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万和剧团的演员 受访者供图

“可怜人走着可怜路,孽障人唱着大秦腔。长了一张不要脸的脸,却要唱着要脸的大秦腔。”这是安万给自己写的四句戏词。

安万是谁?

他是最近火爆网络的秦腔艺人、甘肃一家民营秦腔剧团的负责人。2024年年底,安万带着158人的剧团第一次来到陕西西安义演,众多短视频记录下了剧团露天演出的震撼场面:清冽寒风中,上万人裹着棉衣伫立,目光聚焦在戏台,台上的演员高亢地吼着秦腔,唱到高潮时,上万人齐声附和、气动山河;动情处,演员和观众都流下热泪,难以自抑。有戏迷自发送来横幅——“赳赳老秦志如山,家国情怀唱潼关”。

在此次义演的最后一场演出,安万双膝跪地感谢观众的厚爱。而后,他带着全团回到家乡甘肃,连续在平凉、兰州等地巡演,老乡们办社火、烹牛宰羊迎接安万;各商会捐钱捐物照顾演员的吃喝住行;寒冬腊月,戏迷们穿着棉袄、带着吃喝,翘首以盼安万剧团的表演。

这个春节,于安万和他热爱的秦腔来说,注定是不平静的。


▲ 安万在秦腔《铡美案》中饰演韩琪受访者供图

当秦腔唱响潼关

西安,是安万的福地。这里,不仅治好了他的“烂花脸”,还给了他一辈子唱秦腔的信念。

2017年,安万带着网友筹集的12万元捐款第一次来到西安,要摘掉脸上的血管瘤。那时,他的脸病变严重,已经无法化妆上台演出,只能在后台敲鼓。如果手术成功,他很有可能重返舞台唱戏。

时隔7年,也是在戏迷支持下,他再回西安。这次安万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带着158人的秦腔剧团,计划在这里连唱8天露天大戏。“西安是秦腔圣地,秦腔界的天花板‘两社一院’(易俗社、三意社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都在西安。能在这里演戏对民营院团的演员来说简直是破天荒。为了这次演出,我们添置了服装、更新了道具、精选了剧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安万说。

戏台最初选在大明宫遗址公园附近,只是没料到,当演出的锣鼓敲响,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一下子挤在一起。考虑到安全,演出不得不叫停。“增加了安保力量后我们继续演出,但还是因为安全问题而取消。”安万说。

次日,剧团更换演出场所,场地不如之前的大,场面依旧火爆。上午9点开戏,清晨5点就有人来排队,为了占上一个好位置,戏迷自带干粮前来。

这几天,有观众开车四五百公里来瞧鲜儿,有戏迷抬着过年的猪肉送给剧团。一位甘肃老教师特意带着一本收藏的老剧本交到安万手中,嘱托他编排出来,不要失传。

安万被大伙的热情感动得说不出话。2024年12月27日晚演出结束,他对台下观众深深鞠躬:“唱了37年,小半辈子,西安一直是秦腔民营剧团仰望的地方,一辈子能在西安唱一回戏,就算没白活……”

天生一张“花脸”

每天拼命地唱,赚的钱仍难以糊口……一气之下,安万烧了戏箱,抛了秦腔出去打工。吃苦受罪,却还是放不下秦腔。

1978年,安万出生在甘肃会宁县老君乡的一个小山村。因先天血管瘤,他的脸很不对称,右脸肿起,嘴也有点斜。

这张与众不同的脸注定了安万童年的孤独。他没有朋友,上学永远坐最后一排,同学不喜欢他,说他是“老天爷打上记号的坏怂”,更没人愿意看他或触碰他的脸。时间一长,安万对上学失去了兴趣。

9岁那年,村里来剧团唱秦腔,安万扎在人堆里凑热闹。一个长辈招呼他,说给他化个妆上台翻跟头去。那是安万第一次上台,他的表演获得了阵阵掌声,激动的同时安万发现,画上油彩后就没人看出他脸上的缺陷,上了舞台,他就能当个“正常人”了。

13岁那年,安万做出一个决定:加入秦腔剧团。但因为这张脸,他仍然唱不了戏,只能在后台打扫卫生、为演员们脱靴、打杂。但安万很勤奋,别人6点上早功,他4点就起来先练一轮,然后跟着他们再练一轮。其他人休息,他殷勤地给师父们熬罐罐茶、打洗脚水,师父们便一人给他说一出戏。几年下来,他攒了100多本戏。

一次,一位演员家中有急事,戏快开了人还未到。情急之下,安万毛遂自荐,争取到上台的机会,画上花脸扮包公唱了一出《包公三下阴》。

“一下就把场子镇住了。”安万回忆,唱到激昂处掌声雷动,从此这个角色成了他的专属,这部戏成了剧团的看家戏。

20岁那年,安万组了一个二三十人的小团,每天拼命地唱,赚的钱仍难以糊口,剧团很快解散。一气之下,安万烧了戏箱,抛了秦腔出去打工。“吃苦受罪,还是放不下秦腔。”安万说,几年后他重回舞台,辗转几个剧团唱戏,最拿手的还是花脸戏。

