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地球看成一个人,他其实生活在极其偏远的地区,但就像人会被市中心所吸引一样,位于中心地带的城区,对地球也拥有很强的吸引力。

无奈“地球”没有更快的交通工具,要前往中心区的话,光靠步行至少需要258天的时间。

回到现实世界,时间背后的距离,正是地球与银河核心区域之间的距离。

核心地带究竟有什么对地球有这么强大的吸引力呢?地球完全被吞进去又要花多久?人类会不会遭遇危机?



“核心城区” 的吸引力

城市对人的吸引力,就好比是黑洞对其他天体的巨大吸引力。只要有黑洞的地方,以它为中心,就会形成环绕着其运行的天体现象,黑洞就是核心区。



因为超乎想象的质量,地球和火星这样的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这样的恒星在亘古不变的运行。

恒星的“恒”,说明人类在过去以为恒星是不动的。然而事实上,恒星对“核心城区”同样充满向往。



在恒星的牵引带领下,整个太阳系以及其他像太阳系这样的恒星系统,也在匀速向核心地区靠拢。

因此形象一点来看,每一个恒星系统,就好比是环绕在核心城区周边的一个个城镇。这些城镇,环绕簇拥着中间的核心城区,它们,有着共同的向心力。



如此一来,像地球这样一个个的乡村,构成了像太阳系这样一个个的城镇,像太阳系这样一个个的城镇,共同构成了像一座超大城市的银河系。

维持这座超大城市运转的核心秘密,或者说核心动力源,就是位于“核心城区”的黑洞。



地球之所以对核心区域充满“向往”,黑洞的作用很关键。只不过两者之间的距离太过于遥远。

假如说一个人,从偏远的山村步行去一座城市需要258天,那地球向核心区域的黑洞靠拢,哪怕已经达到了光速,也需要25800年才能真正抵达。



而实际上,不管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运转速度,还是太阳带领几大行星的运转速度,都远远没有达到光速。

也就是说,以地球现在的实际运行速度,25800光年的距离,或许整个宇宙毁灭了都还没有到达。



所以说,黑洞对天体有吸引力不假,但是天体能不能和黑洞最终“亲密接触”,还要看两者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接近不了核心区

1985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测算的地球到银河核心区域的距离是27700光年。如今,随着天文学界构建起了全新的银河系天体图,这段距离被缩减至25800光年。



而且随着测量时间的不断变化,这段距离还会持续缩减,所以理论上说,只要时间足够长,银河核心区域的黑洞,最终能将地球吞噬。

但就像上面所提到的那样,这种情况大概率又不会发生,又或者说这种情况以人类目前的文明长度根本看不到。



先来说一下为什么不会发生。核心区域虽然对地球有吸引力,但目前对地球产生直接吸引力的是太阳。

想象一下,如果太阳对地球失去了吸引力,我们生活的这颗行星,就要在银河内四处游荡了。



太阳对地球具有直接的约束力,同时也决定了地球未来的命运。这就好像乡村、乡镇和城市的关系一样。

城市对乡镇和乡村都有约束力,可乡村的直接管理者是乡镇而不是城市。换句话说,银河核心区域对地球的吸引,是靠太阳释放出来的。



理论上说,太阳要去哪里,地球就是跟屁虫。实际上太阳在绕着银河系的核心区域旋转,其他银河系内的恒星系统也在这样运行。

可能有人会觉得,那整个恒星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难道就不存在接近核心区域的情况吗?



确实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是别忘了恒星的寿命也是有限的。哪怕像太阳这样的寿命动辄上百亿年,可最终也会死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恒星一旦开启死亡模式,因为本身形态的剧烈变化,会对环绕在周边的行星产生致命影响,形象一点说就是把周围的行星都吃掉。



以目前太阳的质量和形态,再测算它的寿命,未来再过50亿年左右,不断膨胀的太阳,就把地球彻底毁灭了。

膨胀到极限的太阳,会在变成一颗红巨星后发生剧烈的爆炸,不管这个过程持续多久,地球都会在这巨变中化为尘埃。



换句话说,地球还没有看到核心区域究竟是什么模样,自己就要先死掉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地球等不到那一天。

同样等不到那一天的,还有我们人类自己。

如何让文明“长生不老”

《西游记》中,妖怪都想吃唐僧肉获取长生不老的能力。其实长生不老,用现在科学的眼光看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因为,妖怪包括神仙理解的长生不老,仅仅是与天地同寿。所谓的天地,不就是地球和太阳的寿命吗,试想太阳的寿命都有极限,所以到太阳死的那一刻,所谓的长生不老的神话也会飞灰烟灭。

