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行者”采摘金丝皇菊。 受访者供图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亚菲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建院70周年设展展出时,中规院派出规划师远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对古村落进行驻村改造的故事不时引人驻足。2017年,受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托,中规院的直属企业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规院北京公司)派出刘琳等几位驻村规划师,以陪伴式服务在当地开展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工作。刘琳作为发起人,在万涧村组建了以留守妇女为核心力量的村级妇女公益组织“涧行者”乡村服务发展中心,几年来为留守妇女做出许多实事,助力乡村振兴展现巾帼担当。
一支舞带动“半边天”
2017年,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托中规院开展传统村落保护调研。调研中发现安徽省留存大量传统村落中有两个村子相邻,村落资源相似,但一个在被动等待中房屋濒临倒塌,一个依靠宗族、血缘、地缘为主的村民集资将老屋保留完好。这给了调研团队启发,于是,中规院联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建筑大学等机构组成联合团队,在全省范围内选择试点村落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万涧村就是其中的一个试点。
2017年12月,基于对传统村落核心片区的保护与发展理念,结合万涧村区位、人口结构及未来文旅发展潜力,中规院制定初版的《万涧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划》。2018年,四川大学硕士毕业的“90后”女孩刘琳被委派到万涧村开展驻村规划工作。她告诉村民自己要给当地古村落规划未来发展,从此她就住在了村里。
2018年8月,在联合团队的建议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同步将弃耕农田复垦种植金丝皇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等。合作社成立之初,刘琳就注意到81户社员中,女性社员只有3户,占比3.7%。开会时多数时候没有女性身影,或者只是站在外围。“邀请她们加入,也只是说这事你问我家‘老板’。但合作社开展系列业务时,我总能在农田里、包装车间里、工地上见到她们。”
和越来越多的万涧村女性结识后,刘琳发现她们在工作中更耐心、细致,更能与其他人共情,是濒临原子化的乡村社区中很好的催化剂。但受性别、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等影响,更多时候她们需要照顾老小而留守家中。“占据留守人群1/2的她们如何从小家庭走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之中,这是我作为驻村规划师该思考的问题。”刘琳说。
刘琳在调查报告中写道:在开展社员之家系列活动中,我们意识到妇女群体发展为一个正式组织的可能性,但还缺少一个契机,缺一把助燃的“火”。
一次交谈中,村民提出要是能一起跳广场舞就好了。“之前村里的妇女也组织了几次,但总是各种原因就跳不下去了。”刘琳一边开导她们,一边提议成立妇女公益组织,“把想跳舞的人聚集起来,除了跳舞,还可以一起负责村内儿童与老人等相关公益事业,这多好呀。”这个建议得到了村妇女们的热烈支持。
2020年,刘琳和团队带着这个想法跟合作社理事会商议,理事会一致同意并形成会议纪要。至此,合作社青年旅舍也成为妇女公益组织开展活动的大本营,9月8日“涧行者”正式成立,业务主管单位是潜山市妇女联合会。
为留守妇女谋划发展新路径
举办中餐和咖啡培训、邀请波兰艺术家及北京小朋友来村里进行艺术交流、邀请高校师生开展暑期工作营与村民共创等,都是男女老少皆可参加,每场人数爆满的活动。“涧行者”乡村服务发展中心成立后,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留守妇女,帮助她们解决问题,刘琳和伙伴们想了很多办法。
合作社自主经营青年旅舍,三场活动后其中两位负责运营管理的人找到刘琳抱怨:“这不行,太细碎,做不来。”于是在合作社换届选举时,刘琳向理事会建议在新一届理事会吸纳一位女性理事,专职分管青年旅舍等旅游服务相关事务,合作社理事会一致同意。2019年在合作社理事会成员的支持下,万涧村合作社选出了第一位女性理事杨媛珍。
56岁的杨媛珍不光是合作社第一位女性理事,也是“涧行者”乡村服务发展中心的法定代表人兼理事长。
杨媛珍介绍,“涧行者”主要由万涧村的留守妇女组成,现在有70多名妇女参与日常活动,年龄在四五十岁以上,还有七十几岁的阿姨。在成立这支队伍之前,她们只能在家照料生活,空闲时和左邻右舍聊天或打牌。“这些妇女加入‘涧行者’后,都变得更有精神了。平时有什么事在群里喊一句大家就都出来。遇到事情或者工作,我们都一起开会讨论,大家参与积极性很高。”杨媛珍说。
2018年开始,万涧村在中规院的带领下,成立了潜山市回味乡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种植金丝皇菊。杨媛珍介绍,“涧行者”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着独特力量。“金丝皇菊是我们合作社的一个重点产业项目,是我们村落发展的新动力,所以我们也发动村里的妇女加入其中。”于是,每到金丝皇菊的采摘季,在田间都能看到“涧行者”的身影。“我们的成员都是农业作业的好手,每到丰收季节,妇女就会成为采收的主要力量,姐妹们也有了更多收入。”杨媛珍说。
除了持续帮扶留守妇女,“涧行者”乡村服务发展中心还为儿童和老人提供许多公益服务。刘琳介绍,由驻村规划师前期提出的“萤萤公益书屋陪读计划”的村内志愿者,是由“涧行者”志愿者及小朋友直接参与管理,为陪读计划的后续实施提供保障。此外,她们还在青栖堂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助老服务。
激发乡村治理力量
时间久了,刘琳发现有的村民喜欢在微信朋友圈“赋诗一首”;有的喜欢酒后高歌一曲;还有的在家中珍藏1966年的原创戏曲手抄本。“我们发现这个村庄远比我们想象的‘有文化’,随后,以村庄发展事件为契机,我们鼓励村民成立诗歌、黄梅戏、太极拳、交谊舞、广场舞、腰鼓等兴趣小组,并恢复了舞狮戏灯的传统。”刘琳提起当年大家热火朝天的干劲依然止不住地开心。
2020年,一场由“涧行者”自己组织和表演的“村晚”在万涧村举办,几乎人人都参与其中。回想起去年的“村晚”,杨媛珍依然很激动,她说:“我们站在台上,穿着集体定制的舞蹈服装,进行表演,村民们在台下给我们鼓掌,都很开心。”
多次活动表演的经历,让村民们更团结,也让“涧行者”这支队伍越来越有凝聚力。
“当年,我们设定了三个小目标:在国庆团建;在重阳节一人一道菜,为村里老人做一桌敬老宴;发动村里男女老少组织一场独属于万涧村的乡村‘村晚’。”刘琳动情地讲述刚成立“涧行者”时候的心愿,现在都实现了,“下个阶段,合作社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后山景区今年要开发了,到时候我们‘涧行者’的姐妹就可以到景区去表演节目,大家既开心又能增加收入。”
正如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张菁总结的,驻村女规划师是“涧行者”的孵化者,是持续带动“涧行者”成长的核心力量,也是中规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具体体现。
“陪伴式乡村规划项目开始于空间的更新改造,但不仅止于空间改造。以驻村规划师为媒介,我们将空间改造的力量转化为乡村治理的力量,让乡村内生出富有生命力的社区网络,让其具有真正持久的生命力。”张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