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北京市两会期间,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做客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主办的“市民对话一把手”栏目,以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水平为主题,聚焦群众关切,介绍海淀经验。
“这一年,‘海淀之基’彰显了新实力,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1/4强。‘海淀之美’美出了新高度,空气质量连续10年保持城六区第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淀之治’呈现了新面貌,区域社会更加安全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回首过去的一年,李俊杰用三句话作出总结。
海淀亮出民生成绩单
擦亮为民“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大城之治,人民为本。在去年年初,海淀区发布了八大方面32项民生实事,一年过去了,效果如何?李俊杰亮出了一份民生成绩单——
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24年海淀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预计158.3亿元,近5年逐年增长。
在养老服务方面,建成街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5家,新增养老家庭照护床位6327张,总量达38086张,全年提供服务233.2万人次,覆盖面和服务量均居全市各区之首。
在医疗服务方面,全年新增区属医疗服务房屋15988平方米,“一街镇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目标圆满实现。
在公园建设方面,2024年8个公园建成开放,全区现有公园143个,居民可以“推窗见绿、开门见景”。
在公共文化设施供给方面,全年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42.3万平方米。
在回应群众诉求方面,持续做好“接诉即办”,解决率、满意率分别提至97.81%、98.08%,年度考核全市第三。
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是真切而生动的百姓故事。围绕人们的衣食住行、养老教育等方方面面,李俊杰一一为我们娓娓道来。
“清河之洲”获评市级幸福河湖
点河成“金” 惠及百万居民
春有百花盛开,夏有蝉鸣在野。水木长歌舞台上琴声宛转悠扬,露天电影放映现场人头攒动。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公园打拳舞剑,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滨河绿道骑行慢跑……清河之洲生态修复不仅唤醒了一条河流的生命力,还让海淀市民享有了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
“想感受最新的‘海淀之美’,我推荐来这里看看。”李俊杰与主持人聂一菁来到清河之洲,带领大家感受冬日里的诗意画卷,只见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水鸟翱翔、野鸭嬉戏。
“清河之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过去是没人去的臭水沟,经过生态治理与景观提升工程打造,如今变成了京城北部最火的河流。清河之洲公园2024年共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单日游园人数最高达4万。”李俊杰说。
据介绍,清河之洲不仅获评北京市“幸福河湖”,清河之洲(树村段)滨水绿廊景观提升项目还获评第三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项目”,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海淀金腰带”。
“我们要继续把这个工作做下去。以清河之洲为起点,‘清河之源’‘清河之澳’等节点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未来将逐步实现全段11.6公里的河流综合治理,沿线差不多有100万居民群众可以享受到这一改造的益处。”李俊杰表示。
“海淀食堂”遍地开花
全龄友好 普惠共享
中午11点,齐阿姨却不着急做饭,原来是跟好姐妹约好一起到家门口的“海淀食堂”吃饭。两位阿姨的午饭加上外带主食,一共花了32块5毛钱。60岁以上老人米饭免费和老年呼叫器、老年车等贴心服务,让齐阿姨连连称赞。
齐阿姨的笑容是海淀老人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环境舒适、价格亲民、菜品丰富、科技感强……各具特色的“海淀食堂”在社区、园区、超市、大院大所、村镇里生根发芽,让百姓吃得有滋有味。
“从2024年9月开始到现在接近4个月的时间,我们已经有30家‘海淀食堂’挂牌运营。”李俊杰表示,目前海淀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67.1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21.4%。建设“海淀食堂”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老年人就餐,让老年人能够吃上热饭、舒心饭。
李俊杰介绍,除老年人外,“海淀食堂”针对的人群还有园区职工、新就业群体等。海淀园区、企业众多,因职住不平衡等问题,员工就餐多有不便。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人员受制于工作性质和经济条件等因素,普遍面临着就餐不及时、成本高等现实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去年8月,区政府着手推动“海淀食堂”建设。由区民政局牵头,区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分工协作,联合高校院所、餐饮企业、商超等共同发力,让这个全龄友好的助餐服务品牌食堂在海淀落地开花。
为进一步推进“海淀食堂”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打造好“海淀食堂”品牌,海淀区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统一了“海淀食堂”建设、验收、服务标准,以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公办中小学全部集团化
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 让孩子都能“上好学”
2024年4月,原北京科技大学附中加入清华附中教育集团,并更名为清华附中志新学校。自此,两校教师坐在一起研讨、备课成为了常态,两校在师资交流、特色课程建设等方面都不断进行深度联动。
“海淀教育集团化”备受社会关注。对于这一现象,李俊杰作出解释,“过去,大家都愿意往优质学校去集中,老师也愿意去优质学校教学。现在,我们通过人才流动、岗位轮换和集团校的不断扩展,实现了学生在海淀任何一所学校就读,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这两年的努力推进,我们已经建成了43个教育集团,实现了所有的公办中小学全部集团化。”
“通过集团化办学,我们持续推动教育要素有序流动,促进了学校集约式优质均衡发展。过去海淀的中部和南部,整体的教育资源比较富集,水平也比较高,但是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相对比较弱。这两年我们不断扩大学位、新建学校,通过优质学校承办的方式,把海淀北部地区的学校都变成了集团化的优质校,从而实现了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李俊杰表示。
全区推进城市更新项目452个
城市更新 让生活更“新”
城市更新改造,切实关乎民生福祉。城市环境提升,可以激活城市的生命力。李俊杰为大家介绍了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的“海淀经验”。
“去年,全区共推进城市更新项目452个,涉及面积约1800万平方米,已完工169个。在推进居住类更新改造方面,我们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同时加快推动危旧楼改建。”李俊杰表示。
李俊杰重点介绍了中关村东区改造项目,这是北京市首例片区化的央产小区原拆原建城市更新项目。“中关村东区是过去很多科学家居住的地方,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房子,居民生活多有不便,楼体也出现安全隐患,群众的更新意愿非常强烈。我们加大力度做好群众工作,截至目前,实现了A组团的全部签约、全部腾退、全部拆除,安置房也已开工建设。”
据了解,在推进公共空间类更新改造和区域综合性更新方面,去年海淀区共安排片区融合更新项目17个,其中中关村街道科南路、二里沟地铁站周边、温泉镇慢行绿廊一期、温泉镇北部文化中心等4个项目实施完成,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二期)、昆玉河东岸(玲珑路至中央电视塔)片区等6个项目正加快实施。
接诉即办成绩全市排名第三
解决问题“大家商量着办”
“去年,海淀区接诉即办成绩在全市排名第三。”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李俊杰介绍了三点“海淀经验”。
首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给老百姓解决问题。第二是不断做强社区。不断加大招聘力度、加强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待遇,让大家更舒心地去为老百姓服务。第三是多跟老百姓见面。了解老百姓真正的诉求,跟老百姓充分沟通,通过“大家商量着办”来解决问题。
“比如夏天汛期房屋漏雨,冬天供暖季供暖不热,在很多民生领域,海淀区都实现了未诉先办、源头治理、主动治理,老百姓在这些领域的诉求就明显下降。社区工作没有最优解,只有一个相对来讲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来自于‘大家商量着办’。”李俊杰说。
一组组数据,一幕幕场景,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百姓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城市温度。在充满“海淀智慧”的城市治理中,“百姓愿景”正在变“幸福实景”。
云程发轫启新程,踵事增华再出发。“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巩固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李俊杰表示。
记者:李平
编辑:张楚佳
推荐 · 阅读