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未来如何更加高效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
孔磊表示,2024年,经开区的关键词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正朝着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迈进。
北京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三个关键词概括去年经开区的创新发展
新京报:2024年亦庄发生了很多大事新事,你觉得哪三个关键词最能概括这一年的发展?
孔磊:2024年,北京亦庄聚焦高质量发展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有序发展壮大新产业;以创新要素配置为主导,营造产业组织新模式,以提升创新能级为抓手,聚合形成发展新动能。
2024年,亦庄新城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3700亿元,工业产值预计超6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超越千亿目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家,在国家级经开区排名前三,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全国首个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亦庄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营商环境评价位列第一梯队。实际利用外资超15亿美元,位列全市前三。
所以回顾过去一年,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最恰当,我们要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
新京报:北京亦庄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和创新驱动的前沿阵地,2024年在新产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孔磊:2024年,亦庄的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900亿元,装备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信创园新增落地企业超百家,高性能芯片、操作系统等产业链条全线贯通,国产平台装机量超800万套,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3.0阶段建设任务,覆盖全市600平方公里范围,自动驾驶里程超3000万公里。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突破400家,规模超500亿元。我们还启用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建成北京最大、全国领先的公共算力平台,全面建设全域人工智能之城,这些为北京亦庄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北京亦庄既有责任也有条件发展好新质生产力。
不断推动新兴产业有序发展壮大
新京报:新产业瞬息万变,亦庄如何保障新兴产业健康、长远发展?
孔磊:我们立足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推动新兴产业有序发展壮大。
具体来说,一是在壮大主导产业中巩固基础优势,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我们还发布了北京医药创新公园规划,吸引多家跨国药企研发和创新中心落地,服务保障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全部落地亦庄。北京亦庄推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壮大,挂牌全市唯一类人机器人未来产业育新基地,打造全市首个机器人国评中心北京测评中心。二是在培育未来产业中塑造竞争优势。重点布局58个产业园、超6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建设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北京火箭大街”。三是在推进融合转型中孕育发展优势,打造全市最大的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出台全市首个“生产性服务业12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位列全市第二。
新京报:亦庄在新产业培育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围绕新产业发展,亦庄开展了哪些工作?
孔磊:这就说到第二个关键词“新模式”,北京亦庄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系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我们打造高水平、专业化、产业化组织体系,强化科技和产业职能。同时,深化行政审批监管改革,“无证园区”等5项改革案例全国推广,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此外,亦庄优化政务服务模式,建设全国首个“四智”政务服务大厅,发布全国首个政务大模型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上新政策兑现“个人申报”和“政策日历”,兑现周期缩短23%;全市首创企业版接诉即办模式,入选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城市治理典型案例。
亦庄优化产业要素配置,加快调整升级现有产业政策体系,强化产业空间保障,放大产业基金乘数效应,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新京报:亦庄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资源,你刚才谈到的三个关键词中的“新动能”,是指什么?
孔磊: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北京亦庄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创新范式优化,推动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工具应用,积极布局概念验证、专业孵化、小试中试等技术服务平台,提升经开区创新策源能力。同时,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主动对接“三城”,推动外资在内的多类型研发中心、新型研发组织、企业技术开放中心等主体融通发展。亦庄探索应用场景开放,注重挖掘场景首发带动效应,组织实施一批跨领域、综合性标杆和亮点项目,打造全域场景城市。
新京报: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好的创新生态,亦庄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孔磊:作为高精尖产业聚集地,北京亦庄汇聚了大量的科技前沿产业和企业,很多企业处于产业化早期阶段,政策和规划的引导、扶持作用尤为重要。北京亦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三城一区”协同联动实现新发展,全年实现成果落地转化超170项,国家实验室、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超65项。加大创新企业培育力度,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全市第二,累计落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13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57家。
市人大代表、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以更大力度推动六大未来产业占先发展
新京报:2025年,北京亦庄在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上有哪些安排?
孔磊:2025年北京亦庄将在经济、产业、创新、开放、协同、生态、城市治理等多个方面发力,推动新产业有序发展、优化提升新模式、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产业方面,将全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引领高地,使其产值跃升千亿产业集群,增速稳居全国前列;全速建设国家信创产业基地,形成高质量发展体系;全面开启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0阶段建设;全维度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
同时,以更高标准提升主导产业发展能级,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高地、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等。北京亦庄将以更大力度推动未来空间、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材料六大未来产业占先发展。
新模式方面,开展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出台产业项目扶持政策管理办法,探索智慧化预审服务等改革措施。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探索“智审无休”审批新模式,形成全区域、全领域、全对象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优化“人才十条”2.0政策,完善人才评价认定机制。
新动能方面,亦庄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亦庄还将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研究制定“科创二十条”2.0版,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亦庄综保区按期完成验收、封关运营,打造全国综保区数智创新标杆。
2025年,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将亦庄新城建设成为一座产城更加融合、人才更加汇聚、功能更加完备、活力更加迸发的新质生产力典范区、高端产业综合新城。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