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中充斥的“你个老六”“栓Q”等网络“烂梗”,带货直播间里诸如“啵啵间”“咩咩毛”等暗语黑话,短视频中AI生成的错误百出的字幕……有没有发现,我们正在被不规范的汉语所包围。

联系近期的一些热点:抖音副总裁回应“用户将‘钱’读成‘米’”,称“所谓的敏感词”都是以讹传讹;《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将“制高点”写成“至高点”等常见错误赫然在列……文字虽小,却总能牵动舆论关注。

说出口的语言,都是刻在历史年轮上的痕迹。今天,“汉语被污染了”,是不是一种夸大其词的说法?我们有权利使用网言网语,但在此之前,能否先学会有话“好好说”?


两江新区云锦小学开展“汉字里的中秋”活动,带领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01

首先回答一个问题。随着网络普及,社交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新词汇特别是网络用语不断出现,技术的发展也为文字错谬的出现提供了更多条件,汉语的“纯洁性”会被“谋杀”吗?

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

在赞成者看来,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珍贵的文化载体,不容玷污。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汉语虽然一直在被污染,但也一直在被净化,不能简单地固守语言的“教条主义”。

观点或许各异,但我们不妨旗帜鲜明地表示:形式可以多元,乱象必须制止,否则被污染的将绝不只是语言本身。

肆意玩梗成了小学生的“社交货币”。明明是学生,却说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话。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如今很多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似乎也不再像之前一样纯粹。即使他们根本不知道很多网络语言的真正含义,也丝毫不影响他们将其当作谈资,甚至把这些“烂梗”写进作文里。

直播间里的“摩斯密码”层出不穷。羊毛要说成“咩咩毛”,长痘要说成“长包包”,关于人民币的表述就更多了,“米米”“馒头”“鸡腿”“达不溜”……有人调侃,不掌握点暗语,连“啵啵间”里“煮啵”在讲些什么都听不懂。令人汗颜的是,这些反智黑话仍在各个平台大行其道。

AI究竟是技术加持还是疯狂添乱。近两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波接一波的热潮,也随之带来了AI污染。AI创作的小说,产量巨大,但常常逻辑不通、辞藻空洞;AI生成的字幕,错误频出;还有不少老师吐槽,“大学生的作业里充满了AI味”。当语言变得廉价,谁来珍视它、保卫它?


重庆市南川中学校举办第二届兰亭书法节,学生在现场书写作品。通讯员 罗川 摄/视觉重庆

02

语言永远是动态发展的。客观地讲,要让今天的人理解汉字的美感,有一定的门槛,离不开文化氛围的滋养与浸润。

透过汉语乱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警惕。

文字失语,肤浅内容侵蚀年轻一代。对于身处“同龄认同期”的“5G儿童”来说,博大精深的汉字似乎很难与智能手机、电子游戏相抗衡。课文中李白的诗意,不如游戏《王者荣耀》中的刺客“李白”更能让他们获得表达上的快感。

尽管时代趋势如此,但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如果每次想表达什么,只想得到“大无语”“破防了”,这本身就是一种退步。语言表达没有逻辑,内容空洞而不自知……身处海量信息中,却被裹挟进“文字失语”的真空里,似乎不玩梗,连话也不会说了。

规避审核,不断拉低语言下限。很多网络暗语在诞生之初,就是为了规避审核。平台制定相应的规则,也是为了更好地把控风险。尴尬的现实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尤其是在直播带货中,为了避免触及平台红线,大量主播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使用黑话。

让受众感到厌恶的是,明明能好好说的话,非要在模糊的尺度中不断“变种”,衍生出更多的黑话;明明该管的一些黑话,却又被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过。总有人去“刷新下限”,然而试错成本太低,导致整个生态的持续崩坏。

滥用技术,制造海量垃圾信息。从新闻资讯、社交媒体,到文学创作、学术研究,AI的肆意介入,让汉语不断呈现出一副空洞、失真,甚至荒谬的面孔。它们在污染汉语生态的同时,也对个体的认知判断、价值取向,乃至公众的信息获取、集体心理,造成了深远影响。


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选手正在进行脱口秀表演,呈现了一场语言与幽默的欢乐盛宴。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03

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用语偏好。

但就像诗人余光中所说:“语言诚然是活的,但应该活得健康,不应带病延年。至于河流的比喻,也不能忘了两岸,否则泛滥也会成灾。”

这条“河”怎么流?又流向哪儿?如何让它更好地滋养河流经过的地方?是今天的人不可回避,也必须作答的问题。

河流的生态可以多元,但“主流”一定要清澈、干净。

不能因为河流有自己的自净系统,就对流入其中的污染物视而不见,语言也是如此。各方应积极思考,如何在维护汉语纯洁性、规范性与保持语言活力、创新之间寻得平衡,让汉语在规范轨道上行稳致远,同时绽放出时代光芒。

从中央网信办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等突出问题,到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再到各商业平台不断细化的审核规则、日趋完善的技术赋能……维护汉语尊严的“大网”不断织密,我们也期待它能织得更密、更细。

对于在这条“河”两岸生活的人来讲,把握好“度”很重要。

青年人可不可以玩梗?成年人有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话语体系?答案都是肯定的。汉语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给予我们充分的发挥空间——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但把握好其中的“度”很关键。不要无底线地以低俗、粗俗、恶俗为乐,不应沉浸在快餐网梗、低劣语境中无法自拔——这也是汉语与时代“双向奔赴”的要义。学会与这条“河”和谐共生,而不被它淹没、反噬,是历史早就给出的答案。

维护汉语尊严,保持中文之美,我们有底气相信,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后,“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仍然拥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山川异域,日月同天”依旧可以成为人类共通的文化密码。

原标题:谁在污染汉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