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召开期间,来自民建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流行音乐可以作为深入推进北京演艺之都建设的重点方向。从提振消费来看,流行音乐是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重要消费产品,以流行音乐之"娱"为动能,将带动行、住、购、游等全产业链。他建议,大力提升首都流行音乐演出市场增量,推动流行音乐成为北京文化消费的重要指标。

提升平台建设能力

近年来,北京演艺市场强劲复苏、强势增长。据统计,仅2023年1月至7月间,北京共举办演唱会29场,平均每周上演一场,观众人数45.6万人次,票房收入4.07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分别增长103.5%、304.9%。

安庭表示,2023年至2024年,北京流行音乐演出市场变化比较显著,呈现为明显的复苏—增长—爆发状态,复合增长率显著提高,消费密度与广度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并与文旅消费链条联动互通。

安庭建议,要进一步提升首都北京聚合流行音乐的平台建设能力。借助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资源优势,给予现有城市品牌以更多的支持,进一步提升演艺之都的影响力。同时,跨界协同"演艺之都"建设的多重要素,为流行音乐在场地、设施、内容、审批、金融扶持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增量空间。

安庭表示,在众多的扶持政策里,品牌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强有力的品牌能够提升音乐活动和演出场馆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媒体关注,从而扩大其影响力。也更容易吸引顶级艺人和团队参与演出。同时,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增强观众对演出活动的信任感,观众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他们熟悉和信赖的品牌,形成忠诚的观众群体,从而促进票务销售和市场稳定。品牌建设不仅仅是商业行为,还可以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推动流行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文化价值。

高质量挖掘、培养与孵化音乐人才

安庭建议,要进一步提升首都北京对流行音乐的原创能力。使用充分的政策工具,实现对音乐人才的高质量挖掘、培养与孵化,建立健全相应的扶持机制,让首都北京成为聚合全国乃至全球音乐人的首选城市。

安庭介绍,以"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为例,2024年是其成立的第十年。这是国内少有的、能够连续举办十年的室内流行音乐品牌。十周年之际,除了常规的演出项目以外,还同步与音乐人胡海泉成立了音乐周(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期在未来完成演出、创作、孵化、人才的关键链条,形成更多更新的原创产品。

"2025年,‘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一方面将重点推进扶持和孵化原创音乐人的演出项目,致力于研发自制流行音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出品类,推送流行音乐的创作与传播;另一方面将引进和运营更多优秀的海内外中大型演唱会项目,将国内外优秀的知名原创音乐人和歌手的演唱会带到北京,打造‘首演经济’,促进北京的文化旅游消费,丰富首都市民的周末生活方式。"安庭说。

丰富演出产品供给

安庭表示,近年来,北京流行音乐的文化市场需求细分愈加显著。从演出类型(如传统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独立音乐、跨界音乐、摇滚及民谣音乐等)、市场类型(全域市场、新生代市场、家庭市场、成长代市场、成熟代市场等)、场景类型(剧场剧院、小型文娱空间、线上演出、文旅演出等),到地域类型(商业核心区、城市郊区、城市文旅区等),再到体验类型(演出现场体验、VIP体验、互联网线上体验)等。既有宏观的大维度,也有细微的小维度,相互交织、动态组合,互相依存支持,共同构筑了流行音乐演出市场的丰富性。

对此,安庭建议,要进一步细分流行音乐的文化市场需求,提升更丰富的演出产品供给。例如,"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将谷村新司的"星"、雅尼的2019中国巡演北京站,带到了人民大会堂,以适应更大体量的市场需求。此外,还举行了一些livehouse类的演出,如《王菀之MAO livehouse音乐会》《八仙饭店-疆进酒演唱会》等,都是更加细分的小众市场。

此外,安庭表示,要进一步应用首都北京高度聚合媒体资源的优势条件,为音乐作品的传播推广创造上佳的条件。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程靓/文 张笑嫣/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