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从人的角度讲,德三军人是在同苏联军人作战的话,那么切换到武器角度,在历时1418天漫长而又血腥的战争当中,德三军人与之作战的武器里面,出场频率更多的无疑非泼泼沙冲锋枪莫属。
确实,在苏德战争当中,无论是战争初期的边境交战,还是战争中期的斯大林格勒和战争末期的柏林巷战,到处都闪烁着泼泼沙的身影。
正是由于泼泼沙冲锋枪参加战斗的时间长、地域广,所以在战斗当中,还是有一些泼泼沙不可避免的作为战利品落到了德三军人手中,那么,当德三军队缴获到泼泼沙冲锋枪以后,他们又是如何评价这种武器以及如何处理那些战利品的呢?
首先,德三士兵无论是从被泼泼沙扫射,还是他们自己使用泼泼沙的经验出发,他们对这种武器的评价都相当高,而当德三一有机会缴获到这种武器,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扔掉自己手中的同类型武器拿起泼泼沙继续参加战斗。
德三士兵之所以看重泼泼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种武器继承了苏联武器皮实、耐折腾的优点,可以很好的适应东线战场环境和气候,相比之下,当时德三军队制式的MP-38/40则不能够有效适应东线的战场环境而故障频出,可以想见没有哪个士兵会希望自己的武器在和对手互射的时候出现故障。
而且,泼泼沙由于采用了71发弹鼓这种供弹具,所以这可以让使用这种武器的士兵能够更长时间的参加战斗。
另外,泼泼沙的射速也要比德三军事工业开发的同类型武器要快,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泼泼沙是一款可以打的很快,而且可以一直打下去的武器,试问下,这样的武器有谁不喜欢呢?
显然,仅仅凭借上述几点虽然不一定能够让泼泼沙的使用者取得战斗的胜利,却大概率能够让这种武器的使用者在战斗中幸存下来。
而在战争当中,对士兵们来说,有什么比幸存下来更加重要的事情呢,这就是当时德三士兵非常看重并且立即使用这种武器的原因。
由于上述原因,再加上德三军队在战争初期曾经一帆风顺的缴获了大量的泼泼沙,所以到后来,尽管德三军队本身不生产这种武器,但在德三军队基层,泼泼沙却俨然成了德三军队的制式武器被广泛使用。
当然,德三士兵在战斗中使用泼泼沙并非都是优点,由于这种武器使用的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不是德三制式弹药,所以德三士兵手中的泼泼沙很难每时每刻得到充足的弹药供应,而靠战利品弹药维持战斗,对泼泼沙这类自动武器来说很难。
由于德三基层部队使用的泼泼沙冲锋枪越来越多,这种武器已经被德三基层部队广泛接受,所以到了1942年10月,德三闪电部队“维京”师的师长菲利克斯·马丁·尤里乌斯·施泰纳干脆向德三高层上书,建议生产自己的泼泼沙冲锋枪,以满足基层部队对这种武器的需求。
而德三军事工业对这个建议的回应是他们干脆研制了德三版本的泼泼沙,这就是MP-41(r)的来历。
总的来说MP-41(r)和泼泼沙-41的区别并不大,因为德三军事工业对前线部队对新型冲锋枪要求的回应上采取了抄近路的方式,那就是他们直接把前线缴获的泼泼-41更换枪管口径来满足基层部队对泼泼沙-41的需求,简单的说,所谓的MP-41(R)就是前者使用了德三标准9×1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而且MP-41(r)并还能够兼顾使用MP-38/40冲锋枪的弹匣,按照德三工程师的设想,由于采用德三的标准弹药,这样一来MP-41(r)就不用再受弹药不足困扰了。
但凡事都有利弊,MP-41(r)采用德三标准弹药倒是不用担心弹药供应问题了,但是那样一来,德三士兵钟爱的71发弹鼓同样也没法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