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大伯向橙柿互动报料:上城区菩提寺路4号,是著名爱国将领何柱国的旧居,也是杭州市历史文化建筑。这几天,有人在这幢历史建筑的走廊上砌砖墙。


大伯说:何柱国是我姨父

以前常在走廊上晒太阳

这幢历史建筑位于杭州著名的历史街区思鑫坊附近。

思鑫坊一带,从隋朝起即为杭州市中心,有“一座思鑫坊,半部民国史”之说。东北军爱国将领何柱国的旧居,位于菩提寺路4号,现在为“承德里建筑群”一部分。


何柱国(1897—1985),抗日名将,1933年1月2日,何柱国在山海关率部打响长城抗战的第一枪,被国人誉为“华夏一柱”,后来双眼不幸失明。


据将军口述传记《何柱国将军生平》记载,何将军曾两次访问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的热情欢迎接待。

据资料记载,菩提寺路4号这座小洋楼,是何柱国夫妇在1947年建成的。1948年以后,何将军长期在杭州菩提寺路4号生活。1956年,周恩来总理曾来到杭州,在这座建筑的一楼客厅,看望了双眼失明的何柱国将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柱国将军把其名下多处企业和房产捐赠给了国家。他还曾打算把菩提寺路的这座老宅也捐掉,但周总理劝他留下此处自用,安心养病。

“1979年,姨父姨母被接到北京居住,这座建筑就成了我们家。”钟大伯说,他是何柱国家族的后人,“我妈妈的亲姐,是何柱国的夫人贾成敬,我叫何柱国姨父。”

记者看到,这是一幢独院式花园洋房,建筑外观朴素,造型简洁,两层主楼,三层只有个小房间。一楼为客厅和餐厅,面积比较大,二楼曾是何柱国将军和家人的卧室。整栋建筑青砖实叠,坡顶设计,以洋瓦覆盖,整体朴实不失大气,有十几个房间,木门窗木地板。

钟大伯回忆:“以前的门窗和地板,全是从国外进口的高档实木,因为年代久了,又重新换过了。”

在建筑外的一处墙脚下,钟大伯找到了一块斑驳的旧石板,上刻:何敬慎堂。钟大伯解释,这幢建筑建好后,姨父和姨母贾成敬商量起个名字。因为将军为人直爽,快人快语,他常常自省,希望自己能够慎言慎行。于是,他们结合两人的名字,给这幢建筑命名为“何敬慎堂”。

钟大伯在这菩提寺路4号生活了大半辈子。几年前街区改造,他搬离了这里,但心中还是念念不忘,常回家看看。


几天前,钟大伯再次回家,发现有人在走廊上动工砌墙。他拦阻未果,马上向社区及相关部门反映。

记者看到,现场有工人施工,走廊已经被新砌的砖墙包起来。

钟大伯很感慨,双目失明的姨父何柱国,以前常在这条走廊上晒太阳。

“现在用砖砌起来,这不合理,不能破坏历史原貌,希望恢复原貌。”钟大伯认为,2023年5月1日施行的《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传统风貌建筑的主要外部风貌、特色构件。

文保部门:根据建筑图纸资料恢复

保证不破坏建筑原有风貌

钟大伯回忆,因为历史原因,后来何将军旧居陆续被安排了7户人家进来居住。

“1979年,姨父被接到北京居住,直到他辞世,再没回来过。这座建筑的一部分房间,也成了我们家。”


菩提寺路也发生了多次改变,先开办了花木市场,然后改为水产市场,又变成五金市场,最后成了服装市场。大约2000年前后,走廊上就被砌了墙,曾当成仓库。随后多年这些墙被拆了又砌、砌了又拆。“这几天,墙又被砌起来。”

2007年,何柱国旧居被列入杭州市历史建筑。

就钟大伯反映的问题,橙柿互动记者联系了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巡查监测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情况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2007年何柱国旧居被列入杭州市历史建筑,当时文保部门拿到的建筑图纸显示,走廊上已经有了这堵墙,也有多户人家居住。后来几经波折,这堵墙被拆掉了。现在,有关部门要把走廊的墙重新砌起来,恢复成和图纸中一模一样。

文保部门表示,施工中他们还派人到现场监督,要求施工不能破坏整体文物历史建筑原有的风貌。

不过,钟大伯仍坚持自己的看法,“何柱国将军的旧居还是应恢复原貌,不应该砌墙。”


对此,文保部门工作人员说,“这个问题就需要相关部门和住户进一步协商。”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程潇龙

编辑 潘俐

审核 张倩 王晨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