重回戏台,安万以为能一直唱下去。只是时过境迁,他看着台下头发花白的听众意识到,年轻人已经没有耐心感受秦腔的魅力了。

2016年,安万听说直播能赚钱,抱着谨慎的态度注册了账号,因为担心自己的脸吓到人,起初他只露半张脸,通过边讲边唱秦腔积累起第一批粉丝。名气稍微大一点,他开始做助农直播,推广家乡的杏仁露、胡麻油。

网友带给安万的除了打赏收入,还有生而为人的尊严以及复兴秦腔的希望。一个粉丝告诉他,西安一家医院或许可以治他的脸。2017年,粉丝们为安万捐款12万元,支持他到西安做手术。手术后,粉丝们也鼓励他,会一直守在直播间等他归来。安万泪流满面,哭得像个孩子,他记录下每笔捐款,谁家办事就出个份子,把情谊还回去。

2022年,安万在会宁成立安万剧团,有了自己的演员团队和乐队,戏迷既可以到戏院看戏,也可以在直播间听戏,团队还能直播带货,收入用于演员日常开销。认识安万的网友越来越多,大家送给他一个称号——“西北秦腔王”。

他的坚持让人动容

演唱会上,歌手能和歌迷互动,秦腔是不是也可以?事实证明,众人一起吼秦腔,效果出奇的好。

其实,哪怕在西北,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唱秦腔,很多人不对着提词器也听不懂戏里的对白。人们为什么愿意冒着严寒去安万剧团的台下吼一嗓子秦腔?为什么这个人是安万?

“安万的脸有些吓人,或许也不是唱秦腔最好的演员,但他的坚持让人动容。”一位网友评价,安万剧团的戏常是全本带妆出演,且在表演中深情流露,他唱得痛快,戏迷也看得痛快,“秦腔《大升官》出场的演员多达50人,仅表演全套銮驾登场就需要46人,这些戏服道具都是崭新的。”

在很多专家眼中,安万的表演毫无雕琢痕迹,满满都是生活的质朴和对秦腔的真情实意。他的走红让人们清楚地看到,民间艺人在戏曲传承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和独特魅力。

安万还巧用新媒体,把演出搬到直播间,每次演出都全程直播,线上观众常常数以万计。没有演出时安万就讲秦腔故事,和戏迷探讨演唱技巧,也会推介家乡的特产风物。数据显示,西安8天演出期间,安万剧团的直播和短视频观看量累计突破1.4亿次。

安万说,从9岁接触秦腔至今,他一直感觉秦腔不温不火,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剧目不多,院团演的都是耳熟能详的那几本戏,观众有了审美疲劳;二是秦腔和观众的互动性不够。

为改善局面,他购买了先进的音响、灯光、干冰机等设备;一般剧团乐队10个人左右,他增加到40人,还增加了笙、军鼓等秦腔剧团少见的乐器;把乐池放到舞台前,让观众能看得到。

“潼关以内白旗展,老娘的尸身掩下面。顿地捶胸把天怨,老天爷呀,你杀我吴汉为哪般……”这是秦腔《兴汉图》“潼关”唱段,是安万的成名唱段,也是他花13年改出来的,增加了伴舞、合唱等环节。安万说,他这是受到演唱会的启发,歌手能和歌迷互动,秦腔是不是也可以?所以在演出结束后他设计了大合唱环节,众人一起吼秦腔,效果出奇的好。“秦腔大合唱能满足每一个戏迷吼秦腔的愿望,戏迷情绪非常高涨,不管会不会,都能开口吼几句,是一种内心情绪的释放。”他分析。

安万剧团的演员秉承戏比天大的初心,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为剧团的前程奔忙着。有演员曾在县级剧团工作过,退休后舍不下秦腔,来到安万剧团继续唱。还有人为了看管戏服行头,五冬六夏住在后台的帐篷里。看到台下黑压压的戏迷,演员们辛苦也高兴,一位演员感叹:“唱了半辈子戏,没遇见过几次这么大的场面。”

安万剧团每到一地,文旅部门也都非常重视,会给观众发放板凳、在演出场地附近放置流动厕所,有的还开通了观看演出的公交专线。抓住这波流量,各地会配套开展一些文旅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推销特色产品,在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文旅消费。

结束在陕西、甘肃的演出,眼下,安万剧团已经到达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开始了连续一周的秦腔大连唱。这次与安万一同来的还有被称为“西北金凤凰”、梅花奖得主的秦腔演员窦凤琴,两位老戏骨同台飙戏,这个春节宁夏戏迷有眼福了。

2025年1月17日《中国文化报》

第7版刊发特别报道

《上万人裹着棉衣听他唱秦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