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顺利实施,龙里县积极探索,致力于构建行之有效的机制推动项目建设。
满足一个需求。充分尊重主体意愿需求,制定“一场一策”处理方案,选取规模养殖场设施陈旧或有意向扩建但配套设施不完善的10家养殖主体(含水产养殖)、社会化农业中心1家、农膜回收主体1家。通过所处地形和不同经营生产模式进一步设计建设基础配套设施、购置设备仪器等以提高粪污利用效率。
建设两个高位。一是高度重视,将项目列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县政府跟踪督办,县分管副县长牵头召开专题会3次、座谈会3次,明确项目目标和要求。二是高质推动。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组织保障实施。
持续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对接,争取支持,加强与农业农村部沟通对接,部生态总站到县指导5次。针对项目设计和实施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及时反馈,确保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最大化,项目实施不走偏,同时邀请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到现场给予技术支持。二是加强调度,确保工期,根据需求直插现场开展“四方会商”,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用地、图纸变更、堵工等问题,确保当天问题当天解决。三是加强跟踪,追责问责。针对未保质保量完成的事项,对监理及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1次,下发整改通知6份。在日常管理上,充分运用业主巡场、监理巡查、手机直播、直插现场、日志记录等手段,为倒排工期内容及例会议定内容做好跟踪管理。
紧扣四个围绕。一是围绕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打造做文章,针对核心区种植情况及大棚分布,见缝插针地设置人工湿地、生态沟渠廊架,做足减排减量“减文章”。二是围绕闲置大楼盘新质。针对园区闲置大楼,通过墒情分析、农产品展示、气象监测、污染治理评价等几方面打造集成示范中心,盘活大楼使用效率。三是围绕环保核心下功夫。利用“厌氧发酵+还田利用”等技术,实施异位发酵、同位发酵等畜禽粪污处理模式,确保雨污分流、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有实效。四是围绕农膜搞回收。按照“1+1+N”的总体布局设置回收网络,即1个县级集中回收中心,即贵州塑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个镇级回收站;N个各村委回收点,加强回收处置运行管理。按照“村委回收、镇(街道)归集、县级转运处置”的运行模式,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加强各级回收网点日常运行管理,提高回收管理规范化水平。
通过项目实施,龙里县“1+2+3+4”机制初步建立,山区小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初步显现。(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