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序

顾浩




尧舜禹汉画像刻石(邱志荣摄)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筚路蓝缕,生生不息,实现了多元一体,连绵不断。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说:“这种不以血统界定民族,而是用文化认同来界定边界的思想让中华民族成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绵延五千年而不断的民族。”

中华文明具有宏大的包容、传承、创新的格局。中华文明史前的炎黄到尧舜禹时代,经历了从部落联盟到形成国家形态。尧舜禹可谓从禅让的部落首领到华夏古国的开国元勋,而虞舜是明德至圣的完美巨像。几千年来,无数人以尧舜为明君典范、人生楷模,常常用“尧天舜日”“尧风舜雨”“尧功舜德”等词汇赞美尧舜、效仿尧舜。一代伟人的诗句“六亿神州尽舜尧”既是对中华民族高尚品德的由衷赞美,也是对全国人民尧舜崇拜情感的确切表达。


尧日舜天

我的祖籍浙江绍兴上虞,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地方。她的文化史至少比尧舜禹的远古信息还要长。考古证实,上虞东临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遗址,西有8000年前的跨湖桥遗址和5000年前的良渚遗址,西南有约10000年的上山遗址。上虞地区还是人类原始瓷的发源地。特别是,上虞人的心里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关于舜的乡土故事,有虞舜故里、孝德渊源之称。这里有舜江、姚江、百官镇、大舜庙等许多纪念虞舜的地名,有韩美林根据鸟耘象耕故事创作的虞舜驾驭大象耕地的巨型群雕。在民间更有许多舜的传说,有说他生于斯,有说他迁于斯,有说他在此守孝道、办德政,充满了一种文化自信。


绍兴市上虞市百官街道舜帝岭

(戴秀丽摄)

传说中的尧、舜、禹,在历代典籍以及民间三官文化中,都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然而,明清“历代帝王庙”却把尧舜禹三人区别开来:尧、舜被尊为“三皇五帝”居于神位,大禹则被“降一等”,列于夏朝君王之首,这就意味着大禹更多地被看作人而非神。2019年,水利部公布了中国的12位“历史治水名人”,大禹名列其中且位居第一,这进一步淡化了其作为传说人物的性质。

我国第一张现代禹迹图——《绍兴禹迹图》问世后,编著团队又制订了《禹迹图编制导则》。其中,“禹迹”的英文定义为“大禹文化遗存”(culture remains about Yu),在编制原则中对应的是“反映大禹文化影响、文化遗迹分布分类情况”,即只关注文化意义上的大禹,而不纠结于其情节真实性问题。这样的编制原则巧妙地避开了争议难题,为文化探源开拓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文化遗存”的编制原则同样适用于对本书的理解。“尧舜遗迹”的核心含义也是“文化遗存”,涵盖了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播意义上的所有文化遗产。因此可以说:所谓“尧舜遗迹”,是指对应于历史文献中有关尧、舜传说的记载,留存至今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文化遗址、纪念建筑、石刻、壁画、可移动文物、独特自然地貌、传统祭祀礼仪、节庆活动以及相关地名等等。

尧舜的遗迹在全国广泛分布,其中在浙江的分布尤为生动且密集,尤其是舜的遗迹。可以说,浙江是虞舜文化的重要策源地和传承地之一。这体现了一种文化传承现象,彰显了越地人民重视文化、崇尚信仰、尊敬祖先的民风。


绍兴舜王庙会


舟山市岱山北峰大舜庙(邱志荣摄)

传说尧帝为陶唐氏,舜帝为姚姓有虞氏,与“尧、舜、陶、唐、姚、虞”相关的地名,是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非常古老的信息。比如:河北有唐县,山西有陶寺和尧都,河南有姚墟和虞城,浙江有舜江、上虞、余姚、姚江,江西有尧山,山东有定陶,湖南有舜陵,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尧市、舜井、妫汭、雷泽、历山、象田等相关地名或地物,数不胜数。而天官尧帝、地官舜帝、水官禹帝等三官(三元)文化建筑以及尧舜禹庙祠,则散布于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华夏子民或因身居尧舜故国而自豪,或因拥有尧舜遗迹而荣光,其中有的有文献记载支撑,有的有考古发现佐证,有的依靠可信口头传说流传,有的则成为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与此同时,系统性的附会之说也层出不穷、史不绝书,有的言之凿凿、实有所指,有的则坦言“此则后人因名思圣之义”(明·熊子臣语)。所有这些,都是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播的结果。

调查、梳理并核实尧舜遗迹信息,编制遗迹图,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创新性工作。《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是在《绍兴禹迹图》—《浙江禹迹图》—《中国禹迹图导读》既有成果基础上的顺延,推进到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编制方法上,该书一如既往,对各种学说和观点未作学术上的评论,而是广采博收,将现存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同时辑录了丰富的相关史料。

全书构思设计严谨。作为一部以资料为主的辞条型书籍,凡例完整,编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体例科学,文字流畅准确。

导读的《上编》对浙江尧舜遗迹的记录翔实具体,包括详细位置(含经纬度)、类型、名称、形态、文化信息等,信息完整全面。导读对各处遗迹作了必要的说明和深入的解读,使遗迹记录内容丰满、形象生动。解读所引用的史料、典籍、志书、碑刻等来源清晰,为今后或他人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了线索。遗迹记录,贵在求实,这些资料极具价值;而比较和研究则是下一步必然且必要的工作,具有更高的价值。


南宋绍兴府图中的尧舜遗址

(录自宋王十朋《会稽三赋》)


万历《绍兴府志》《历山舜庙旧图》

导读的《下编》辑录的相关史料,涵盖诗文、故事、论述、研究成果、新闻报道、考证等多个方面。时间、空间跨度之大,令人耳目一新。这对浙江尧舜遗迹是很好的映衬和补充;对这部导读而言,增加了层次,提升了厚度,可以开拓读者的眼界,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遗迹是客观存在的,但不等于史实,需要通过科学考古、测定来证实。实在的遗迹所提供的信息,不但本身具有历史、文化、学术的价值,而且对考古有启迪作用。

尧舜禹是中国史前文化的里程碑式人物,其中尧、舜相比大禹年代更为久远,因而“传说”色彩更浓。一般认为,“三皇”属于神话人物,“五帝”则属于传说人物。然而,先秦著作如《尚书·尧典》《尚书·舜典》,以及《孟子》《左传》《国语》等,都把传说人物虞舜和大禹一样当作真实的历史人物对待。在当今时代,浙江上山、小黄山、跨湖桥、河姆渡、良渚,以及陕西石峁,山西陶寺,甘肃南佐,山东城子崖,安徽凌家滩,湖北石家河、屈家岭,四川三星堆等史前考古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为尧舜文化的存在提供了大量佐证。不少学者早已开始探索性地解译尧舜禹时代的历史传说,近年来对于水耕火耨、象耕鸟耘等上古生产生活场景也有了新的解释。


嵊州小黄山遗址现场


河姆渡“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的蝶形器

相信本书将对史前文化的传承、普及及学术研究起到促进作用,对中华文明的探源产生积极作用。

期待古为今用,经世致用。

是为序。

作者简介:顾浩,系水利部办公厅原主任、中国水利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水利部江河水利志工作指导委员会原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编辑:程雪婷

审核:戴秀丽

总期:第826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