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云南省绿春县人民政府、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和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共同组织的“‘渝’‘尼’同行,三地贯通——行进科普的思政课”活动在重庆大学启动。25名来自云南省绿春县的哈尼族留守儿童将在重庆开启为期七天的科普研学之旅,感受科技魅力与文化交融,点燃科学梦想。
实践团合影。重庆大学供图
重庆大学一教学楼的广场上,25名身着民族服装的哈尼族中小学生与老师们一起,即兴跳起了云南省红河地区集歌、舞、乐一体的古老民间舞蹈。该乐作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寓意着“大家来跳乐”,为寒冬料峭的校园增添了暖意和喜气。
哈尼族中小学生与老师们跳乐作舞。重庆大学供图
启动仪式上,绿春县副县长吴炯表示,此次活动整合了上海、重庆与云南三地资源,为边疆地区与内地协同合作提供了新路径。活动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为出发点,打开了绿春县留守儿童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
“此次‘三地贯通’的创新模式为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增添了多元的元素与广阔的空间。”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主任徐建华表示,此次活动是深耕沪昆产业合作领域的进一步延展。他希望以此为起点,深化与绿春县、重庆大学的合作,为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哈尼族学生将开启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将参观重庆科技馆、三峡博物馆,感受重庆“8D 魔幻城市”的独特魅力;走进重庆大学声景智能研究中心,了解前沿科技研究,体验哈尼古声等创作;参与净水实验课和模型制作,体验水净化流程,制作港珠澳大桥模型;学习皮影戏制作,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化身哈尼族小小推荐官,推介绿春特色农产品;与重庆大学学子面对面交流,共同制作书签,交流读书感悟等。
参加实践团的哈尼族学生是绿春县的绿春一中、戈奎中学、戈奎乡加梅小学的留守儿童学生代表。其中,绿春一中七年级学生陈晓涵满怀期待地说:“希望能在活动中用眼睛观看、用耳朵聆听、用心灵感受世界的美好与深邃,结识新朋友,感受大学校园和科技知识的魅力,交流文化与思想。”
绿春一中七年级学生陈晓涵发言。重庆大学供图
从科技探索到历史文化,从自然观察到社会实践,实践课程内容丰富,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拓展他们的视野。重庆新知博士团创始人王乐祥表示,希望通过活动,为大山里的孩子们种下崇尚科学与追求梦想的种子,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组织了15名研究生、本科生志愿者参与思政课活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介绍,实践团队由博士、硕士、本科生和中小学生组成,通过“大手牵小手”的形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实践样本。
“活动以民族团结为宗旨,聚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托举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和科学普及,对于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乡村振兴,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饶劲松表示,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一体化实践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增强理想信念。(林果、实习生梁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