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涂彦平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柴文静
2024年,中国电池行业首次进入太瓦时(TWh)时代。
来自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1096.8GWh,同比增长41.0%;累计销量为1039.5GWh,同比增长42.4%。全年累计产销量超过1TWh。
具体到动力电池领域,2024年累计装车量为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为139.0GWh,占总装车量的25.3%,同比增长10.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为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不管是从装车总量来看还是从增速来看,磷酸铁锂都碾压三元电池。
回顾2024年中国电池行业,首先想到的就是产能过剩、融资困难、价格内卷,电芯价格低至3毛/Wh。2025年,电池行业会好起来吗?
2025年1月8日,成都,蜂巢能源第五届电池日活动,蜂巢能源推出了越野电池、蜂行短刀电池、商用车远路电池、商乘共用混动电池四大新品。
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作出了四个展望:一、新能源越野销量爆发式增长;二、EV续航已满足主要出行场景,超快充将快速普及;三、商乘燃油HEV化将成为新趋势;四、提升快充和寿命是商用车迫切诉求。
第二天,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接受轩辕商业评论在内媒体的采访,对电池行业热门话题做了分析和判断。轩辕商业评论从中提炼出8个问题,如下:
Q1
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如何变?
Q2
商用车动力电池潜力有多大?
Q3
今年磷酸铁锂电价格走势?
Q4
储能电池市场是否能增长?
Q5
如何看待电池企业出海策略?
Q6
为何不在欧洲市场大规模投资?
Q7
AI能不能带来颠覆性电池产品?
Q8
低空经济是锂电池下一个蓝海吗?
以下是杨红新的回答,轩辕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01
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如何变?
2025年,整个大的市场格局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一个超强,剩下大家在类似相近的水平里去发挥各自的价值,寻找各自的空间。
2023年、2024年整体电池产能过剩的情况相对严重,但是到了2025年,行业大部分观点是有可能出现结构型的电池供货紧张和结构性原材料供货紧张。
比如短刀的供应非常紧张,比如大电量且能快充的增混电池,要用三元做,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的,有特有的技术门槛。
我们现在看三元电池,三元电池出货量大的还有几家公司。大家把主要精力都转到了磷酸铁锂上,但是三元未来真就没有机会了吗?更大电量的增混电池,大电量的越野电池,要大倍率能够放电,很多产品三元是最适合的,但是很多企业从产能布局上,从技术研发上,包括材料,包括电池,并没有重点关注到这点。
所以,2025年,可能会有一些特殊领域的结构性材料和电芯的短缺,当然也会有很多领域仍然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可能2025年两极分化会更加明显。
如果你的布局符合市场需求,能够正好切中产能相对紧张的领域,可能你的产销两旺,价格都有保障;如果大部分的产能还处于产能过剩这个领域里面,可能价格和收益也都会相对差一些。
02
商用车动力电池潜力有多大?
这一块大家的关注度以前不是特别高,虽然增速快,但是市场体量小。而且,商用车电池的销售模式还有一个特点,订单不稳定,并不像乘用车这样是一个特别连续性的订单,很多是大客户制。
这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目前还没到一个规模和经济性的拐点。比如,有的客户下了1000辆的订单,做完了以后没了,过几个月再有1000辆的订单。这样电池生产很困难,没办法连续生产,成本非常高。
怎么办呢?
第一,由于电池价格下降以及电池技术进步,原来商用车大家比较纠结的经济性问题现在逐步得到解决。我们已经推出580多度的大电池在重卡上使用,包括有的公司即将推出600度大电池。经过用户跑车的实际投放验证,已经相比燃油车有了很好的经济性收益,非常明显。所以,这种大电量又能快充的技术的出现,让这个领域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第二,成本还在快速下降。因为电量太大,如果价格不下降,确实负担非常重。成本大幅度下降,也到了经济性拐点来临的时刻,账容易算清楚了,是划算的。
第三,至少我们现在做的是,推出商乘共用的电池,来解决商用车在一段时间之内尤其早期订单不连续的问题。乘用车也可以用,商用车也可以用,我是同一个尺寸,我就可以连续生产,制造成本就不是特别高,这样我也可以让利给客户。
所以,以上这些技术+成本+生产模式的转变,其实让重卡商用车的电动化到了一个可以高速增长的阶段。
03
今年磷酸铁锂电池价格走势如何?
