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陆珏)伴随近视低龄化、普遍化,高度近视患者数量也在显著增加。“这一后果往往在孩子成年后才反馈出来,由此带来的视网膜脱离、青光眼、黄斑变性、眼底出血等并发症逐渐显现,严重者甚至失明。”苏州眼科专家提醒,期末考结束,寒假也勿忘保护视力。
近期,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一周内连续收治3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其中两例年龄仅有28、33岁。“视网膜脱离患者,大多患有高度近视,在很小年纪就已发生近视。”苏州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高新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祝莲表示,我国有40%的人口受到近视困扰,许多儿童在学龄前即开始出现近视。研究认为,学龄期儿童一旦发生近视,会呈现出快速进展趋势,导致高度近视的人群扩大。“由此引发的高度近视更让人担忧,目前在我国已是不可逆致盲的首位原因。”祝莲提到,近视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我国有超过30万人因高度近视并发症导致低视力甚至失明。
高度近视人群中,白内障、开角型青光眼、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近视性视神经病变等致盲性眼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眼下无论是传统的戴眼镜,还是日益精准安全的激光、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等,都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正视的状态。“但这些手段对高度近视导致的并发症及视力损害均收效甚微,从而成为不可逆的永久性视力损害,严重者甚至失明。”
如何有效早期介入并控制近视进展,推迟近视发病年龄,降低高度近视发生率,成为家长及临床医生日益关注的问题。祝莲介绍,儿童眼球和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远视储备量不足容易发展为近视。儿童在1~3岁幼儿期、4~6岁学龄前期、7岁之后学龄期应当定期接受屈光筛查,监测远视储备量。
“家长要从孩子出生就树立近视防控意识,给孩子一个健康视觉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祝莲表示,寒假中,爸妈要引导孩子规律作息、保证睡眠。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就要向20英尺外(约6米)远眺20秒以上。儿童青少年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这是防控近视有效且经济的方法。“即使阴天,户外活动也对近视有防护效果。”晚上除开启台灯照明外,室内还应使用适当的背景光源。
寒假是手机、Pad的高频使用期。祝莲说,电子视屏类产品易消耗远视储备量,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发的重要原因。她的建议是,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而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家长如发现孩子有视物凑近、眯眼等异常情况或筛查发现视力变差,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散瞳验光等眼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