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几年前,某农业公司在上里镇郑湾村承包了120亩土地用于发展特色农业。然而,120亩土地上却长出了一茬又一茬荒草。

几年后,村集体根据相关规定,收回土地使用权,转租给刚刚毕业的“00后”严淑。在村民的期望中,120亩荒地迎来新生——土地被合理规划利用起来,一部分区域种上了猕猴桃、柑橘、黄桃、水蜜桃等果树,一部分区域种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鱼塘里养了鲈鱼和鲫鱼,路边的水沟被设计成循环鱼池,即使是寒冬时节,整个农场也生机盎然。


一年前的撂荒地 △


一年后的郑兴家家庭农场 △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严淑的农场,继续了解她的乡村振兴故事。

找到严淑的时候,她正在家庭农场的猕猴桃地里,她还是和一年前一样,扎个丸子头,穿着水桶鞋,手里拿着修枝剪,手起枝落,拇指粗的丫枝就被修剪完成。这块猕猴桃地里,严淑还套种着35亩小麦,小麦青青让人心生欢喜。

看着生机勃勃的小麦,她的思绪回到了4年前。

00后的乡村振兴梦

“等过两年毕业,我就不去城里找工作了,回来帮你弄家庭农场。”

2020年,20岁的严淑第一次向父亲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家里人是反对的。在家人的传统观念里,读书的最终目的,即走出农村,在大城市中扎根,从而谋求更为优渥的生活。

严淑却不这么想。

随着自己的长大,父亲年岁渐高,操心家里的农事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但家门前那片充满生命力的土地,孕育出了五谷丰登,化作沉甸甸的学费,才铺就她通往知识殿堂的道路,所以土地不能荒废。




利用寒暑假回家帮着家里干农活 △

“我看新闻里说,国家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稳步推进,现在农村变化日新月异,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有意义有前景,我想抓住。”回忆当时的想法,严淑略带自豪。

生于农村,再回归农村,她认为,这是正确的决定。

那时的郑湾村,虽然自然风光秀丽,但村民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尚缺乏系统化种植农作物的科学思维。

怀揣着回乡创业的宏伟蓝图,严淑开始了周密的筹划与准备。

种什么?怎么种?庄稼管护有什么诀窍?农产品销往哪里……这些都是严淑每天想的问题。

那两年,在学校除了上课,她基本泡在图书馆里恶补农业知识,潜心在网上学习家庭农场的管理办法。

假期,除了从父亲那儿取经外,严淑还实地走访当地农户,了解土壤、气候等信息,同时向来郑湾村进行技术指导的农业专家虚心请教。渐渐地,父亲态度也开始软化,逐渐支持她的想法。

“有机蔬果的种植知识、家庭农场的管理办法、种养循环的大致框架,都已经深深镌刻在我的脑中,就等着实干一场了”。严淑说。

这一年,严淑22岁,提上装满衣服和梦想的行李箱,她回到了郑湾村。

一块撂荒地的“华丽蜕变”

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雨城区因地制宜,先后出台了诸多创业就业、培训服务等政策,深入实施“归雁计划”,积极回引优秀农民工,大量返乡创业者选择了主动融入其中,成为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奋进者,严淑正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员。

2023年初,在父亲的支持下,通过上里镇人民政府和郑湾村村委会的帮助,严淑承包了郑湾村原“雅安市佳美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荒废的120余亩土地。


收拾规划土地 △

“地里种蔬菜和特色水果,鱼塘可以养殖垂钓一体化,路边的水沟也可以养点观赏鱼。”严淑规划道,她决定让这块撂荒地上演一出华丽的蜕变。

“当时空有一腔热血,把种地想得太简单。”严淑说,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会面临重重挑战与困难,“资金短缺、技术瓶颈、市场对接不畅,这些都是我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遇到过的。”

但严淑有着“00”后的冲劲儿和韧劲儿,她没有放弃,在实践中不断试错、不断提升。

村民郑显辉对那段时间印象很深刻,每天早上8点去地里就看见严淑已经在那里忙活了,下午6点准备回家吃饭的时候还能看到她在地里。


在地里除草、研究种养循环模式 △

后来才知道,她是在研究科学灌溉方法,通过沼渣入袋,多次发酵,沼液入管的方式灌溉猕猴桃地,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种养循环。

