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黄浦滨江世博园区,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李燕依托更为具象的观察点,她在去年提案基础上继续建言:“上海在探索赛事与城市文旅商深度融合方面还需向前一步。”
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免签国家的范围,市政协委员、CBRE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总裁李凌延续去年“提升外商在沪投资信心”的建言方向,聚焦“外企需要怎样的生态和环境系统支持”。
金山区,上海首张“房票”落地,缩短动迁群众过渡时间。这一举措源于市政协委员、上海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主任兼流程革新与客户体验部总经理王海涛的建言。今年,他继续关注“房子”:房贷利率下调,腾出来的还款金额如何同金融手段结合,拉动消费。
昨天,2024年度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推选名单公布,70件提案获推选。“对话题持续关注,把握动态变化,精准找到建言的切口。”委员们这样总结。
接地气
居民的一封来信,勾勒出“房票”提案的构想。王海涛说,来信的字里行间透着居民对“两旧一村”改造的期盼。经实地调研,查阅全国“房票”使用案例,王海涛提出创新采用“房票安置”模式的建议。这种模式以及提供一定比例的奖励被采纳。“对居民而言,多了一种选择,对政府而言,能解决短期内动迁资金紧张的问题,对整个房地产市场而言,能更有效地对接需求者与供应者。”
在此基础上,王海涛对拓展“房票”的功能提出思考。“未来,人才引进是否可用‘房票’,直系亲属间可否转让‘房票’,贷款方面能否有更多优惠等等。”
王海涛是一名金融从业者,有关房子的提案与他的本职工作不直接相关,但他认为:“政协委员就要‘全通’,这就是履职的能力。”
“英国伦敦,部分顶级赛事有百年历史。他们在重大比赛场地周边打造体育消费街区,用文创店等形式延续比赛影响力、持续引流。”李燕认为,对标全球著名城市,上海没有自主大型IP赛事。
李燕专攻体育人文社会学,基于调研,她认为除了引进国际顶级赛事,上海完全有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力,打造自主IP赛事。比如嘉定区,汽车产业集聚且有科研研发优势,赛事可以和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她和团队研究发现,从受众黏性来看,体育比赛中商家赞助的效果比硬广告植入强10倍左右。“体育赛事是一个极具性价比的引流渠道,它能够精准地链接到消费群体。”
今年,李燕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建议,针对嘉定新城的汽车产业和科技研发优势,举办“上海国际智能汽车创新大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和企业入驻。
颗粒度
外籍居民如何更好地融入社区?这个话题不新,但变化却是新鲜的。
市政协常委、上海协和教育中心总校长卢慧文调研发现,现在外籍居民的组成和以往不同。以前主要是外资企业高管,他们集中在高端商务区工作,居住的社区也相对固定。如今,上海的外籍居民中多了不少普通白领、小微企业创业者以及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他们工作和居住的地点相对分散。
“让他们融入社区,就要改变传统工作方式。”卢慧文说,“除了走进物理意义上的社区,还要重视互联网社群。比如宠物友好群、游戏群会有不少年轻的外籍居民,在这些社群中做宣传会更有效。”由此她也提交了新提案。
今年,李凌仍然关注外资信心,但他的素材库更丰富了——案头有了更多外企对政府各项政策出台和落地后的反馈。他的提案也更加鞭辟入里。
譬如,目前上海很多区都在花大力气进一步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如何让这项工作有更细化的颗粒度和精准度;如何让外资企业在感受到热情的同时,还能明确区域发展理念和自身企业的匹配度、契合点,从而推动高端环节和高附加值板块的投资落地。
又如,提振外资外企发展信心的工作不仅仅面向外企,也同时面向国内企业、民营企业等多元化市场主体。“当我们把目光都集中在‘外企要什么’的同时,也可以关注‘和外企合作中需要什么样的支持’这类问题,让更多国内企业拥有底气和自信去选择更丰富的合作方,共同提振外资投资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