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魏广宝 通讯员 王宪 薛怡/文图
“我真的是没想到被诈骗的钱还能被追回来!真的是太感谢南阳高新区法院了!”来自蒲山镇的王女士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1月13日上午,王女士将一面写有“司法为民 廉洁高效 心系百姓 和蔼可亲”的锦旗送到南阳高新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与南阳高新区法院审结了一起诈骗分子冒充“班主任”,在班级群以收取资料费、复印费之名实施诈骗犯罪的案件有关。
现在很多学校的班主任为了便于和学生家长沟通,建立了交流群,社交媒体成为老师、家长、学生的三方沟通平台,一些不法分子也借机动起了“歪念头”“假班主任”伺机而动,悄悄潜入班级群,在群内发布学费交费信息,让家长尽快交费。很多家长看到后都在群内直接转账给了“假班主任”。
经审理查明,被告人张某通过某班级学生小明(化名)提供的微信群二维码,进入到学校的家长群里。在入群后“火速”修改头像,将微信信息更换为和群内老师一样的信息,以书本费、学杂费等名义,要求家长向其提供的个人支付宝二维码转账收款,家长们纷纷转账。 据统计,一班级内共23名家长被骗,共计被骗4565.5元。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假班主任”,又是怎样混进班级群的呢?经调查,小明是在刷视频时认识一个“网友”,说只要证明自己是学生,就可以送免费的运动鞋,而证明方法就是把他拉入班级群内。就这样,被告人张某通过小明分享的班级群二维码入群后,迅速更改头像、昵称,伪装成该班的班主任,向家长收取所谓“资料费”,并将微信和支付宝收款码发到群内,学生家长疏于鉴别后便“随手”转账。
近年,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犯罪手段也愈发狡猾隐蔽,犯罪分子看准了学生家长对孩子老师普遍信任,一般不会太过防备,这也是他们频频得手的原因。家长们在收到“交费”“转账”等通知时,不要急于转账,适时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收款事宜的真实性,防止上当受骗。相关教师也应加强班级微信群管理,验证家长真实身份后才通过入群请求,避免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编审:钟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