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部“革命样板戏”中,有两“虎”,一虎是《奇袭白虎团》,另一虎是《智取威虎山》。这两出戏在为“江记”样板戏的过程中,曾有一场龙争虎斗的戏外戏。



《奇袭白虎团》最早是50年代,由经过战火考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根据志愿军虎胆英雄杨育才,带领侦察班捣毁白虎团的事迹而编的一出短戏。

志愿军回国后,该剧团成员集体转业,并入山东省京剧团。《奇袭白虎团》也就成为了山东京剧团现代戏的一个保留剧目。

1963年秋,为了迎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山东省京剧团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修改重排《奇》剧。

很快,重排后的《奇》剧上演,受到了观众的普遍欢迎,并引起了山东省委领导的 重视,省委指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严永洁亲自抓《奇》剧的加工提高,力争在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上打响。


(谭启龙严永洁夫妇)

在严永洁的直接领导下,剧团组织力量对《奇袭白虎团》的剧本又进行了认真修改,除了尽力完整人物形象外,着重突出武打技 艺,用简洁、洗炼、鲜明、生动的京剧艺术手段表现出一连串紧张的战斗行动,大大增强了《奇》剧以“做、打”见长的京剧现代戏的魅力。

山东京剧团当时的排练场十分简陋,就是在院子里用篷布搭起的一个大棚,四面透风。排练时,正值隆冬,可剧团上下全体演职员拧成一股绳,不畏严寒,夜以继日地劳作。

严永洁亦日夜与演员们滚在一起,小女儿没人管,只好带在身边泡在排练场。就是这样一位为《奇袭白虎团》一剧付出了辛勤劳动的老宣传干部,“文革”时,却被打成破坏“样板戏”,反对江青的“反革命分子”,受到残酷迫害。



1964年初夏,文化部艺术局周巍峙、沈西蒙等受派到山东审看参加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的剧目,观看了《奇袭白虎团》后,他们喜出望外,决定向部里建议,将排在第七轮的《奇袭白虎团》提到第一轮演出。

这一年的6月19日晚,北京西城护国寺附近的人民剧场里参加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的山东京剧团在这里演出了《奇袭白虎 团》。果然不出周巍峙等人所料,《奇》剧轰动了整个观摩大会。

这天晚上九点二十分,周恩来总理参加完一个外事活动后,也专门赶到人民剧场,观赏了《奇袭白虎团》的最后一场戏。

演出结束后,周恩来登上舞台,边与演员握手边说:“尽管我只看了一场戏,但很振奋。你们演得很好,我要请你们到中南海演出。”



谁也没有料到,祸从天降。

祸,来自人们为《奇袭白虎团》一剧的叫好。观摩大会第一轮演出结束后,人们惊叹:名不见经传的山东省京剧团居然也弄出了如此一台好戏!各代表团纷纷向山东同行祝贺,观众也竞相来信叫好,报刊、电台更是接连发表赞扬文章。

这一来,便激怒了两个人——江青和张春桥。

原来,《奇袭白虎团》这只山东“虎”压倒了上海演出团团长、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兼宣传部长张春桥所带到北京的另一出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这只上海“虎”。

《智取威虎山》原来并不是上海的专利。早在50年代末,北京京剧团就根据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改编过京剧《智擒惯匪座山 雕》。一度,这出现代戏也曾大受欢迎,场场满座,并灌过唱片。

但后来,这出戏被江青以“大毒草”为名一棒子打死,因为上海京剧院也正在排演根据《林海雪原》改编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江青此时决定要扶植上海,将《智取威虎山》“智取”到自己的功劳簿上,自然不能允许别人出头了。

促使江青垂青《智取威虎山》的是张春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在中共华东局书记柯庆施的提携下,张春桥与江青搭上了线,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14年的“合作”。

在1963年初,为了巩固与江青的关系,张春桥一方面积极配合江青组织批判所谓文学艺术界的“毒草”文章,一面也投江青所好地抓起上海的京剧改革来。

很可惜,江青一开始没有能理解张春桥的“苦衷”,她将上海的两出沪剧《红灯记》、《芦荡火种》拿走交给北京的京剧团改编了, 这曾使张春桥叫苦不迭,他是多么希望江青也能给上海“交任务”啊!



机会终于来了,1963年12月,华东地区在上海举行话剧观摩会,张春桥请来了江青。

就在江青某天高兴的时候,几乎寸步不离江青左右的张春桥,实现了其渴盼已久的愿望,将江青请到了上海京剧院,“指导”《智取威虎山》的排练。

这样,经过一番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指点”,一出经过创作人员辛勤劳动的《智取威虎山》,便成了江青怀中的“娃娃”。上海也有了江青“交任务”的现代戏了,张春桥不禁也踌躇满志起来。

然而,北京的观摩大会,同样以武戏见长的反映军事斗争的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在专家和观众的眼里,却认为略胜《智取威虎山》一筹,这使得自恃搞了《智》剧的江青大为恼火,认为这是公然蔑视她的权威,于是,灾难向《奇袭白虎团》袭来。



