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1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就加沙停火达成协议,结束了长达15个月的毁灭性战争。这一消息无疑让全球舆论震动,但仔细剖析,背后隐藏的却是拜登政府在临近卸任之际,如何巧妙地操控局势,为自己的政绩增色,并向外界展示其外交手腕的真正意图。



首先,必须要认识到,这一停火协议的达成,远远不仅仅是中东和平的象征。拜登政府所声称的“国际支持”和“联合国安理会的认可”,其实是极具政治计算的产物。拜登在演讲中强调,这项协议的核心内容便是他在去年5月详细阐述的方案,并获得全球多国支持。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简单吗?这背后实际上是一场以美国为主导,巧妙通过多方利益博弈达成的政治交易。

加沙地区的局势复杂多变,涉及的不仅仅是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地区大国、全球势力之间的争夺。而拜登政府所提出的“停火协议”,表面上看似是为了结束战争,然而实际上则是试图通过“美国外交的最后一场胜利”来巩固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拜登的言辞中充满了自我推崇,“协议的内容正是我去年5月提出的”,并称其获得全球多国支持。这种自吹自擂的姿态,背后透露出的是美国长期以来利用外交谈判操控国际秩序的惯性思维。

不可忽视的是,拜登并非唯一推动这一协议的力量。特朗普政府在其任内同样对加沙局势采取了强硬立场,并在任期即将结束时对停火协议的达成提出了明确要求。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曾威胁,如果在1月20日之前未能达成协议,他将采取严厉措施。这种“最后通牒”的威胁,显然加速了谈判的进程,也让哈马斯等参与方意识到,倘若不尽快达成协议,未来可能面临更加复杂和棘手的局面。



尽管拜登在公开讲话时极力掩饰这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特朗普的强硬立场在这一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拜登政府的介入,更多是在特朗普压力下的“善后”工作。特朗普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宣称,“人质协议已达成,且他们即将获释”,一派高调的姿态,无疑是在为自己争取政治资本。

虽然加沙停火协议的达成,暂时缓解了地区的紧张局势,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一协议背后的政治博弈远未结束。首先,协议虽然包含了以色列撤军和释放人质的内容,但并未触及根本的冲突原因。加沙地区的长期冲突根源,依旧没有得到解决,而这次协议的实现,更多是通过“外部压力”和“有限的让步”换取的短期稳定。

美国政府通过这一协议,试图巩固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并展示其依然在全球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然而,这种依赖“外交交易”的方式,是否能真正解决加沙问题,依然是个未知数。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对立,深层次的矛盾始终未解,这样的协议是否能长期维持,仍需观察。



拜登政府推动这一协议的另一个目的,便是为自己的“卸任遗产”增添一笔政治资本。临近总统任期结束,拜登必须为自己在任期内的外交政绩寻找一个光鲜亮丽的总结,而这项“停火协议”恰恰符合这一需求。在全球视野下,拜登将加沙停火协议视为自己推动全球和平的重要成果之一,而这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修复其政府在其他领域的外交困境。

然而,拜登在与特朗普政府的博弈中,似乎并未能摆脱“继任者”的困扰。特朗普无疑会对拜登的外交成果提出质疑,而他自己也有可能继承部分外交遗产,甚至利用这一停火协议作为自己的外交谈判筹码。在全球格局和中东局势的变化面前,拜登所推动的这一停火协议,也许会在短期内带来暂时的和平,但在全球大国博弈的复杂环境下,它是否能够维持长期的稳定,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加沙停火协议的达成,无疑让全球一度屏息。然而,停火协议的背后,却充满了美国在中东、全球战略布局中的深刻政治算计。从拜登的“领导”到特朗普的“威胁”,这场协议谈判无疑是全球大国博弈的缩影。拜登政府通过这一协议试图稳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并为自己的任期画上一个“和平”句号。然而,这场外交博弈是否能够带来真正的和平,还是仅仅一场“短期胜利”,依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