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的感觉是非常务实,一条条、一件件,干了非常多有利于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事情。另外一个很突出的感受是,顶层设计和前瞻性特别好,让人非常振奋。”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孔炜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这些因素导致各种健康问题日益增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心理与身体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孔炜代表带来了“关于主动健康知识讲座进中小学课堂的建议”。“倡导市教委与卫健委联合举办主动健康知识讲座,并将其纳入中小学常规课程体系中,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设立系列讲座,系统地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在课程设计方面,孔炜代表建议课程内容基于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分别精准设置,以确保信息的可接受性和相关性。课程应涵盖基本的身体健康、营养、个人卫生以及心理健康等领域,可以通过故事讲述、互动游戏和现实生活案例等方式,使课程内容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此外,课程还应包括实践环节,如健康饮食烹饪演示、简单家庭体操等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体验健康行为;每个月至少举行一次由医疗或健康专家主导的专题讲座,围绕网络安全与健康、青少年抑郁的认知与干预等当前关注度较高的健康议题展开。同时,专家讲座也应作为家长教育的一部分,增强家长在家庭环境中推广健康行为的能力。
教师是健康教育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在教师培训方面,孔炜代表建议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可以通过工作坊、研讨会和在线课程等形式进行,培训内容应包括健康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如何创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等。
加强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的合作对于呵护学生健康至关重要。在校、医合作方面,孔炜代表建议学校定期邀请医疗专业人员进校开展健康检查和专题讲座。同时,学校可以考虑设立健康站或咨询服务窗口,为学生提供日常的健康咨询和紧急情况处理,增强家庭和学校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协同效应。
家长的参与对于孩子健康行为的养成至关重要。孔炜代表建议,在家长参与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家长会、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开展家庭健康项目等形式,积极引导和教育家长。家长会可以专门安排讨论健康问题的专题。此外,学校可以提供家庭健康活动包,鼓励家庭成员一起参与运动、烹饪健康餐等活动,使家长成为健康教育的合作伙伴而非旁观者。
“为确保健康知识讲座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并持续改进,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监测与评估机制,涉及反馈收集、效果评估等关键组成部分。”孔炜代表介绍说,比如,反馈收集包括但不限于问卷调查、访谈、建议箱;效果评估包括BMI指数、视力测试结果等健康指标对比,以此来评估学生健康状况的变化、行为观察以及学习成绩与健康之间的关联分析。
孔炜代表表示,希望通过将主动健康知识引入中小学课程,能够在学生的关键成长阶段植入健康意识,使他们从小就了解并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定期的健康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预防常见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技巧。
记者:李洪亚
编辑:罗雨涵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