锂电价格肯定还会下降,但是不会出现一直恶性下降的情况。
有的价格随着成本下降带来自然下降,这种自然下降,材料厂有利润,电池厂有利润,整车厂有利润,技术进步了,产能利用率提升,将自然下降的成本让利给客户,这是良性的价格循环。恶性的价格循环就是不看成本,大家低于成本,这就是恶性的价格竞争。什么时候出现?一般在产能过剩时出现。
刚才我提到2023年、2024年行业普遍产能过剩,但是到2025年出现结构性产能紧张,以及一部分的产能过剩,所以从2025年价格趋势上来看,不会像2023年、2024年那样有很多恶性价格战。
我指的是动力电池领域,会逐渐趋于理性,尤其在供货相对紧平衡这些领域。
04
储能电池市场是否增长?
储能领域就不太好说了,我们一直没有看到储能产业科学的增长。
储能产业增速非常快,但是价格战比汽车严重多了。无论是系统,还是电芯,价格下降的速度太快了。它真的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吗?真的是制造成本降低带来的吗?可能有,但不可能这么快。它不符合商业化规律,不符合工业化规律,更多是大家的竞争导致的,所以,并不是很健康。
当然,储能的出口是很好的。但国内大储有发电侧的招投标,招投标实际上调动次数很少,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不太良性的竞争。因为交付以后不太用,电池是好还是坏,质量性能不能体现出来,所以,它并不是一个真的基于产品优势的竞争。
现在纯卖电芯的公司溢价能力非常差,大家都做280Ah,都做314Ah,你说全中国这么多电池厂就卖一个型号,大家都一样,那肯定得价格战。最近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价格下跌非常快,我们没有找到储能领域在中国良性发展的模式。
蜂巢尽量通过技术降本、技术创新去做储能,所以我们并没有做280Ah、314 Ah,我们做350Ah。我们做大刀新型叠片,长条型的储能。我们通过技术差异化、技术进步真正带来降本并让利给客户,至少先要确保良性发展、技术创新,不参与恶性的价格战。
05
如何看待电池企业的出海策略?
海外有商机,海外同样有风险。我们把海外电池市场分成欧洲、美国、亚太这几大区域。
欧洲、美国一直基于降碳减排推出的新能源战略。最近,我认为欧美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我们不能再以原来的眼光看待欧盟电池法案、欧盟绿色法案、欧洲新能源的增长,以及美国拜登政府下提出的刺激性政策,它们很有可能取消或者改变。
亚太是因为它有原料,像在印尼很多地方有镍、有钴。东南亚的材料优势主要是镍、钴,也有石墨,还有碳酸锂的加工。印尼原来说也有锂矿,但现在看也没有开采出来。
另外,整个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很快,是一个主要市场。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纯靠汽车进口对本国没有什么好处。所以,他们也有一些法案,新能源汽车要继续在泰国享受税收优惠,必须提高本地化率,电池必须本地生产。如果做不到这点,税收优惠就全都取消。
现在很多中国电池公司都在考虑在泰国、越南、印尼建厂,亿纬锂能在印尼,国轩高科在越南、泰国,我们主要考虑泰国。但是,这个市场到底是以储能为主,还是以汽车为主,也没有完全确定下来。
因为这个市场增速确实挺快的,但体量小,而且电池没有标准化,投一条产线能不能满产,现在都有很大的风险。还是需要论证,真正的需求真正的订单能不能让产线完产。
06
为何不在欧洲市场大规模投资?
欧洲新能源战略最近在发生重大调整,电池企业在调整,汽车企业也在调整,它们为什么调整?
第一,他们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使用磷酸铁锂(中国市场磷酸铁锂占到70%),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且,一直认为磷酸铁锂不能快充,现在也能快充了;一直认为低温性不好,现在越来越好了;说磷酸铁锂不能做到大电量,现在能做到80度电了。
他们原来对磷酸铁锂的认知通过中国两年左右的重大技术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平台定义都是两三年前做的,做到现在一看,用的都是三元甚至高镍的技术路线,车一旦出来跟中国企业竞争,从成本角度完全没有竞争力。所以,欧洲无论是电池厂还是汽车厂,都在重新论证跟评估,是不是也要全面调整为磷酸铁锂技术路线。
第二,中国增程和插混高速增长,大大出乎欧美人的意料。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大批量量产HPEV的地方,但没想到市场接受度并不高。但增程和插混在中国做得这么好,2025年占到接近50%了。他们看到这个技术路线,是不是也要学习或者采用,因为他们原来只有纯电。
