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正在考虑由华盛顿资深贸易律师杰弗里·凯斯勒领导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这一消息无疑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中美科技战的核心职位,工业和安全局负责制定和执行出口管制政策,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限制更是其主要任务之一。如果凯斯勒上任,这不仅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技术封锁的进一步升级,也预示着未来中美科技竞争将更加激烈和白热化。
凯斯勒的背景让他的任命充满针对性。他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担任助理商务部长,主导修订贸易执法法规,强化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法的执行,特别是在针对中国的贸易调查中表现活跃。他在威凯平和而德律师事务所的职业生涯也与中国密切相关,专注于帮助美国企业应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壁垒。这种双重身份让他成为特朗普团队锁定的理想人选:一方面熟悉贸易战规则,另一方面对中国市场有深入了解,具备对华采取更精准打击的能力。
工业和安全局在中美科技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美国利用出口管制手段遏制中国技术发展,尤其是在半导体、高端芯片制造设备等领域,通过不断加码的限制措施,试图削弱中国在高科技产业中的竞争力。拜登政府时期的局长艾伦·埃斯特韦斯已经全面收紧相关政策,而凯斯勒的到来,可能会进一步强化这些措施,并将其扩大到更多技术领域。
出口管制的背后,不仅是美国对中国技术崛起的恐惧,也是维护其全球科技霸权的战略考量。从封杀华为到限制中芯国际,美国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无不是为了遏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发展能力。凯斯勒若上任,无疑将进一步推动这些措施的系统化和长期化。他的法律和政策背景,意味着他更擅长通过“规则化”的方式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而这种看似“合法化”的手段,更容易掩盖其实际目的。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人事布局,也透露出未来中美科技战的几个新特点。首先是全面升级出口管制的力度和范围。从过去针对芯片、通信设备的限制,可能扩展到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其次是试图通过国际合作强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凯斯勒在协助美欧关税停火谈判中的经验,可能被用来促成更多国家加入对中国的科技封锁阵营。最后是通过加强国内立法,确保出口管制政策的长期有效性,以形成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持续压制。
然而,美国的这一策略并非无懈可击。首先,出口管制不仅对中国造成压力,也对美国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数据显示,美国科技公司在对华出口中的营收占比不容忽视,而强行切断与中国市场的联系,可能导致其全球竞争力下降。其次,中国早已意识到技术封锁的威胁,并加速推进自主研发。近年来,中国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就是对美国封锁的有力回应。美国的打压,可能反而加速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进程。
凯斯勒的潜在任命,也表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将更加激进。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将对华政策提升为其外交和经济政策的核心,第二任期显然不会有所收敛。无论是贸易战、科技战还是地缘政治竞争,对华遏制将成为特朗普政府施政的主轴。而凯斯勒这样的鹰派人物主导关键职位,只会让这一趋势更加不可逆转。
中美科技战已然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主战场,而凯斯勒的上任,预示着这一战场的进一步升级。美国试图通过出口管制锁死中国的技术发展路径,但这种单边主义的政策不仅损害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也让国际社会对美国的科技霸权产生更多质疑。技术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任何试图通过人为手段阻挡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行为,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
凯斯勒的任命计划,展现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科技竞争的高度关注和战略升级。然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封锁和遏制只能带来短期优势,却无法阻挡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在过去的封锁中已经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创新潜力,未来也必将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中美科技战的最终胜负,绝不会仅仅取决于谁能设置更多障碍,而是取决于谁能抓住创新的本质。
凯斯勒或许将成为美国科技战前线的“指挥官”,但他面对的是一个愈发成熟、强大的中国科技产业。他的政策无论多么精密,最终都只能在美国单边主义的窠臼中循环,而中国的科技之路,终将在开放与合作中不断拓宽。中美科技战的故事,远未到落幕之时,而凯斯勒的加入,只不过为这场博弈增添了更多火药味。最终,历史将证明,技术进步的车轮无法被封锁和遏制所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