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种水果,硬生生被现代农业完全改变了成熟季节,那它一定是草莓。
作为一种典型的夏季时令水果,传统露天栽种的草莓,上市时间应该在6月初。
然而到了近几年,国内草莓的上市时间普遍变成了冬半年,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反倒成了草莓的热销期。
特别是在初冬刚上市那会儿紧俏得很,动辄能卖到每斤三四十块,贵得跟远渡重洋到中国的智利进口车厘子不相上下。
用脚后跟想也知道,这些冬天上市的草莓,肯定是从大棚里培育出来的。
所以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这些草莓保不齐就上了科技,违背自然规律的产物,肯定吃了不营养。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你还别说,草莓最早还真就是每年12月、1月成熟,只不过产地是在处于夏季的南半球。
相信绝大多数朋友都不知道,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草莓并不是我们本土原生的水果。
它其实跟车厘子一样,原产于南美洲的智利。
18世纪初,荷兰人最先从智利引进了当地的草莓品种,最初的智利草莓不仅个头小,味道也是纯酸无甜,连虫子都不怎么招,唯一优点就是果香味比较浓郁,当地人喜欢拿来做果酱。
经过了欧洲人近两百年的自然杂交育种之后,草莓成功变成了“带籽的小萝卜”,口感脆,甜度低,英国人喜欢拿奶油搭配着吃,这个吃法一直保留至今。
因为直到今天,欧洲的草莓都还是脆的。
直到1915年,草莓才通过俄罗斯传入中国,算下来也就刚过一百年。
咱们国内传统的草莓种植,一般选在春秋两季,北方主要是在春季。
春季的最佳种植时间通常在2月到4月之间,这时候国内的气温开始逐渐回升,土壤也慢慢解冻了,比较有利于草莓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到了6月到7月基本就成熟了。
由于南方气温相对高一些,秋季的8月到9月也可以加种一季草莓。
经过秋冬季节的缓慢生长,草莓在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时会快速生长,较早地开花结果,一般在4月底就能陆续成熟,在水果稀缺的季节卖一个更好的价钱。
总而言之,草莓是喜欢温凉气候的水果,喜欢15到25度的气温。
10度以下或是30度以上,草莓的生长都会受到抑制,低于零下8度就有可能直接被冻死。
因此,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按照国内传统的草莓种植习惯,肯定不可能有冬半年上市的草莓,所以只能靠大棚。
而且,对于冬季上市的大棚草莓,国内市场也确实有刚需。
作为一种没有果皮的浆果,天稍微热一点儿,草莓就难以保存和运输,只能在本地卖一卖。
像辽宁丹东、安徽长丰还有四川大凉山的高品质草莓,基本就出不了市,经济效益太有限。
如果改成冬天上市,不光运输保存更容易一些,同期市场上的竞品水果也相对少,更容易卖上价钱。
大把的钱就摆在那儿,你说赚不赚?
所以呢,市场的巨大需求,就倒逼草莓种植户必须转型,把绝大多数的露天草莓种植园搬进了大棚里,把草莓的唤醒闹钟人工拨到了冬天。
最近10年里,经过了科研人员一轮又一轮的改良选种和下田试验,再加上日益成熟的温室栽培技术,以及国内秒杀全球的物流运输系统,草莓终于全面变成了冬天的「反季水果」。
很多朋友都觉得,这些冬天上市的草莓,好像比小时候吃的露天草莓要甜,是不是加了科技?
其实也不是,冬草莓的甜度确实更高,但这跟添加剂没关系。
冬季白天温度低,草莓苗的呼吸频率也随之减缓,能量消耗更少,生长周期也被拉长,所以积累的糖分也更高。
再加上大棚里养分充足、水分可控,草莓味道当然也就更香甜浓郁一些。
只不过,温室大棚里走出来的水果,种植成本当然也要高一些。
这笔钱,也就得摊到咱们消费者头上,这也是冬天刚上市的草莓贵得离谱的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季节的新鲜水果,贵有贵的道理。
咱如果真想吃,也可以先买个一两斤解解馋,随着后续批次的草莓陆续上市,价格很快就降下来了。
但看了看超市里30一斤的标价,我个人表示,我的嘴巴可以再忍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