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体育文化的繁荣之地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城市的体育世界
聊聊那些与上海息息相关的体育闲话
寒冷不断升级
我国北方很多地方河道已经结冰
成了天然的滑冰场
身处南方的上海人对滑冰运动
或者更准确地说
“溜冰”运动
也一点都不陌生
第十九期,阿拉聊聊么冰的“溜冰”
“今朝阿拉去溜冰。”
上海人溜冰,去的是地上么冰的溜冰场,穿的也不是鞋底带冰刀的溜冰鞋,而是滑轮,北方叫“旱冰鞋”。1986年,国家体委把溜冰、旱冰和滚轴溜冰等统一定名“轮滑(Roller skating)”。
四轮双排轮滑鞋 上海体育博物馆藏
溜冰鞋是舶来品,雏形出现于1100年,猎人把骨头装皮靴掌上以助于冬季打猎。到1700年,想夏日能像冬天一样溜冰的苏格兰人,把线轴长条木装鞋上,发明了溜冰鞋。1863年,美国人詹姆士创造了4轮分前后两组的双排溜冰鞋,俗称“旱冰鞋”。到1980年,轮排一条直线的单排溜冰鞋问世。
单排轮滑
现称轮滑的溜冰,20世纪30年代传入上海。南京东路从西藏中路到浙江中路,短短380米就有4家溜冰场:新世界、大新公司(今市百一店)、新都(今食品一店)和四重天(今华侨商店)。据《上海体育志》记载:“1954年市府统计,全市共有溜冰场8片,拥有冰鞋2260双。”
永安跑冰场
上海男小囡喜爱溜冰,猫腰蹬腿,风驰电掣如“神行太保”,扎足“台型”。有穿一只鞋滑,也有穿双足。原基本穿双排四轮轮滑(quad roller skating)溜冰鞋,现多是单排直列轮滑(inline roller skating)。我在南市区团干部夏令营试过双排四轮,站稳不易,开步艰难。
弄堂里溜冰“扎台型” 张新国绘
小时候,当弄堂里传来金属轮子擦地声,瞬间就有少年眼前飘过。要过瘾还是要到溜冰场,就说江宁路的新仙林溜冰场(后为静安区体育俱乐部),每天卖票少时五六百张,多的时候二三千张;1956年又开室外溜冰场。西郊(今上海动物园)、和平、中山公园和康健园,甚至有条件的工厂、学校也建起了溜冰场。名气响要算黄陂北路的市体育宫,地段好场子大,为市轮滑队训练基地。它有2个溜冰场,小的1200平方米,大的椭圆形露天溜冰场有5300平方米,1500人可同时滑来滑去,并有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200米滑道。这里不仅举办了全国首届速度轮滑邀请赛和全国轮滑锦标赛,美、意、加、日等国轮滑明星在此训练和表演。
上海体育宫溜冰场
20世纪70年代,溜冰场陆续关门,溜冰只能在弄堂里,胆大的偷摸着滑上马路。直到1979年后,全市34片溜冰场恢复开放。
1982年,国家体委、公安部向全国转发《上海市溜冰场管理办法》,溜冰场健康发展。据统计,1990年年底,全市有86片轮滑场,每年入场人次超百万。三区未并前的老黄浦区,轮滑走在前头。早在1989年第三届亚洲轮滑锦标赛,朱玮、朱烨在花样轮滑赛各获2金,并为中国队夺团体冠军;1991年第四届亚洲轮滑锦标赛,朱玮夺男子花样3金,朱烨夺自由滑金牌;1992年全国轮滑锦标赛,朱玮、朱烨各得3枚金牌。区轮滑运动队被国家体委授予“轮滑贡献奖”。
2023年,上海选手张颢(左)、朱思怡夺得杭州亚运会场地轮滑项目混合自由式轮滑男女双人花式绕桩项目冠军
2024年,中国已有1亿多青少年参与轮滑运动。而在6年前的上海,它就已成为最普及的青少年运动之一。时任市轮滑协会秘书长顾卫峰说:“轮滑运动的青少年覆盖率超过9成,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双轮滑鞋。”轮滑热在“轮冰雪一体化”大背景下,不仅有“轮转冰”捷足先登的轮滑球,同步提升了上海人对冰雪运动的关注和支持度。在么冰的场地上,滑出一副最新最美的图画。
文:袁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