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南站候车的旅客



旅客在机场办理值机手续

又是一年新春将至,我们的记者再次整装出发,用心感受幸福,用笔记录美好。即日起,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围绕见证新动能、巡礼新工程、山乡新画卷、致敬奋斗者、温暖进万家、情满春运路、文化中国年等方面,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把太原各领域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新成效,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1月14日早晨7时22分,在太原务工的陈欣,登上开往合肥的G3127次高铁,踏上归途。当天,2025年春运拉开序幕,在春节前的十余天里,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乘坐火车、汽车或飞机,奔赴团圆。记者赶赴机场、火车站,听旅客讲述春运的变化。

【一变】出行方式多元

今年春节怎么回家?从太原到成都,胡光华一家人选择了三种交通工具。

36岁的他,在后北屯街开饭店,生意挺红火,父母、妻子都过来帮忙,妹妹在一家新媒体公司上班。父母有晕机的毛病,只能坐火车,春运首日搭乘高铁离开,提前回家准备过年事宜。全程7个小时,下午就能到。

妹妹要等到腊月二十才能回,已提前买了机票。3折不到500元,与高铁差不多,但全程只要2个多小时。而胡光华打算干到腊月二十六,再关店回家。他和妻子开车走,这样能多拉点年货,还能把猫带上。1300多公里,他和妻子换着开,中途歇一晚,两天就到。他说:“全程高速且路况很好,饿了、累了随时在服务区休息,不会觉得太累。”

记者采访得知,相比前几年,如今高铁开到了“家门口”,飞机航线更丰富,高速公路也不断延伸。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让人们可以灵活选择出行方式。有人甚至在网约车平台,与老乡同叫一辆“顺风车”,有说有笑就回了家。

正是这个变化,让“扎堆儿”乘坐火车或飞机的场景变少了,“平稳”成了近两年春运的常态。

【二变】旅途餐更丰富

涤纶厂小区的居民赵新龙,今年25岁,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杭州的一家动漫公司。上周,奶奶生病住院,他赶来陪伴。春运首日,他返回单位。

“坐火车,路上好几个小时,不带点吃的?”和泽苑社区网格员佟泽林在院里碰到,见对方只随身带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特意提醒。赵新龙回应“车上啥也有”,便匆匆赶往太原南站。他乘坐的G3131次高铁,预计晚上8时抵达杭州。午餐、晚餐,都要在车上吃。“车上的餐食种类不少,菜、蛋、肉搭配得比较合理,有米饭,就跟家里的口味差不多,没必要拎一堆吃的。”去年,他坐火车,见邻座乘客用“12306”App点了外卖,输入座位号、选好食品、下单支付。中途停站时,列车员把外卖送到了座位上,热乎乎的。他感慨:“除了去餐车或吃盒饭外,竟然还能叫外卖,根本不用为路上吃啥发愁。”

春运来临,山西航产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订餐量也明显上升,其中大多数要送到各航空公司的出港航班上。由于工作关系,市民胡先生经常坐飞机去各地出差。他说,餐厅常见的饭菜,在万米高空上,同样有机会吃到。从太原出港的航班,还提供刀削面、太谷饼、莜面栲栳栳等山西美食。

很多旅客有同感:从过去的泡面、火腿肠,到现在充满“锅气”的佳肴,“春运味道”发生了很大变化,舌尖上的满足感,让归家路更加舒心。

【三变】候车登机从容

春运首日,记者在太原南站的候车厅、太原机场的候机楼内看到,等待出发的乘客不少,但人们的表情轻松,步履从容。

太原南站二楼,不仅有售卖羊汤、灌肠、鸭脖、刀削面等小店,还有能买到山西特色伴手礼的文创店。一些旅客悠闲地购买美食或挑选礼品。若不是背着包或拖着行李箱,都看不出还要“赶火车”。

刘钊华坐在候车厅,等着D316次动车检票,要回老家呼和浩特。他说:“我经常往来两地,以前单程要5个多小时,现在3个多小时就到。速度变快,车次也多,心里一点不着急。”

太原机场候车厅,市民周娜和母亲,要搭乘航班MU2163去昆明探亲。办妥值机手续,她们走进山西博物院机场体验店,给亲友挑选山西文创产品。母亲说:“以前出门,就怕赶不上趟,现在‘掐着点’来就行。”

【四变】旅途时间缩短

滨体社区网格员任雪纯,在恒大滨河左岸小区入户时,见过居民李雪华的一本收集册,里面全是儿子外出求学、工作时买的火车票。从中,可以看到购票的变化。

儿子于洋,2015年考入吉林体育学院,2019年研究生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2022年因人才引进留在了深圳。每一张车票,都代表了他回家的路和远方的梦。

2015年,她送儿子去大学报到,要坐21个小时的火车。她提前去代售点排队,好不容易买到两张卧铺票。

2019年,于洋独自一人前往北京上学,离家近了,手机就能买票,还能选铺位。他记得,2021年起,进站更便捷,不用取票,刷身份证就能乘车。

2022年,他去了深圳。当时,春节飞机票单程近2000元,他参加工作不久,依然选择坐火车。可选择的车次不少,能坐普快列车,价格便宜,硬卧只要463元,但路上需要两天时间。他习惯坐动车到郑州,再中转坐动车回家,时间缩短很多。

2024年,G680次高铁开通,太原、深圳两地行车时长由38个小时缩短至8个小时,当年国庆,他在购票平台顺利买到了高铁票,手机扫码进站乘车,实现了“在深圳吃早饭,回太原吃晚饭”。

【五变】随身行囊变轻

在太原南站,出行的人比平时多,可步履挺“轻快”,肩扛大包、手里再拎小包的场景鲜能见到。大多数人,只携带了一个拉杆箱。

候车大厅,42岁的刘观止坐在椅子上,随意刷着手机视频。他要乘坐G693次高铁回郑州,离检票还有一会儿。随身行李,只有脚边的一个背包。“我在太原建筑工地干活,以前回去,要往家拿很多年货。现在提前寄走,路上很轻松。”他笑着说:“其实家里啥也有,缺啥上网买就行。一家人团聚,比啥都高兴。”

记者注意到,从“大包小包”到“轻装上阵”,进站口的安检效率提升了不少。

春运途中的变化,远不止这些。每一个变化都有时代色彩的烙印,是交通发展的缩影。唯一不变的,是归家之心、团聚之情。记者 李涛 文/摄

来源:太原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