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有龙,已是众人皆知,恐龙嘛。潍坊诸城恐龙化石群被专家认定为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化石储量最丰富的恐龙化石群。
潍坊有象,却是鲜有人知,没错,就是大象,严格来说是局部长毛的猛犸象。为什么会这样?说起来,这是一个被尘封了许久的故事。
在这庞然大物面前,我们该想些什么
一
1979年春季的一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正在埋头工作的金昌柱突然接到单位通知——去山东潍坊挖掘古生物化石。
接到这一任务,金昌柱既兴奋又忐忑不安,因为当时的他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当他踏上前往潍坊的列车,就像踏上了探险的旅程,他不知道即将遇见何种远古巨兽。
是巨兽,这是肯定的,因为从潍坊传来的消息是——村民挖到一个疑似动物骨骼的化石,个头巨大。
能挖到这个不明物,是机缘巧合。当时昌潍地区遭遇春旱,为了救庄稼,潍县望留公社(今属潍坊市潍城区望留街道)武家村大队的村民开始深挖机井,往下挖了约3米,就碰到了这块巨石。
当金昌柱赶到挖掘现场时,被震撼得目瞪口呆。站立在如此巨大的古生物化石面前,作为人类,难免会顿生恍惚之感。金昌柱跟当地文化馆干部的意见一样,初步猜测这是一个大象化石。
当天,他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汇报情况。所里的老专家听闻后也很兴奋,随后耐心指导他如何挖掘,并叮嘱他要特别注意看能否挖到象牙。
随着周边的麦苗生机勃勃地拔节长高,渐渐地油菜花也摇曳多姿地陆续开放,挖掘现场不断传出好消息:象牙挖出来了,下颌骨挖出来了,胸椎、肋骨、肩胛骨、肱骨、髋骨、股骨也挖出来了……
1个多月的时间,一个不知埋藏了多少年的庞然大物终于重见阳光,来到现代人类面前。
“这具大象化石的保存完整度在国内首屈一指,前所未见!”金昌柱感慨道。
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头来自远古的大象,抖抖身子,顿时尘土飞扬,跺跺脚掌,大地为之震动,象鼻仰天,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象鸣。也许,这昭示着人类对古生物的研究将更向前一步。
考古专家经过对出土象化石的骨骼研究发现,这具大象是猛犸象属晚期种类的雄性个体,年龄大约18岁,生存于距今约20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
“该象个体很大,比西北地区发现的大型黄河象和东北地区发现的松花江猛犸象还要大,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猛犸象之一,代表了猛犸象属的一个新种类。”金昌柱说。
这头大象到底有多“巨型”?看看这组数据——仅门齿的长度就达到3.70米,肋骨长1.27米,从头骨的背面看,最大横径达到1.09米。
1983年,金昌柱的研究报告《山东潍县原齿象属一新种》发表。巨象被正式命名为“潍坊象”。
潍坊象挖掘现场复原场景
二
潍坊象化石被运到北京研究1年后,重归故里,收藏于潍坊市博物馆。
由于受技术、资金等条件所限,潍坊象的修复还原工作一直无法开展。于是,敬业的博物馆人将潍坊象化石精心保存,等待一个让它重新面世的机会。
2024年年初,万事俱备,潍坊象化石的复原工作被提上日程。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2024年年底,“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在潍坊市博物馆开展。
终于,潍坊象迈着缓慢而优雅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了。
曾经,语文课本上写着,黄河象是世界上最大的象类化石,但潍坊象的发现颠覆了它的“最大”称号。黄河象骨架高4米,而潍坊象骨架高约5米。
站在这硕大无朋的潍坊象面前,我们肯定要问,它为什么会出现在潍坊?是偶然?还是必然?
事实上,潍坊象并非孤零零的一头象,而是一群象。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除了这具相对完整的大象化石外,潍坊地区陆续有其他大象化石出土,此外还有潍坊人慕名捐赠的大象化石。经考古专家研究,这些都属于潍坊象。
根据金昌柱论文中的《潍坊地区潍坊象化石分布图》来看,潍坊象化石在武家村、小崖头、鲁家口、东上圩(虞)河、潍县(今寒亭区)、小沼于家等都有发现。
从目前出土的象化石位置来看,其主要分布在白浪河古道沿岸,虞河、潍河沿岸亦有分布。此外,据最新考古发现,在泰沂山脉南侧的沂水河流也有同时期象群存在。
由此看来,浩浩荡荡的象群在潍坊乃至齐鲁大地上,曾经优哉游哉地生长、繁衍,并非偶然。
考古研究证实了这一点。通过对生物化石及土壤中孢粉研究分析得知,中更新世的潍坊地区森林密布、草原辽阔、河流和湖泊纵横交错,凉爽的森林草原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潍坊象族群。
但是,后来潍坊象还是灭绝了。
潍坊象为何灭绝?
参与潍坊象化石修复与展览的自然中心负责人关键说:“也许是因为气候变化,降水量减少,草原植被减少,巨型潍坊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来不及适应新的环境,遗传多样性降低,最终灭绝。”
关键(左)在讲述大象的演化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人类的破坏。史前古人类为了生存,开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对付大象,发明了各种武器猎杀大象,而大象的生长速度很慢,从妊娠到幼崽能够独立生活需要数年时间,一旦它们生殖与死亡的平衡遭到破坏,其数量就不可避免地迅速减少,直至灭亡。
这不是不可能的,因为考古专家在对潍坊象研究时发现,其中一块骨头上有疑似人工打磨的痕迹。
与潍坊象同时代,属于人类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是石器制造技术不断进步的时期,人类开始使用骨头、象牙等材料制作工具,如骨针、骨箭等。
虽然至今在潍坊地区没有关于古人类的考古发现,但是,在离潍坊不远的沂水跋山遗址却有确切的古人类活动证据,其中距今约9.9万年的象牙铲形器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磨制骨器。
“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潍坊象曾与古人类同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关键说。
当我们面对来自10多万年前的“老相识”,心中应是五味杂陈,会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有更深的认识。
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只有共同努力,做好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守护者,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宜居的地球家园。
潍坊象头骨化石
三
人们如此喜爱潍坊象,甚至想把它带回家。
于是,潍坊市博物馆全力打造了“这象有礼了”文创品牌,以“潍坊象”为核心,融合潍坊本地独特文化符号,创造出“潍坊象祥祥”IP形象。
“潍坊象已经成为潍坊地区的文化象征,代表着潍坊这座城市的厚重历史和独特文化,也象征着潍坊人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关键说,潍坊象的特点很明显,代表稳重、自信、亲善和勇往直前的形象。这跟潍坊城市精神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不谋而合。
潍坊象出自潍坊,但又不仅仅属于潍坊。
我们如此喜爱大象这种动物,以至于我们毫不吝惜地把如此多的美好词汇放到它身上——力量、智慧、吉祥、繁荣、财富、安稳、长寿……
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力大无穷,却性情温和;憨态可掬,又诚实忠厚;能负重远行,被人们称为“兽中之德者”。
关于潍坊象的研学,小朋友会收获很多
在大象的社会中,家庭是核心。它们以紧密的家庭联系、深厚的母子关系、跨代传承的智慧以及情感的交流方式,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感动的家庭观念。
大象从不主动攻击其他动物,但是当它自己或者族群成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它会不顾一切地反击。简单一句话,就是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您看,潍坊象,像什么?像潍坊人,像山东人,更像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