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潍坊市寒亭区惠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面粉加工车间天天满负荷运转,一天可加工5000-6000斤面粉,因用的小麦为优质强筋麦,且面粉中无任何添加剂,“一空桥”牌强筋粉成了十里八村的抢手货。
潍坊寒亭惠民合作社。
“我们自己种的济麦44小麦,自己磨的面粉,品质佳,吃着放心,本来主要是为了给村民发福利,现在好多周围村庄、镇街的居民来买,所以加大产能多磨一些。”合作社理事长、寒亭区高里街道一空桥村党支部书记张萍介绍。
合作社理事长张萍向记者介绍合作社的面粉加工设备。
回村任支书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时间回到2014年,在外经商多年的张萍,回村当选一空桥村支书。当时的一空桥村是出名的软弱涣散村,一无资金,二无村办企业,三无机动地,全村年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村民收入较低,村容村貌在全高里街道的排名比较落后。
张萍走马上任后,在高里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带领乡亲们修路、整田、改善村容村貌。2016年,他注册成立惠民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当时他萌生一个念头:立足该村粮食生产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生产由分散、粗放式向集约、精细化转变,发展现代农业,是强村富民的一条可行之路。
2018年,他主动把个人注册的合作社交给村党支部,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过村两委研究,把村里部分办公室折合1%的股份入股合作社,作为合作社的办公场所,同时吸纳村民加入。
“我们这些常年种地的人种地都赚不到钱,他一个干沙石生意,从没种过地的人能带领我们种地致富?”合作社社员张冰对记者说,和他一样,当时大部分村民对土地流转、现金入股合作社还是心存顾虑的。
一亩地流转费1000元,种一年的粮食能赚够土地流转费吗?
“赚钱了大家伙分红,赔钱了都算我头上!”张萍的话掷地有声,给大家伙鼓劲。
同时,他带头掏出现金入股,并担任理事长。这给大家吃了定心丸。101位村民加入合作社,共出资146万元,村民变成了股东。就这样,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协作,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全村1800亩土地的流转。
试种强筋麦
农科专家送来种地经
讲起为何种济麦44,张萍认为这是他们村与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的缘分。
2017年,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正在为承办国家黄淮北片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展示会在全省选择适合的种植基地。经过多次考察论证,2018年,全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展示会选址最终落户一空桥村,这里因此成为优质麦种植示范区。
“济麦44这个品种越冬抗寒性较好,分蘖率高,长得密,一亩地我们平均用种才约13斤。”张萍介绍说。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专家(右)与合作社社员张冰讨论麦苗生长情况。
从项目落地开始,作物所专家及寒亭区农技部门经常到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张萍和村干部们几乎每天都到示范基地查看小麦生长情况。
“我住在市区,每天早上5点起床,吃完饭就直奔地里,这一大片地开着车转下来至少40分钟,小麦生长期约240天,我天天都得亲自来看看才放心。”张萍说,长在地里的麦子时刻都在他心里装着,哪里缺水、缺肥、有病了,他们会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进行管理。
合作社办公室墙上张贴的合作社发展历程画册,介绍山东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帮助。
当年1800亩济麦44亩产达到1200多斤,因为是优质强筋麦,每斤比普通小麦高0.1元,全部被山东鲁研良种公司以订单方式收购。
村民入股合作社第一年就迎来了开门红:经营收入248万多元,社员人均现金分红1500元,上交村集体5万元。2019年5月,全国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现场展示会和滩坊市粮食绿色高质观摩会也在一空桥村召开,优质麦示范区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一空桥村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乡村一下子成为全国知名的济麦44优质麦示范种植区。
头雁带群雁
万亩粮田强村富民
有了大规模种植优质麦的成功经验,一空桥村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先后联合獐羔埠村、三甲刘村、前王村、后王村和大柳疃村5个村,土地流转面积先是增加到6565亩,到目前又增加到10500亩;社员分红先是增加到8000元/股,到2022年底增加到了21000元/股。2023年,合作社进行了股改,一空桥村集体占股10%、全体村民占股90%,自此,全村810户、2655口人都能享受到合作社带来的收益。自2020年至今,惠民合作社已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
张萍介绍6个村党支部联建聚力同发展情况。
为了延长小麦产业链条,张萍带头筹措资金360余万元,建设占地4000平方米的强筋麦粮仓和占地1200平方米的石磨面粉加工车间。目前,合作社固定资产增值到2500万元,购置农业机械价值共约660万元,实现“种植—仓储—生产”小麦全产业链一体化开发。
“合作社的所有农机,我几乎都会开。我一年大约有300天在农田里。”张萍说。
合作社的部分农机及今年收获存储的小麦。
今年,合作社小麦平均亩产1300-1400斤,玉米平均亩产1600余斤,虽然粮食价格较往年偏低,但由于成方连片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非常好,每亩地仍有约500元利润。
“农科院的专家给我们带来了好的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指明了种地方向,我们这几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对种地越来越有感情、有信心。”张萍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任治安 通讯员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