1964年7月17日晚,早在一个月前就许愿要请山东京剧团到中南海演出的周恩来,安排《奇袭白虎团》剧组进中南海给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演出。

不料,江青施展计谋,在这天晚上,于另一处剧场安排演出《智取威虎山》,并捷足先登,请毛泽东等人去观看。周恩来只好取消原订计划,陪毛泽东前往观看《智》剧。

这样,在整个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期间,由于江青等人的阻挠,《奇袭白虎团》一直未能演给毛泽东观看,而在那个时候,只要毛泽东出场看戏,上台接见演员,这出戏就算成功了。

上海“虎”在江青的支持下,占了一次上风,但江青并未罢休。在观摩大会第一轮观摩结束后,江青又在大会领导小组和各代表团负责人会议上发难。她气势汹汹地说:“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大家都看见了吧?”



江青这是指新华社一篇报道演出情况的稿件,这篇稿件将《奇》剧放在《智》剧之前做了主要介绍。

江青诘问道:“你们说,为什么要这样宣传?这样不好嘛!主席还没看《奇》剧呢……”

随后,江青怒气冲冲地拿起另一张报纸说:“我这儿还有一篇文章,也是捧《奇》剧,压《智》剧的,要不要给你们读读?他们这是想干什么?我要找他们问问!”

在座诸位面面相觑,不知就里,只有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心里清楚,江青迁怒的这篇文章是《光明日报》发的一篇剧评,该剧评不客气地指出了《智》剧的毛病,同时与《奇》剧对比,赞扬了后者。



这篇文章林默涵不仅看过清样,而且还是他签发的。于是,林默涵赶紧接过话头,表示他知道这件事。

江青“噢”了一声,“你同意的?”然后狠狠看了林默涵一眼,这笔账算是记下了,“文革”一到,这位林副部长便又多了一条反对样板戏的罪状。

“小严,你感觉怎么样?”江青话锋一转,叫起来山东代表团团长严永洁。

严永洁为《奇》剧受到非难,心中正感到紧张。江青一发问,她马上应道:“在北京,同志们看了兄弟省市的戏,都很受鼓舞,只是感到紧张了一点……”

“紧张?什么紧张?”江青又板起了脸。

严永洁本意是说神经紧张,担心处理不好各种关系,可这当口上如何能说实话?

“我是说……时间紧张一点。眼看大会快闭幕了,戏还未改好,毛主席还没看,大家心里着急。”

“哼!那就抓紧干嘛!”



江青三下五除二,接连几招,镇住了山东和《奇袭白虎团》。但,这绝不是她的全部目的,她并不仅仅是只要上海一只“虎”,而是两只“虎”都要抓在手中。

几天后,江青在她的住处——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了一个专门研究《奇》剧的会议。应召而来的有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文化部副 部长林默涵以及上海的张春桥、陈其通和山东的严永洁。

江青道了开场白:“……今天专门研究一下《奇》剧。……山东的同志不错,人能干,也是听话的……但这个戏现在不行,必须好好改,改好了,要先给主席看,才能公演……”

拿着纸和笔记录着江青指示的严永洁马上清楚了江青的意图。她要亲自“抓”《奇》剧了!自然其他各位也都明白了江青的用心,这是势所必然的,谁也不能说什么。



接下来,江青指示:我很忙,具体修改工作你们可以找华东局有关领导联系……这样江青将《奇》剧交给了张春桥,因为张兼任着华东地区观摩团负责人,山东在其管辖范围内。

事已至此,严永洁也只好表态了:“好吧!这个戏的修改,就让张春桥同志挂帅吧。”

江青又抓住了一部浸透着很多优秀演创人员心血的好戏。正在北京饭店开会的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和苏毅然听了严永洁对这次会议的汇报后,也别无选择,只得决定:《奇》剧修改问题,听从观摩大会领导小组安排。

一段时间后,张春桥又兼任了山东京剧团的名誉团长,剧团的情况和江青的指示均通过他上传下达。于是,“两虎之争”以同归一“主”而告终。



自从江青看中《奇袭白虎团》并控制了山东京剧团以后,《奇》剧剧组就没有好日子过了。她一会说要注意朝中关系;一会又说这一仗是我们打的,不要顾忌那么多; 一会说毛主席看了这个戏很高兴(毛泽东1964年8月12日晚看了《奇》剧的演出);一会又怀疑这个戏有为彭德怀树碑立传的嫌疑,不让演出,也不让回山东……。

到了1966年初,江青开始有意识地“树样板”了,于是,一声令下,命严永洁率《奇》剧剧组赴上海,与《智取威虎山》剧组一起在上海这个基地上“树样板”。

为此,江青专门成立了由自己任组长,张春桥任副组长的“两出戏领导小组”。《奇》剧剧组又在上海开始了磨难重重的折腾。具体负责领导《奇》剧“修改”的严永洁更是苦不堪言。

终于,有一天,因为江青催改得紧、已经六天六夜未睡好觉的严永洁,实在支持不住,上床躺了一会,起来时,只觉眼前发黑, 天旋地转,一头栽到地板上,被送进了医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