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里,有一位被称为“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的菩萨。



他神通广大,一只小小的净瓶,可以装纳整个大海的海水;净瓶里装的甘露,可以救活枯死的人参果树

孙悟空刚刚修得神通之时,野性十足,无法无天,闹了龙宫地府,闹了地府闹天宫,龙王、阎王甚至是玉皇都拿他没有办法,可悟空见了观音菩萨,却是服服贴贴。

取经路上遇到妖魔鬼怪,悟空自己搞不定了,就一个筋斗翻到紫竹林,请观音菩萨帮忙。

纵观整部西游记,孙悟空对待观音菩萨,比对待如来佛祖还要恭敬客气。



《西游记》中对观音的描述,与佛经中的观音相像。

“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唐朝时候,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名字中有个“世”字,为了避讳,才把“世”字去掉。

其后,人们每略称为观音,俗称观音菩萨、观音娘娘。

他是四大菩萨之一,是阿弥陀佛座下的尚首菩萨,在佛教及民间被奉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菩萨,遇难众生只需诵念其名号,即能获得拯救解难。

很多人认为观音菩萨是如来佛祖的弟子,其实不然。



观音菩萨并非如来佛祖的徒弟

如来佛祖也称释迦牟尼佛,他是中间婆娑世界的佛,也就是我们人类所居住的世界的佛,他座下有两大内门弟子,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他们也被称为“华严三圣”。

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她是主宰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座下的两大内门弟子之一,另一位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大势至菩萨,他们被称为“西方三圣”。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就明白了,观音菩萨并不是如来佛祖的弟子,他们只是同属佛教。

准确的说,观音菩萨跟如来佛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非要加个关系的话,那就是“同事”关系。



而观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的关系,有这样一则佛门故事。

在观世音菩萨还是一个凡人在世间修行的时候,就善根具足,他看到众生遭受生老病死等诸般痛苦,看到众生颠倒迷惑,造恶业受恶果,在六道里轮回,却找不到解脱之道。

他不忍众生痛苦,就生起了超拔一切众生远离苦海的大慈悲愿力。他发愿要救度一切众生,若做不到就将自己的身体裂成千片。



然而,当他真正去救度众生的时候才发现何其困难,众生愚痴、根性低劣,甚至顽固不化,根本听不进他的话,何谈度化?

另外,众生实在太多,困难重重,要度尽谈何容易?就这样,一丝心累和懈怠的念头生起,就是这一念,还使凡人的观音菩萨身体开始分裂,异常痛苦。

就在这时,阿弥陀佛来了,阿弥陀佛已经成佛,自然具有无量神通,阿弥陀佛运用神通将这裂开的千片碎片化成了赋有神力的千只手千只眼,这样观音菩萨具有了力量,愿力就容易实现了。



阿弥陀佛救了观音菩萨,还教导他不要退转菩提心,要不遗余力去践行自己的愿力。为了感念这份恩情,观世音菩萨将阿弥陀佛奉为自己的老师。

后来,他与大势至菩萨一起追随阿弥陀佛修行,最终成为主宰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三圣”。

在人们生活的婆娑世界中,观音菩萨也有着崇高的地位,他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合称为四大菩萨



此外,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佛教中还有一种说法。

远在无量劫之时,观音菩萨就已经成佛了,名号为“正法明如来”,也叫做正法明王,而那个时候的释迦牟尼佛,应该还在前世百千万劫的历练之中。

但是正法明如来也是以“大悲”为愿力,绝不忍心看到无数世界的众生受苦,这才慈航倒转,返回到其余的佛土之中,以菩萨身继续度化众生。



所以在《圆觉经》之中,观音菩萨才特意提到了自己的三十二相,可以应缘教化——换句话说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众生,分别幻化为相应的法相,以方便度化。



现在寺庙里的观音塑像,多数是披着白大氅的女士,叫白衣大士;有的塑着众多手臂和眼睛,叫千手千眼观世音;但也有长着胡子的纯粹男性形象。

这都是根据佛经来的,佛经说观音可以随机应变,用种种化身来拯救众生,因此就有了种种不同名称和形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