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位于福建中西部,全域属革命老区苏区。近年来,三明市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与传承之间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创新模式,致力于在保护中实现利用价值,在利用过程中强化保护意识与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夯实
三明市在文物保护利用的制度建设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出台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政府规章——《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并颁布了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为红色文化遗址与万寿岩遗址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与制度支撑。此外,拟订了《三明市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三明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六个一”工程实施方案》《三明市文物事业发展实施意见(2021—2025年)》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与指导性的文件,从文物事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文物保护利用的具体举措以及文旅融合的实践路径等多个维度给予明确而具体的引导,为三明革命老区在文物保护利用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制度根基,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
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彰显,项目推进成效显著
一是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果丰硕。三明市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高校展开深度合作,在万寿岩、将乐等地搭建起科研科普基地、教学实践科研基地、院士工作站以及生物考古实验室等高端学术平台。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建成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精心打造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寿岩文旅小镇,实现了考古遗址的保护、研究与文化旅游开发的有机融合,成为展示三明地区史前文化与现代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的亮丽名片。
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局部(高杰生 摄)
二是长征文化公园建设引领改革发展。精心编制完成《三明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规划》,为长征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框架。自2020年以来,三明市累计争取各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建设正按照既定的时间表与路线图稳步推进,一系列重要节点项目相继落地实施,逐渐形成了具有三明特色的长征文化公园建设格局,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是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亮点纷呈。三明市适时出台《三明市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意见》,并出版了《记得住乡愁——三明98个古村落》图集,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翔实的资料参考。在实践层面,永安吉山村等国保、省保集中成片的传统村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成效显著,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通过科学修缮与合理开发,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不仅有效保护了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还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文物活化创新推进,融合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文物展示利用形式创新升级。泰宁县充分挖掘泰宁古城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与旅游潜力,以世德堂为核心载体,大力促进文化体验项目的开发利用。通过建设福建(泰宁)乡村非遗博览苑、非遗传习所、传统官宦家居生活展示馆、书画艺术创作展示基地以及集美术、茶文化和养生文化为一体的文创体验馆等多元文化空间,成功打造了世德堂文创产品孵化基地,培育出古城旅游新业态,有力推动了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凭借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泰宁县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其他地区的文物活化利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
二是文旅融合项目多点开花。三明市在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成绩斐然,成功创建17家红色旅游A级景区,拥有8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及2条全国抗战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精心推出21条“风展红旗·如画三明”清廉之旅主题线路。通过整合红色旅游景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革命纪念馆、伟人旧居、烈士陵园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构建起立体、多元、集群式的红色旅游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三明地区的红色文化魅力。同时,积极推进万寿岩文旅融合项目落地实施,使古老的万寿岩遗址在新时代背景下重获新生,进一步彰显了文物保护利用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核心驱动作用,成为吸引游客的文旅热点。
宁化凤凰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核心展示园(黄尉峰 摄)
三是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模式创新探索。三明市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民间团体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身文物保护事业,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探索与实践。例如,尤溪县自2017年起启动“老屋拯救”行动计划,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与积极性,对全县范围内的古建筑、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修缮保护,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新模式,有效缓解了文物保护资金短缺、人力不足等问题,为文物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拓展了文物保护的社会基础与资金来源渠道。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根基,而文物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与承载者,是城市发展的“根”与“脉”。因此,我们应深入挖掘地区文物资源的丰富内涵与潜在价值,持续推进文物的活化利用,不断丰富特色文物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让文物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推动地区文化旅游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共赢。
(图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