同时她还研究了如何通过废瓜果蔬菜发酵获得酵素肥、沼渣和干猪粪加生物发酵菌培养动物有机肥、油枯发酵成水溶肥,从而有效抑制病虫害,提高蔬菜水果品质。

除此之外,严淑还积极探索多种套种模式,着力发展立体农业,在猕猴桃地套蔬菜和小麦、桃树套种茶叶和小麦、路边种植树番茄,再以科学的方法促进作物健康成长。

就这样,她的种植越来越顺利,猕猴桃、黄桃、茄子、辣椒、西红柿……都陆续迎来了丰收。



瓜果蔬菜陆续迎来丰收 △

“后面日子就要轻松点了。”她说,在地里摸爬滚打这么久,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这些作物的种植方法,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农业专家的定期指导,更是让她如虎添翼。

两年来,严淑农场的产量稳步上升,农产品总收入达120余万元。

村民们纷纷开始向严淑请教种养循环的方法;如何运用现代化技术管理瓜果蔬菜。

回乡的第2年,她已经常被称为“小严老师”,并获评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


获评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 △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严淑深知,要让农场持续繁荣,并真正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仅凭单一的种植业务远远不够。于是,她紧密围绕《雨城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等纲领性文件,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研学活动和农耕体验课程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到劳作的乐趣,学习农耕文化,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尊重与爱护之心。”严淑向父亲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

她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课程,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每个环节都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生命的成长与奇妙。

随着研学活动和农耕体验课程的不断推广,严淑的家庭农场逐渐名声在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前来参与。





研学活动开展 △

这不仅为农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两年来,她为周边30余名乡亲提供了就业岗位,就近务工收入总计80余万,真正让村民们享受到了家门口挣到钱的喜悦。

这一切,都让严淑觉得,返乡创业是正确的选择。

然而,事情也不是一帆风顺。

网购持续抢占市场份额,线下销售渠道日益受限,农产品销量遭遇瓶颈,开拓线上市场已迫在眉睫。但严淑缺乏电商平台运营和直播的实战经验,一时之间感到无从下手。

恰逢此时,中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电商主播人才学习观摩活动在雨城举行,为她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得以通过全面且系统地学习,大幅度提升自己在电商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学成归来,严淑便马不停蹄地投身到开设网店的前期筹备工作中。“待到明年猕猴桃成熟之际,就能借助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进一步扩大农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她说。

现在猕猴桃已进入冬季休眠期,严淑正在进行细致的枝蔓修剪工作,地里套种的小麦也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她坚信,明年又会是丰收年。

乡村振兴还在继续

在雨城区上里镇郑湾村这片土地上,严淑用她的青春与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她以“00后”的果敢与坚毅,毅然投身乡村建设,让曾经无人问津的“撂荒地”蜕变成了生机勃勃的“致富田”。



生机勃勃的“致富田” △

严淑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历程,更是雨城无数返乡创业者的缩影。

将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红豆杉人工繁育成功,并流转土地带动当地群众一起进行红豆杉种苗繁育的周正全;钻研无土气雾栽培、打造野菜种植基地,栽培种植特色野菜,发展现代农业的邓锦;深耕蜜蜂养殖领域,自创蜜蜂繁殖办法和无害诱导治理棉虫技术,免费向蜂农传授技术的周承伟……

他们都带着梦想与憧憬,回到乡村,用智慧和勤劳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他们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乡村发展的道路。

新时代的“新农人”,在斑斓田野上大有作为。

如今,雨城区的乡村振兴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展开。2024年,全区建立“雨城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人才库”纳入全区产业发展人才62人,开展“头雁计划”“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先锋”等骨干人才素质提升工程100余户次,组织17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村一线从事帮扶乡村振兴服务……一幅幅美丽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雨城徐徐展开。



▌记者:毛晏 胡月

▌编辑:毛晏

▌审核:徐召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有关雨城的信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