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名为“吉林名胜”的明信片,共有16张,18幅风光照片。风光照片以日文、英文双语标注景物名称,背面有信鸽商标,并用英文标注了“TAISHO”品牌。“TAISHO”这个单词为日语“大正”的英文写法。大正为日本的纪年,时代跨度为1912年—1926年,在明信片上,“TAISHO”与纪年无关,只是日本和歌山县的一家明信片印刷商的品牌,猜测其可能创设于日本的大正时代。综合审视后,初步确定这组风光照片应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情形,距今大致已有九十年左右的历史。
我把北山西峰上俯视北山东峰列为第一。画面中自山下向上,可见卧云轩、泛雪堂、关帝庙、药王庙、怡绿山庄等历史建筑,这些建筑有的至今尚在,有的则归为历史。因画面中还未出现如今穿越揽辔桥的山道,推测其拍摄时间应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揽辔桥修建时间为1932年—1935年,山道开凿于1936年之后),可能是这组照片中拍摄时间较早的一张。
八角楼是吉林市历史上最壮美的建筑物之一,其竣工于1923年,为满铁医院诊疗楼。满铁医院原本是日本医生石桥三郎创办于二道码头街(今和龙街)的东洋医院,后由满铁会社收购,并在当时商埠大马路路东重建了新的诊疗场所。这座建筑中西结合,细节考究,质量精良。解放后该建筑曾为铁路医院、铁路检察院、铁路法院等单位使用。据说该建筑曾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可惜1999年从名录中被剔除并遭到彻底拆毁。
石头楼为1929年所建吉林省立高等学府——吉林大学的校舍,设计师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画面中为三座石头楼中的主楼,一眼望去,花岗岩楼身硬朗宏伟,庄重之感自然生发。该建筑现仍在正常使用,为东北电力大学的校舍之一。
吉林铁路局办公楼始建于1934年,1935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此建筑保存完好,现为吉林车务段办公场所,目前正在筹建的吉林铁路博物馆就设在该建筑内。
这张是站在北山上俯瞰吉林城、松花江及远山的画面。当年的吉林城规模不大,尽管还没拥有“大江弯弓”的态势,但“山明水秀”已是这座城市的风光标签。登高望远时,但见“万屋鳞鳞,江山烟树,一览无余”,其壮阔之美足以令人心舒气爽。
图中标注的这段大马路街景一直被认为是新开门外的街道风光。吉林大马路是联络老城与火车站的要冲,因穿越东关商埠区,又被叫作商埠大马路。所谓商埠,即当时允许外国人在华经商做贾的开发区,因而街道两边可见许多日本商铺。大马路自北向南有东、中、西之分,新开门至日本领事馆一段俗称为西大马路,今为北京路东段。
照片中标注为黄旗屯站,即现在的吉林西站,该站舍在2024年已被辟为博物馆。
吉林站的老站房。许多证据表明,这座二层站房修建于1928年,是吉林火车站历史上五个版本中的第二版。这座站房有个很耐人寻味的特殊细节:位于二楼顶端的民国国有铁路路徽——飞轮浮雕,在伪满时期并未被拆除,而是作为装饰物一直使用到了解放后。
1935年,由日本领事馆向东莱门方向修建了一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新式马路,名为南大马路,俗称南马路。在当年,日伪当局将这条道路定义为吉林城的商务中心。街道两边兴建了许多新式洋楼,也入驻了许多大公司。在画面中可以看到路西的“松花江新闻社”、公会堂,松江旅社楼上树立着“麒麟啤酒”的广告;路西侧则是电业株式会社的船型楼。很遗憾,几年前公会堂被拆除后,南马路早期街景现已荡然无存。
此画面中左上方为北山西峰上的旷亭,解放后翻建为旷观亭,新世纪则又被翻建为平安钟楼。右下方为今市政府二号楼,该建筑保存完好,2024年已被改建为吉林建制博物馆。
此建筑为1927年—1929年吉林城兴建自来水工程时,在北山修建的蓄水池。该建筑物目前虽被废弃,但尚存于灌木杂草之中。
画面中的左下角为吉林城最著名的商业街——河南街,此街几经变迁,目前在新兴园等商号带领下,已有了新的发展。画面右上角为滑雪场的情形,日伪时期,吉林城周边有多处滑雪场,经其他老照片比对,此处应为北山滑雪场的情形。目前北山上建有现代化的四季越野滑雪场一座,仍可向滑雪爱好者提供滑雪场地服务。
一般认为,此画面拍摄于炮手口子渡口附近。画面中乘船的游客正在观赏江上“鱼鹰捕鱼”——在日伪时期,这一景象被称作“鹈饲”,是吉林城江上的重要观光内容。
画面中为日本神社,此神社位于今儿童公园内。这座神社大概在四十年代有过一次扩建,画面中为扩建之前的情形。目前儿童公园内尚有部分残迹遗存。
吉林文庙修建于晚清,规模宏大,气势不凡。但是在画面中,文庙庭院内荒草凄凄,右下角处还能看到菜地,很难让人萌生庄严之感。
吉林市与松花江有着不解之缘,不仅吉林乌拉的本意为沿江城市,甚至船厂、水都、江城等别称也多与松花江有关。过去的江面上曾连樯接舰,各式船舶往来穿梭。2024年,游江再次成为旅游热点后,越来越多的船只开始在江上行驶,通达的地点也向临江门大桥上游、吉林大桥下游拓展。
以往回看老照片,借今时所见,常有时光穿越之感。而在文旅事业大发展的2024年过后,浏览这些老照片时,在穿越时光之外仿佛能呼吸到一种重获新生的气息——在深挖文旅资源的时下,每张老照片都会传递出特殊的文化能量,谁又敢断言这其中的某些正向文化力量,不会在未来的某个时机触动下,为吉林市的文旅事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呢?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贾大为先生(网名易林学馆)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