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国家机关人员首次实行工资制度。这意味着干部们以后需要根据自己的行政级别领取工资了。
结果,周总理在核查行政名单时,才发现有一个人还未评级。不仅如此,这人还没有任何职务。
这下总理可犯了难。他连忙将这件事报告给了主席,想请他拿主意。
毛主席得知后,立马拍板:定为行政三级,享受副总理待遇!
这人究竟是谁?他为何没有职务?两位领导人为何对他如此看重?
跌宕起伏的革命历程
这个人就是郑位三同志。
他出生于革命老区湖北黄安的一个小山村中,本名“郑植槐”。家中虽然贫苦,但父母依旧坚持将他送到了私塾。
他们不乞求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只希望他能明事理,懂是非,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
幸运的是,他刚一入学便遇上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郑锡云。这人是一名进步人士,也是郑位三走上革命之路的启蒙恩师。
在他的教导下,郑位三开始接触先进思想,并萌生报国热情。
16岁那年,他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湖北甲种工业学院。郑锡云非常欣慰,特意为他改名为“位三”。
就这样,在恩师的引导下,郑位三来到了大城市读书。由此,他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读书期间,他结识了青年领袖萧楚女,并被他所提出的“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革命奉献精神所感染。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便加入了爱国青年的队伍,开始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工作。
随着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他逐渐意识到,我党在领导工农阶级翻身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不久后,经过组织批准,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
之后,他奉命回到家乡,开始为领导农民运动做准备。
在此期间,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创办了十多所夜校,组织了数千名青年农民学习文化知识,并解放了他们的思想。
此举也为日后的农村革命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的处境变得极其艰难。当时的革命队伍中,人人惶惶不安。很多人因为意志不坚定,逃离了队伍。
当时黄安县常委只剩下郑位三一个人。但他却处变不惊,果断将机关转移到了七里坪,保存了革命力量。
之后,他又派地下工作者奔赴各乡镇,鼓励各地党员坚持战斗。在他的努力下,大局也终于稳定了下来。
后来,红四方面军在七里坪成立。令人惊讶的是,部队刚一组建便迅速召集了三万多人。
可以说,我军之所以能有如此傲人的成绩,郑位三作为多年发动群众的骨干,功不可没。
建国后,他的老战友郭述申提起这件事依旧倍感自豪:“若是没有郑位三同志,红四方面军哪来的上万人?”
那时当地还流传着一句非常动听的歌谣:董必武、郑位三,领导人民把身翻……
这是人民群众的心声,也是郑位三革命功绩的最好印证。
除了政工方面的成绩显著外,他的军事生涯也处处充满着亮点。
艰辛的从军路
红军成立后,他又以高远的眼光提出了创造大别山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构想。
他与众人经过数年的操劳和努力,终于将这个构想变为了现实。我军也终于创建了史上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但随着红四军的逐渐壮大,敌人开始心生忌惮。在经历了敌人数次大规模围攻后,部队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前往川陕继续战斗。
作为领导革命的重要人物,郑位三本应该和大部队一起转移。但他却坚持要留下,继续保卫鄂豫皖。
之后的两年里,他便一直身处于极为困难的战斗环境中,与敌人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他利用灵活的战术,率领着粮缺病弱的部队,打退了数倍敌人的多次进攻。
1934年,在敌人疯狂的追击下,郑位三随红二十军长征北上,最后抵达陕南。
之后,他便大力发动群众,在这里又创建了新的根据地,并组建了七十四师。
在陕南作战时,他作为最主要的指战员之一,军事才干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陈先瑞,经常说他“神机妙算”。
有一次,他率领部队攻下了宁陕县城。战役结束后,战士们疲惫不堪,郑位三根据地形和敌情判断,决定让众人在城里休整八天。
当时陈先瑞还非常奇怪,为何只能八天,多一天也不行?
结果,到了第九天,部队前脚刚从城中撤离,敌军后脚就攻进了城中,正好扑了个空。
在打游击时,郑位三的战术也非常灵活多变。他能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制定出复杂又有效的作战方案,多次给予敌人重击。
后来,众人便总是称呼他为“诸葛亮”,并称:只要跟着“位老”,大家就能有枪拿,有粮食吃。
但郑位三却非常谦虚,他从未强调过自己的能力,只是说自己之所以能准确推断敌情,都是因为经常与当地的百姓交流,这才能获取重要的情报。
虽然他不居功,但他的能力大家却都看在眼中。
毛主席便不止一次地夸赞过红七十四师的功绩,他曾说:“中央西征出动,你们就在南面闹华山,配合得好啊!”
没有职务的功勋
抗战开始后,他来到了淮南抗日根据地工作。在1940年,淮南爆发了春荒,数万军民都没有粮食吃。
看着群众受难受苦,郑位三心生忧虑。
之后,他昼夜不休地编写了如何帮助农民度过春荒、如何向地主富农借粮等相关计划的小册子,并将其分发给各部队和地方干部。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带领部队下水捕鱼抓虾,上山挖野菜,并领导老乡们开垦种田,进行大生产运动。
经过日夜的操劳,百姓们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他自己却累出了病。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被任命为中原军区政委,开始转战于华北大地。
在中原突围战前夕,中央提前安排飞机,想将他护送回延安。但郑位三却坚持要与李先念等同志一起对抗敌人。
随后,他便带病工作,与众人一起制定了突围计划,指挥了闻名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
建国以后,郑位三的身体开始越来越虚弱。他逐渐患上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胆结石等多种疾病。
由于病情实在太严重,使他无法再担任一线领导工作,所以从1948年开始,组织便将他安排到了后方休养。
期间毛主席曾多次打去电话,亲自慰问,并表示希望他能早日恢复健康,尽快回中央领导工作。
1955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开始实行工资制度,干部们要根据行政级别领取工资。
周总理在处理这份工作时,自然也没有忘了郑位三这位革命先辈。
但麻烦的是,他此时没有职务,没有军衔,也没有级别,工资究竟如何分配也成了一个难题。
总理不敢马虎,连忙将情况报告给了主席,请他做决定。
主席一直记得郑位三对党做出的功绩,于是他当即决定道:“定为行政三级,享受副总理级待遇。”
就这样,在中央的关照下,郑位三每月能领到400元左右的工资。
但一向心系百姓,艰苦朴素的位老,却并未将这笔钱用在家人身上,而是全部捐给了红安老区,接济了三百多位战友和烈士的家属。
而他和家人从始至终都过着节俭又朴素的生活。
在此后的日子里,虽然位老逐渐淡出了军界,但他仍旧以自己的方式支援着家乡的建设。
他将这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革命事业中,他是人民的功臣,也是国家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