另外,欧洲电池企业原来的想法是到2026年左右,欧洲汽车厂几乎都使用欧洲本地的电池,这是他们原来的计划。现在欧洲这些公司除了面临技术路线要重新调整以外,还面临着巨大的制造性难题,像Northvolt这家公司号称欧洲的宁德时代,他们长期无法把电池良率提上去,把OEE(设备综合效率)提上去,制造效率很低,制造成本很高,质量很难保证,很难给客户真正做大批量的交付。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的电池公司身上。制造这一关,现在欧洲电池企业很难通过,它们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真正把低成本电池制造出来。再加上要调整磷酸铁锂技术路线,他们所有工厂都是三元,但欧洲电池公司没有一家拥有磷酸铁锂技术,几乎什么都没有。
第三,无论是做三元还是做磷酸铁锂,整个欧洲没有任何原材料,什么都没有,还是要从中国买。
以上这些因素导致欧洲本地化的电池公司运行非常不好,都在重新调整战略,量产时间都会大幅度后延,甚至有全面失败的可能性。
叠加欧洲这些因素,汽车公司把新能源战略后延了,电池公司又做不出好的电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再继续盲目在欧洲做大规模投资,可能负担会非常重,而且风险太大,最后有可能没有订单,甚至我也造不出来合格的电池,因为当地的人才、原材料、设备都没有。所以,我们及时拉停了重资产的模式。
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我不做了。我们现在就给Stellantis大批量地供货短刀叠片铁锂产品。我们变成轻资产模式,想在当地寻找电池公司跟他们做合资合作,我们提供技术支持,然后量产磷酸铁锂电池,量产短刀电池,也是弥补客户需求空缺。这样轻资产的模式相对风险比较低,而且时间也可以允许更长一些,也会更适应客户最新的需求锂。
所以,整个欧洲战略我们是基于重大变化做出的及时性调整,而且是采取了全新的模式。
07
AI能不能带来颠覆性的电池产品?
肯定有这种可能性,但是现在做这个事难度非常高,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做的。理论上通过模型能找到更新的材料,这种说法并不是有了AI才有的。磷酸铁锂这个材料是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通过计算算出来的,它也不是通过化学试剂在实验室里做出来的。通过理论计算,原来人们也是算,包括现在固态电解质,也是通过做高通量计算,寻找新的材料,我们也都在做。只是AI算法导入以后,大模型导入以后,计算速度、计算广度呈指数型的上升,更快更全更有创新,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产生一些新的东西。
大概两年多以前,当时AI还没有这么火的时候,丰田就提出了这个说法。这个行业里面,我们希望头部企业多做一些这样的投资,多做一些这样的研究,我们现在做大规模投入AI研发比较困难,更多是做一些跟随和预研。真正投入大模型、高算力,我们还是希望第一靠国家平台,第二靠头部企业带头去做。
但是我们把AI应用在制造领域。即使算出来一个新材料,它从实验室走向量产也要好几年的时间。现在我们要把制造做好,需要导入AI,主要是基于视觉的,像飞叠这个设备,一台设备66个CCD(图像传感器),很多CCD里面的AI算法都是我们自己导入的。
你看一个电池的缺陷五花八门,比如表面瑕疵,有划伤、有异物、有头发丝、有金属丝、有纤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直的有弯的。一个异物分布在隔膜上,千奇百怪。什么叫合格?什么叫不合格?当然不止这个,尺寸不良,缺陷不良,外观不良,异物,我们全都用AI算法自研视觉检测,给量产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刚才提到安全问题,其实手机电池里面用的是钴酸锂,可以简单理解为也是三元,但是钴含量比较高,还是高电压的。现在谁还觉得手机电池不安全?没有。它为什么安全呢?制造环节控制得很好。锂电池为什么着火?主要是由制造缺陷导致的,没办法被探测到,流出去才着的火。如果没有制造缺陷,或者制造缺陷流出概率极低,什么都不会着火,高镍也不会着火。
所以,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制造水平的提升上,什么电池都不会着火。我们总寄希望于全固态电池解决着火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偷懒的方法。你明明是没有把东西造好,着火了,非得找一个就算造不好也不着火的东西。汽油能不着火吗?汽油一点就着了。大家燃油车用这么多年了,汽油本身很不安全,但因为我们控制得很好,不会有燃油泄漏。锂电池也一样是这个道理。我们不能完全把锂电池的安全寄托在固态电池上,寄托在纯材料体系上。
所以,我们用这种AI算法去寻找不着火的电池,肯定需要,但是我们得先把现在的电池做好,至少未来10年,现在的电池都是主流,我们还是先做好当下的工作。
08
低空经济是锂电池的下一个蓝海吗?
低空经济到底指的是什么?到底是指载人?还是重型货运?如果载人那时间还很长,如果载货那早就有了。往偏山区,或者人过不去的地方,比如地震,这种情况下送东西,可能燃油作为动力更好,因为它支持远航程。
在低空经济领域电池肯定有机会,但是有多大的量,不知道。至少现在它是一个极小的量,没办法在产线上大规模量产,现在给它供货只能用中试线,很小的产线,没办法用大产线做。另外,它需要重量轻,肯定希望体积小,所以,高能量密度肯定是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