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底的一天,东野的指挥部正举行着一个专门为被俘将领所设的盛大宴会,廖耀湘虽在其中,内心却十分窝火,甚至直接拍桌表示不服。

旁边的人都愣住了。只有刘亚楼依旧面带微笑的请出了一个人,让正在气头上的廖耀湘顿时没了脾气。



这个人是谁,能让廖耀湘如此尊重?他本人又与廖耀湘有什么交集?

1、宴会上的被俘将领

1948年10月,著名的国民党高官廖耀湘在辽沈战役中战败被俘,为此,他一直心存不服。为了能够缓解国民党战俘的心情,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东北野战军准备举行一场宴会。



在廖耀湘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内心就更加生气了,并准备在宴会上给我党的指挥官一个下马威。

某天晚上,针对战俘的慰问晚会如期举行,廖耀湘被作为战俘中的重要将领和我军的指挥官坐在一起。



就在所有人都一团和气时,廖耀湘却拍案而起,随即说道:“我看解放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会搞偷袭战术,有本事一对一打一场。”

此话一出,引得所有人都向他看去,廖耀湘更加得意,坐在他旁边的刘亚楼却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我们的战术你看不懂罢了,并不是只有突袭。”



廖耀湘顿时就急了,他可是国民党军中的王牌将领,居然说他看不懂战术,简直是侮辱了他这么多年的从军生涯。

想到这里,他便更加生气,刚想理论一番,刘亚楼却站起来转身请出来一位将领,在廖耀湘看清他的面容之后,登时就变得恭敬起来。



自被俘之后,廖耀湘一直挺着一身傲骨,从不势弱,就连军中的领导都对他没辙,这个突然出现的人究竟是谁,他有怎样的能力,能让倔脾气的廖耀湘变得毕恭毕敬呢?

2、廖耀湘

说到廖耀湘,许多人印象中的他都是杀伐决断,运筹帷幄的国民党著名将领,也是蒋介石的心腹,地位不可言喻。



但在他的人生中,也是有起有落。1906年出生的廖耀湘似乎是一个天生的将才,不仅从年轻时就树立了报国之志,还在日积月累之中养成了不少军事素养。

黄埔军校毕业的他曾参与不少战斗的洗礼,年纪轻轻就已经培养了超高的军事指挥能力,并凭借昆仑关会战一战成名,被蒋介石视作王牌将军。



当时我国正处抗日战争期间,为了阻拦日军进犯我国更多领土,国民党军队发动了五个集团军的战力在昆仑关附近进行抵抗。

而廖耀湘就是其中一位指挥官。在战斗打响之后,廖耀湘率领64团奔赴昆仑关南面的马鞍山阵地,在摸清敌军的底细之后,果断地做出进攻的指令。



同时,他还命令一队人马守住昆仑关与南宁日军之间的连接通道,减缓援军的到达,为全歼日军提供了时间。

经过近半个月的缠斗之后,日军伤亡巨大,损失惨重,这一战也成为革命史上的一场振奋人心的大战,廖耀湘也因此成名。



但谁能想到,这样勇猛潇洒、南征北战的王牌将领,竟然在辽沈战役中栽到了东北野战军的手里,果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也是因为如此,廖耀湘始终放不下自己心中的那股傲气和怨气,才在宴会上拍案而起,试图挑起事端。



但他没想到的是,解放军的胜利并不是空穴来风,他们凭的不仅是对战术的运用自如,还有民心。

3、死而复生的学长

廖耀湘的拍案而起,除了想挑衅我党之外,也是不想承认自己的失败,所以,刘亚楼就在他面红耳赤的时候请出了一个他的老朋友,以期对他进行劝解。



而这个神秘的人就是郑洞国,一位和廖耀湘一样都是国民党中数一数二的传奇将领,同时,他也是廖耀湘的学长和旧友。

当看清郑洞国的面容之后,廖耀湘顿时愣住了,随之而来便是惊喜和疑惑,便连忙问:“学长,您怎么在这儿啊?您不是在长春战役中身亡了吗?”



郑洞国一边笑着一边入座,随后便说起了他这段时间的经历。和廖耀湘一样,郑洞国在国民党军中也是一号人物,由于两人都出自黄埔军校,所以格外熟悉。

早年的郑洞国因为报国之志而参军,在军中一路摸爬滚打建立起一番功勋,成为了众多爱国将领中的一位。



并且,在廖耀湘成名的昆仑关血战的战役中,郑洞国也出了不少力,这便使得廖耀湘对他这个学长更为崇拜。

而他之所以死而复生并出现在解放军的阵营中,还是要从他被调任长春指挥官那时说起。



当时,由于国民党在东北的战局不断恶化,蒋介石迫不得已只能让卫立煌担任东北剿总司令,郑洞国和范汉杰为副总司令,共同指挥东北的作战行动。

但没等他们进行详细的战略部署,东北野战军就将东北境内的不少重要城市攻破,在此情形下,长春就成为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尽管当时郑洞国曾提出放弃长春,但蒋介石一意孤行的态度让他无可奈何,本着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的准则,郑洞国只能固守长春。

果然,不出他所料,分布在长春周围的解放军切断了所有长春的生活物资通道,打算围困郑洞国部,郑洞国虽然知道,但仍旧没有解决之法。



看着城中的军民备受煎熬,外部还有解放军的劝降,郑洞国的压力陡然上升,就在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

在长期的围困之下,郑洞国曾尝试进行突围,但由于部队实在缺乏补给,战力下降严重,而就在又一次突围计划实施之前,他的部下曾泽生宣布起义,让他找到了一条生路。



于是,在周围人的劝解之下,郑洞国仔细思考了他当下的所作所为,他明知这样做无异于让部队去送死,还是为了军人的天职而去执行,真的对吗?

反复纠结之后,他听从了手下将领的劝解,留下了一封诀别书,佯装被手下挟持,接受了起义的想法,长春因此和平解放。



而他也想清楚了自己真正要走的路,所以就来到了解放军中,见到了廖耀湘。在这之后,郑洞国便与廖耀湘进行了一番恳谈,终于成功说服了他。

最后,恍然大悟的廖耀湘以三杯酒敬郑洞国,既是表达他对自己的提点之恩,也是祝贺彼此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参考资料:
廖耀湘、郑洞国——百度百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