽衰变,在生物技术的帮助下只能长寿而无法永生。
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可以逐步实现人类硅晶化存在,有机体与无机体组合存在。人类自身的肉体或许无法永恒不变,但思想和灵魂将实现永生。这正是千百年来古圣先哲仁人志士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孜孜以求的梦想。
无论大众如何面对这个问题,人类的追求不会改变。
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异形》系列,其实异形生物带来的恐怖,只是视觉效果的惊悚。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这两部,关键角色智能人大卫由人类的奴仆变成屠灭造物主工程师母星的凶魔,又成为主宰人类命运的幕后黑手。这种演变,既是美国科幻电影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又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警示。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逐步演化,人类社会已经处于史无前例的变革和崩解进程。
三、生产力决定人类未来!
在大航海运动推动了新作物在亚欧大陆种植之前,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人类总人口从未超过三亿。其中,东方世界一亿,欧洲和中东一亿,美洲非洲一亿。这是概数,从未有过精确统计。工业革命之前,全球人口每200平方公里低于1人,由于周而复始的土地兼并和战乱,人口不断处于增减过程,平均每过1000年增长千分之二十。
大航海运动之后,人类初步缓解了粮食压力,1600年总人口超过5亿。随后再次进入平台期。
工业革命发生之后,生产力水平突飞猛进,人类总人口迅速攀升,1800年达到十亿,其中中国人口已经达到4亿。
从5亿到10亿,经过了200年。
一百年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1930年人类总人口达到20亿。
随后,人类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伤亡近亿人。即使如此,人口还是在不断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进入整体和平发展的阶段。1950年达到30亿。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全球人口增长进入历史高峰,2022年人类总人口达到80亿人。
目前,人类总人口一直在80亿左右徘徊,事实上又到了一个平台期。这意味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开始进入尾声。
总结前三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作用,可以发现都是先有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水平提升,才有了人类总人口的跃升。
这就是本质规律。
因此,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东亚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低,有些国家出现了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现象。本质不是所谓的政策问题,而是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这个论断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四、人类的未来!
那么,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将如何演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到底是增减还是减少?这是一个事关人类命运,超越国界族别的问题。
人类发展科技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放大到宏观层面,延长寿命、创造财富、提升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战斗力,应该是最基础的需求。
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未到来,已经呈现出两个截然相反的苗头:
最好的状态是为人类创造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继续提升人类总人口,扩大人类种群在宇宙中的存在。
最糟糕的状态是人造人逐步替代了真正的人,人类总人口持续下降,最终只保留所谓的精英群体,驾驭并统治数量无限的人造人,维持一小撮人梦想中的永生。
从大流行以来,近几年人类社会呈现出的趋势已经高度趋向于第二种最糟糕的可能,而完全看不到最佳状态实现的迹象。
随着人工智能各项技术的普及应用,各种类型的真实存在的人,不管是高级知识分子掌握高科技技能的人,还是最基础的依靠劳动力维持就业生存的人,都面临被人造人替代的可能。
比如21世纪开始的20年最具有吸引力的两个职业:金融业者和互联网从业人员,都面临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原因非常简单,这两个职业凝聚了最高端的人类智慧,每个人获得的劳动报酬都奇高无比,资本不愿继续付出高额报酬。于是,人工智能第一波替代的对象就是这两类曾经的精英人群。
除了这两类人群之外,最底端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取报酬的重体力劳动者,因为劳动的高强度和高风险,也逐渐被机器替代。
所谓机器,本质上也是人工智能的一种状态。
人类最高智商劳动者和最高体力劳动者,同时被人工智能替代。这已经是事实,并不是预判。
难道不值得引起所有人的警醒?
再沉睡下去,继续麻木不仁,所有的真实存在的人,都将失去劳动价值。不要以为你自己多重要,实际上任何一个人工智能都可以取代你的存在。
人类面对人工智能几乎绝对没有胜算!
为什么?
因为人工智能系统是人类整体智慧的结晶,每个个体的人面对人工智能时,实际上是一个人单挑全人类。
请问怎么赢?除了认输没有任何选择。
五、新生还是末日?
在人工智能逐步替代人类劳动的过程中,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话语权,只能是被牺牲者。
无论是被无人驾驶、无人售货、扫地机器人、机器狗挑夫取代,还是被人工智能金融评估师、人工智能程序员取代,所有的抱怨都没有意义,只能接受现实的裁决。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普及,不管是哪一类人,都可能随时被取代工作岗位。一旦失去工作就没有可能继续找到工作。
如果一个人一直没有工作岗位,几乎意味着彻底被社会抛弃。
全人类普通劳动者都面临这种危机,哪怕是政客,其实也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应用到这个层面罢了。
未来,在2050年,人类的寿命有可能达到120岁。
然而,地球上绝大部分人的劳动已经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
真实的人和人造人逐渐没有差别,甚至真实的人智商和体能都不如人造人。
这到底是人类的新生还是末日?
关注汉唐智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