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岳立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围绕“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海淀服务”和“潮涌北区”这三个关键词介绍了海淀区过去一年的工作和今年重点工作的亮点。
岳立介绍,今年,海淀区将着力塑造“海淀服务”品牌,全力打造高水平政策供给惠企、高效率精准服务助企、高标准要素保障强企、高质量综合监管安企、高品质法治建设护企“五位一体”的营商环境“升级版”,推动建设最具投资价值之城,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海淀、聚集海淀、扎根海淀的信心和动力。
1月16日,北京会议中心,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岳立(右)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海淀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500件,居全市首位
2024年,海淀区印发了《海淀区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实施方案(2024—2027年)》和6个配套文件,锚定2027年率先基本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岳立介绍了五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强化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构筑产业集群竞争力、集聚创新人才、拓展国际要素配置、提升创新生态吸引力。
海淀区制定了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若干措施,新落地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辖区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已达52家,全国占比18.7%。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500件,居全市首位,产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体“通通”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海淀区还规划建设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区域人工智能企业超过1300家,占全市的70%。海淀区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24项改革举措全面落地见效,精准推出人工智能、医药健康、集成电路、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产业领域支持政策。
对于今年推动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工作,岳立介绍,海淀区将巩固人工智能占先优势,壮大医药健康、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量子科技、6G、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下一个万亿发展新动能。同时,将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培育更多千亿级、万亿级企业。
推进“无事不扰”经营主体白名单试点,已纳入企业超一万家
海淀区近日公布了2024年经济发展成绩,GDP预计增长6%,仍居全市首位。岳立介绍了海淀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提出的“海淀服务”。
岳立介绍,2024年,海淀区打造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企业发展生态,压茬推进《2024年海淀区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163项改革任务落地。
随着区域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现有市场主体存量共计28.12万户,科技型企业占比48.9%。为推动区域营商环境向“更好”“最好”升级,海淀以“优”字为先、“实”字为要、“稳”字筑基,聚力打造“海淀服务”品牌。
1月16日,北京会议中心,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岳立。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海淀区是如何打造“海淀服务”的呢?
岳立介绍,首先,在“优”字上求突破,构建“省心舒心贴心”服务环境;在“实”字上动真格,营造优质创新发展环境;在“稳”字上下功夫,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在政务服务方面,持续深化集成服务,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以智慧政务提升服务体验,新增“一网通办”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服务区,向市民群众提供7×24小时政务服务。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方面,财金协同平台累计发放贷款67.63亿元,为中小微企业送上“及时雨”。
海淀区还新增6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启动全市首个商业秘密保护服务联盟。在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方面,统筹推进“无事不扰”经营主体白名单试点,已纳入企业超一万家,为经营主体增效减负;非现场监管检查占比54.17%,全面开展“扫码检查”,让经营主体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当中。
岳立表示,今年,海淀区将侧重于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着力塑造“海淀服务”品牌,全力打造高水平政策供给惠企、高效率精准服务助企、高标准要素保障强企、高质量综合监管安企、高品质法治建设护企“五位一体”的营商环境“升级版”,推动建设最具投资价值之城,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海淀、聚集海淀、扎根海淀的信心和动力。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建设富有“科学味”与“烟火气”的绿色空间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多个地块广受关注,“潮涌北区”是岳立谈到的关键词之一。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指海淀区百望山以北区域,面积235平方公里,约占全区面积的54%,是海淀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是承载北京高端科技创新功能、承接高精尖产业落地、构筑北京西北部创新发展的高地。
岳立介绍,近年来,海淀持续推动南北均衡发展,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聚集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落地了量子研究院、石墨烯研究院、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平台;翠湖、永丰两大组团形成主要的产业创新集群,已入驻科技企业1400余家,其中收入过亿企业103家、独角兽企业24家、上市企业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园区企业总收入4500亿元。
1月16日,北京会议中心,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岳立。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拥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四区”叠加的政策优势。
今年,海淀区将加快建设温泉科技园二期三期、永丰数字科技中心一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海星医药健康创新园B区、环保科技园驭智等项目,计划新增投用产业空间约141万平方米。2026年至2027年,预计释放产业空间364万平方米。
岳立介绍,未来,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打破单纯的“产业园区”概念,推进“南北协同、均衡发展”,建设富有“科学味”与“烟火气”的绿色空间,提供更多低成本的青年人才创业和居住空间,通过整合城市各类资源,搭建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圈,推动功能混合空间设计,从单纯的工作场所转变为适合工作、生活、游憩的城镇家园,形成由创新源组团、科技服务组团、知识共享组团、研究-开发-生产组团、居住-办公组团和多样化的居住组团构成的功能高度复合的区域,打造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一体化”的创新空间。
来源:新京报客户端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