回到现实世界,如果我们人类真想一睹银河核心区域的风采,那我们就必须活得足够长才行。



这里所说的寿命,并不是个体的寿命,而是指人类文明整体的延续时间。从树上的猿猴,到演变成能够在地面行走的直立人,才不过数万年的时间。

而人类真正诞生文明产生国家,也才不过几千年的时间,不要说去和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寿命相比,就是和地球本身的寿命相比,人类的这点时间也不值一提。



所以时间太短,而且遵照地球上的生命演化规律来看,不管是哪种生命形态,最后都可能会在各种自然灾害中灭绝。

人类文明要是跳不出这个周期率,同样会灭绝于未来的某一天。正因为如此,人类目前掌握了有限的太空探索技术,所以才想着如何向其它行星移民。



从理论上来看,人类如果下一步突破了在其他行星生存的限制,那么人类的文明首先就能在整个太阳系内四处散播。

再往后,如果人类突破了光速的限制,研制出了超光速的飞行器,那就能够离开太阳系,在银河系内的其他行星系统里生存。



只要突破了这两种限制,人类的文明就能长时间的延续下去。靠着接替和延续,哪怕生活的行星没有主动被吸引,人类也能一点点的接近银河核心区。

但这一切现在都还是幻想阶段,人类现在的技术既突破不了光速的限制,同时也难以突破生存系统的限制。



所以想要离开太阳系,短时间内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在地球上,每一次出现过的生物大灭绝,对目前的人类来说又充满了压迫感。

都不用等到太阳死亡,人类文明可能已经消失不见了。生命和宇宙相比,太过于短暂,限制了其了解到宇宙的本质。



这样一来,哪怕银河核心区域的黑洞,始终对地球拥有强大的吸引力,现在的我们也无法目睹中间核心区域的风采。

那么,按照目前银河系的这种形态,太阳系和地球处在乡下地区,生活在城区的天体,它们有没有受到核心区域黑洞的影响呢?



潮汐瓦解事件和临界点

我们想象中的黑洞,其引力很大,但事实上黑洞的引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天文学家曾举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太阳现在变成了黑洞,并不能将地球吞噬。

以太阳现在的质量,如果变化成同等质量的黑洞,几大行星只会继续围绕着黑洞旋转,并不会被黑洞直接吞噬掉。



这是因为,只有当行星和黑洞之间距离够近,黑洞才能开启吞噬模式。这个过程在天文学界被称之为潮汐瓦解事件。

而现在的太阳变成黑洞后,其他天体只有接近到太阳的表面附近,才会触发潮汐瓦解事件。



也就是说,哪怕是金星距离太阳很近的行星,同样不会被吞噬掉,因为两者之间还有一段安全距离。

而银河系中心区域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核心地带是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但是环绕在周边的那些恒星,和黑洞之间的距离都还没有达到临界点。



不过,靠近核心区域的恒星,也并非不会被吞噬,只是中间也存在一个过程。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段,核心区域或许没有发生吞噬事件,或许已经发生了吞噬事件,也有可能正在发生中。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由于我们的技术有限,我们看不到正在发生的事情。所以说,考虑那么遥远之外的情况,当真是杞人忧天。



当然,除了像银河系中心区域存在的超大质量黑洞外,宇宙空间也存在着质量较小的黑洞。毕竟恒星数以亿计,每时每刻都有死去的恒星,其中的一部分也都有可能演化成黑洞。

只不过有些黑洞远在银河系之外,和地球的距离更是遥遥无期。所以说,黑洞在宇宙内如何兴风作浪,对于现在的人类文明而言,几乎不存在威胁。



因为,我们所处的时间段是相对安全的,同时和已知黑洞也保持着相对安全的距离。

结语

某些恒星死亡后演化成黑洞,这种观点也并非100%确定。天文学界一直在研究黑洞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还是猜测。



目前主流的看法是,恒星在死亡后会演变成同等质量的黑洞,这些小质量的黑洞可能会存在相互合并,渐渐就会形成中等质量的黑洞。

而经过进一步的合并后,最终会形成超大质量黑洞。由于人类还没有真正看到过黑洞演变的过程,所以在天文学界关于其形成还存在其他解释。



科技发展的程度,也代表了人类文明延续的时长。在未来的某一天,如果人类在地球上能相对近距离的看到黑洞的话,那至少说明人类的科技文明已达到很高的程度了。



但是在这之前,现在的地球,还是在“乡下”地区徘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