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马雪平

2025德州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教育方面的内容给予了热切关注,其中研学成为了热点之一。


德州市人大代表、德州市实验小学校长于莉带来了《关于大力支持、创新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建议》。于莉表示,德州的城市基本建设越来越好,我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儿童友好城市、15分钟健康生活圈等美好生活环境已经得到很大提升。但现实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孩子在校时间长、家长陪伴孩子少、室内训练多户外活动少、学业关注多身体关注少、安全绷紧后冒险挑战少、生活关注多思想教育少、竞争机制多合作精神少等。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同时,电子产品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为此,她提出6点建议,其中一点便有关研学。“研学是建设高质量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载体。”于莉表示,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团委等有关部门在研学旅行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方面予以支持,把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资源盘活起来,把支持学校工作的家委会榜样树立起来。鼓励家委会积极参与,制定研学旅行管理办法、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和重大活动备案制度、课程指南和工作标准。鼓励家长深入挖掘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发高水平的研学旅行项目,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走向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和生态文教育场馆等。

德州市政协委员,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史成志带来了《加强大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提案。他表示,研学旅游是教育旅游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游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方式。

“学生们对于这个研学旅行,他们积极性很高,并且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对于这个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起着重要作用。”史成志表示,通过这个团队合作和共同体验,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都要重视孩子们的研学旅游工作,把研学旅游纳入学校的教学课程,选好研学基地、开发研学项目、规范收费行为、严格安全措施,让研学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当下,研学模式日益多元化,“教育+旅游”模式已成为常态,从传统的教室课堂延伸至户外大自然,从图书馆拓展到博物馆,这种转变让不少家长热衷于让孩子“边玩边学”,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12月25日,天衢新区太阳城小学的二十余组亲子家庭走出校园走进董子文化园,参加了德州市图书馆举办的“诗与远方 悦读悦美”行走的课堂户外研学活动。活动围绕董仲舒的历史文化主线,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场景化研学,包括文化研学、社会实践、现场体验等,使中国传统国学文化深入人心。

这是德州市图书馆的行走的课堂户外研学项目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图书馆共举办28场户外研学公益活动,涵盖红色教育、历史文脉、自然科普等多种内容,活动地点丰富多样,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亲子研学、文化体验、自然探索、科普教育等,吸引了大量读者及家长参与,直接参与人次达两千余人。


在董子文化街,读者们通过游览繁露广场、诵读儒家经典等活动,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在中国太阳谷、减河湿地公园等地,读者们探索自然生态,培养了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在减河科普宣教馆、锦绣川风景区等地,读者们通过科普课堂和实地观察,提高了生态保护意识。

“诗与远方 悦读悦美”行走的课堂户外研学活动作为德州市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未来将继续深化内涵、拓展领域、创新方法,打造更多优质户外课堂。

德州博物馆同样也是研学教育的重要阵地。11月2日下午,来自华宇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50名大学生走进德州市博物馆,沉浸于历史的长河中,赏精品文物,听文物故事,感悟过往,启迪未来。这是德州市博物馆自2024年3月起推出的“博物启智 学史力行”研学系列活动之一。

该活动以展厅参观讲解及社教课程为主,涵盖多个领域,每堂课都有独特的研学目标,并借助趣味游戏、互动问答等形式,结合博物馆资源,加深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知。

目前,研学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它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