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养生
你会相信几分?
莫让网络养生谣言“惑众”
近期,网络平台出现许多“养生大师”“养生达人”,借助短视频平台,开展“直播诊断”“免费问诊”“线上解疑答惑”。大肆宣传“晒背保证不生病”“早起一杯红糖绿茶能够引火归原”“榨苦瓜汁直接饮用能够降血糖”等“养生理论”,引得不知情的人士争相模仿。一时间“养生口号”“养身产品”“养身理念”在全网持续泛滥。
作为普通大众来说,网络谣言如同一张大网一般肆意传播,在网络空间形成“鱼龙混杂”的局面,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提高警惕,认真甄别网上的真假消息。
首先,我们必须要看清信息的来源在哪里。科学可靠的养生知识往往来自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中国政府网等权威部门的官网首页、网站、客户端。而一些来历不明的网站、小程序、广告等所谓“消息”出处务必要提高警惕,按照以往经验来说,此类往往是谣言的“助推器”“发酵池”。
其次,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科学性是否准确。养生的理论和建议大多是根据人体生理构造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而确定,不可能是悖逆人体的基本常识和医学基本原理。比如“按摩人体的穴位能够治愈癌症”、用“甩脂机”甩甩就减脂、“吃感冒药可以预防感冒”等谣言,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思维去判断存在的准确性。
再者,我们要辨别信息是否有研究开发、科学文献的支持。真正的养生知识理论等是通过权威机构的科学研究、评估药物的活性、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等特性的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等各类作为支撑。而不是肆意夸张的包装宣传,百分百夸大某个药性作用,因此要时刻理性辨别真伪。
此外,我们要保持自我理性的认知,多方核实信息真实性。在短视频“刷屏”的时代,网络空间信息良莠不齐,要保持理性的头脑,多渠道核实网络信息,敢于不断探索直至发现万事万物本质。不盲目跟随、不彷徨纠结,正确看待他人的生活,认清网络和现实之间的差异,才能避免在比较中产生各种“焦虑”。
另外,我们必须减少碎片化信息在个人信息接触面的比例。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合理控制上网的时间和频率,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多关注积极向上、有考究的科普类信息或文章。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在现实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热爱和追求。控制网络时间,多回归真实、拥抱大自然,才能感知生活的美好。
最后,我们要学会自我消化和排解不良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造就健康的体魄和精神。学会自我认同、自我接纳,发现自己的长处、认清自己的不足。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才能从内心生出产生抵抗外来因素干扰的能力,从而内心强大、“百毒不侵”。
当然,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网络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行为,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和安全。
总之,我们要学会甄别和抵制生活中的“网络谣言”,不人云亦云,从网络空间找寻真正有用的养生知识,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蓝天之下,向阳而生,愿我们的生活和社会都更加美好。
来源:昌吉州党委网信办
编辑:许 姗
监审:罗 青
终审:吴 涛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发布网信政务信息
解读网信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